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電池之都」之後 宜賓謀局新角色

2024-09-03     經濟觀察報

繼成功打造「中國動力電池之都」之後,地處西南要衝的四川省宜賓市正謀劃開闢新局面。從新興產業布局,到科技內驅力培育,從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到塑造區域經濟地理格局,「長江首城」宜賓,亦有著發展爭先的雄心。

產業浪潮激盪 一招鮮亦須「一招先」

9月1日至2日,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舉行,已連續三屆舉辦此盛會的宜賓,本身也成為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的縮影。

從2016年提出了「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酒都」宜賓向新能源產業進軍,到2019年引入行業「一哥」寧德時代,再到2023年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動力電池銷量約占全國15%。6年時間,宜賓成功打造「中國動力電池之都」,6年時間,動力電池行業的增長曲線也從陡峭過渡到逐漸平緩。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及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年度報告》指出,2023年動力電池行業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放緩、出海、創新、儲能與合作。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分析,2023年以來,鋰電池市場增長不及預期,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消費市場,但因新增產能增加疊加需求放緩,2023年中國鋰電池產能利用率降至43%。

放眼近20年來新興產業的發展軌跡,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弧線」並非孤例,遠有2009年後在川渝地區興起的筆電、智慧型手機代工行業,近有曾一路高增長的電商平台,不少產業在進入快速成長期後,往往10年左右就會面臨調整、提升,進而疊代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儘管行業整體需求仍維持高位,但就某個企業和地區而言,相關產業在短時間內經歷30%以上的「回調」也並不鮮見。

面對激盪的產業浪潮,「一招鮮」的宜賓,也正以「一招先」的前瞻戰略思維,謀劃推動更加厚實的產業鏈供應鏈,更為多元化的未來產業儲備。

「新型儲能作為支撐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是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之一」,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在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期間表示:「宜賓在全力培育動力電池、晶矽光伏等千億產業集群基礎上,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將新型儲能作為未來產業重點培育,致力於打造『中國儲能產業新高地』」。

早在2023年年中,宜賓就加快進入新型儲能產業賽道的步伐,通過與國電投、大唐四川、華電四川等多家央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宜賓在儲能產業項目、儲能技術研發、新型儲能產業及應用示範等領域多點突進。

2024年以來,宜賓引入中車、中能建、國電投等央企、國企及重點企業,目前已形成16GWh儲能系統集成和配套產能,儲能產業鏈、供應鏈及創新鏈初步形成。宜賓儲能產業正朝著「動力電池+儲能」「光伏+儲能」「氫能+儲能」等儲能全產業鏈加速邁進。

「新型儲能是新質生產力的標杆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一個持續增量市場,不是存量,還談不上過剩」,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郭志強表示:「從規模來看,全球儲能市場價值高達3萬億元,從時間維度看,未來幾十年會呈現高持續性發展」。

科技創新推動 助推產業躍遷

從北美五大湖周邊工業衰退地區的「鐵鏽地帶」,到國內外眾多資源枯竭型城市,著眼區域產業發展軌跡,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的躍遷從來都充滿著風險和變數,固有的資源、區位和產業優勢,往往只有與創新科技、產業生態有效結合,才能推動區域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宜賓不僅滿足於推動動力電池產能的擴張、強化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更通過培育科技創新要素、產業生態環境,醞釀動力電池產業的躍遷。

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提出,「動力電池行業必須邁進以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為核心的高標準發展階段,這也將打開行業新的增長空間」。而針對全球競逐的下一代動力電池類型固態電池,曾毓群坦言攻克固態電池研發難關的關鍵是「材料和化學體系」。

2020年9月,宜賓引入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的院士工作站,成為宜賓乃至全國動力電池產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標誌性式事件。歐陽明高院士從「十一五」起連續三個五年計劃擔任國家新能源汽車科技研發首席專家,還擔任中美電動汽車研究聯盟中方首席科學家。這位重量級科學家將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設在宜賓,他曾說道:「以前,我以為西部發展產業只能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但到了宜賓,才發現西部城市也可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四年來,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致力於推動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全技術鏈和產業鏈發展,已申請智慧財產權230餘項、現有授權專利210項,孵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企業20餘家。

今年7月,宜賓發布揭榜挂帥「江源行動」首批新型研發機構需求榜單,榜單主要聚焦固態電池電解質方向、固態電池的人工智慧安全檢測及關鍵材料兩大方向,為宜賓布局固態電池產業進一步提供科技支撐。

與此同時,宜賓也在新型儲能領域加大科技創新的供給和儲備,宜賓新規劃的儲能產業園布局了集科技、創新、研發、孵化於一體的科創中心,規劃了科技創新中心、研發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和宜鄰中心等多個功能區域,打造涵蓋企業、專家團隊、高校院所、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科創-產業」生態,全力推動優秀科研項目落地轉化。

美國作家盧克·多梅爾在《人工智慧》一書中提出「奇點」的概念,奇點指的是機器在智能方面超過人類的那個點。近年來,在當前AI技術實現革命性突破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奇點時刻」為行業所熱議。如果將視角轉換到綠色低碳的能源結構轉換領域,「奇點」或同樣適用於新技術給產業乃至社會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時刻。在這一過程中,宜賓亦需要在現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技術突破,融合多元化的產業生態,在綠色低碳產業邁向「奇點」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的位置。

「首城」爭先 宜賓新角色

引入標誌性動力電池項目,推動宜賓產業結構產生顯著變化,是從0到1的升級,在當前綠色低碳產業融合發展,宜賓城市能級需要進一步升級的形勢下,實現「從1到N」則需要通盤謀劃和更為系統的布局。

2022年,宜賓提出全力打造國家級晶矽光伏產業集群,以構築新能源產業「雙核」格局。這一過程中,宜賓相繼引入四川麗豪、英發德耀、四川高景、和光同程、宜賓正泰等7個百億級光伏投資項目,完成矽料、矽棒、切片、電池片、組件等全產業鏈布局,到目前已累計簽約光伏項目36個,總投資1325億元。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宜賓建成光伏拉棒產能58GW、切片產能50GW、電池片產能53GW(全部為N型電池)、組件產能2GW,目前建成N型太陽能電池產能占全國的7%,位列全國前列。

在推進光伏產業端提質上量的同時,宜賓亦從應用領域打造新能源應用生態,通過推進工業園區、工商業、政府機關等屋頂光伏及茶園等地面光伏發電項目,探索開展多技術路線產品應用,推動符合條件已建成的公共機構建築、廠房屋頂光伏應用全覆蓋。

短短几年內,宜賓GDP總量先後躍過兩個千億級台階,工業產值向著1萬億大關進發,隨著城市能級的提升,無論是城市角色的「再定位」,亦或區域內產業布局、社會發展的系統協調,宜賓正進入新的階段。

2023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意見》,支持宜賓構建綠色低碳生產體系為著力重點,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根本目的,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4年初,四川省進一步提出,宜賓瀘州組團要打造全國「先進位造業基地」「組團發展樣板」和「向南開放門戶樞紐」。

這些系統性的規劃和方向,一方面在全國產業發展的背景下給予宜賓新角色、新定位,同時,也將從政策指引、制度供給上給予宜賓新的發展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宜賓在2023年提出,按照「打造全國同類城市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戰略定位,並於當年首次成功躋身2023數字百強市、位居全國第59位。一位在宜賓投資經營企業多年的企業家說:「大產業、大項目讓宜賓『快』起來,而融入數字化趨勢,會讓城市治理更加精準、高效和智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af21085e9f69a471a30ce9629e4ff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