想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迴蕩著一首歌:「財源在哪裡呀,財源在哪裡?財源就在每個人的內心裡」。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你為什麼會想到這個話題呢?」其實這只是一個略微的逆向思維,緣起於一位朋友對於食傷生財的論述:「古籍裡面說的泄秀不生財,寒儒之命,就例如電視劇裡面的窮秀才,騎頭驢,托一袋子書」。
網友的原文比較長,在這段話後面還有一段很精彩的理論敘述,只是因為篇幅關係我就摘錄其中一段。我之所以摘錄這一段,是因為這個場景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秀才雖窮,但他最後也生存下來了,既然能夠生存下來,他必然有自己的發財之路,只是發財的多少而已。繼續拓展下去,不如秀才的乞丐,他們最後也都生存下去了,既然能夠生存則他們也能獲取基本的食糧,因此他們也是有生財之道的,只是多寡而已。
放眼萬物,只要是生存在這世界上的每個生物都有其「財」,樹木有水,草兒有肥。在命理學中的「財」不僅僅是金銀珠寶,而是指一切能讓人生命存續的東西,包括陽光和空氣。「財為養命之源」,古人妙論!
命之源為財,那麼財之源在哪裡呢?在我們的所作所為所居所想中。如果我是一位醫生,則我的醫學知識,每天的診療,對病患的關懷,都可能是我收入的來源。如果我是一位商人,則我每天的吃喝聊天也許都會給我帶來財富。如果我是一位乞丐,則行乞的手法口氣,甚至破衣爛衫都是我財富的來源。如果我是一位隱士,渴飲山泉水,餓摘松子餐,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就是我財富的來源。而我現在是一個文字工作者,則我的想法和每天的輸入輸出就是我收入的來源。
我們每天急急忙忙地午餐,就是為了省出時間去加班換取報酬,那是用時間和健康來獲取財富。我們為了利益爭得臉紅脖子粗,那我們就是用情緒來獲取財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獲取財富,我們的所有作為都能獲取財富。
我的家鄉有一人出外打工,幫老闆看工廠,兢兢業業十多年,等老闆年老回鄉之時將工廠無償託付於他,一個寒酸民工瞬間成為工廠老闆,看似是天降餡餅,其實是老鄉之品質讓他得到了大筆的財富。所以,品德也能生財。
命理學中認為「萬物皆可為財源」、「十神皆可為財源」。財星可生財,食傷可生財,比劫也可生財,只是生財之道不同罷了。而財也不必限定於金銀珠寶,一切養命之物均為財,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很多財源的。祝大家財源多多,財氣旺旺。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
文 西風獨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