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結婚前,父母應該拿出三樣東西,這比錢更讓子女有底氣

2022-06-14     仲念念。

原標題:兒女結婚前,父母應該拿出三樣東西,這比錢更讓子女有底氣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為父母,這輩子的責任就是要把孩子養育成人,直到他們婚嫁,生兒育女,走入生命中的循環。

其中婚嫁可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兒女到了適婚的年齡,為人父母的會無比焦慮。我們會擔心兒女遇人不淑,會擔心兒女婚後生活過得不好。

在面對兒女的婚配問題時,我們總會覺得自己有很多無能為力的地方,給不了他們很好的家庭條件作為加分項,也無法為他們提供更雄厚的資金支持,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無奈。

當父母的就是這樣,無論為兒女付出多少,也從來不會計較兒女能給多少回報。在父母心裡,只要兒女能幸福快樂,他便能一切滿足。

不過很多懷著一顆愛子之心的父母,對付出的理解是有失偏頗的,真心為兒女好,不一定需要用金錢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

作為婚姻中的過來人,你有太多的財富是可以送給兒女的,只是你太執著於表面的風光,以至於忽略了在付出中,比金錢更為真誠寶貴的東西。

兒女結婚前,父母應該拿出三樣東西,這才是兒女的底氣。

一:為兒女兜底的承諾

現代年輕人大都有恐婚症,就算已經到了結婚前一晚,他們的心底一樣會對婚姻有所恐懼。

從一個熟悉的生活環境到另外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把自己的全部交給一個在人生半途中橫插進來的陌生人。

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分給伴侶,分給婚姻關係的維繫,分給生兒育女,去換一個並不十分可靠的未來。換做任何人,都無法能輕易坦然地走進婚姻。

他們會害怕自己一旦成家,就會成為原生家庭的外人,會擔心自己有了小家,遇到困境時就不能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庇護。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能讓他們心安,能讓他們有底氣走進婚姻的,就是父母願意為他們兜底的承諾。

不管遇見任何風雨,不管他們是否成家,是否已經為人父母,他們依然可以把父母當成避風港,在婚姻艱難的時候,能得到來自父母的幫助和撫慰,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兒女們心安。

父母為兒女兜底的承諾,也許有的人一輩子也不需要用到,但這東西就跟保險一樣,他可以不用,但要有。

二:過來人的婚姻經驗

婚姻對於每個年輕人來說,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種冒險。他們通常不知婚姻該如何維繫,也不了解婚姻中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矛盾。

於是乎,在面對並不那麼順遂的婚姻生活時,年輕人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可能會在理智喪失的情況下傷害伴侶,最後一起痛苦。

對於年輕人來說,看多少教科書都比不上你作為父母的三兩句經驗之談,你對婚姻的經驗和理解,會成為兒女在婚姻這條路上的指路明燈。

鄰居鳳姐跟她的丈夫一直很恩愛,別人問及她如何維繫夫妻感情?她說,她的媽媽教過她,要懂得給男人留面子,千萬不能當面指責男人,特別是不能因為錢去指責他……

鳳姐就一直謹記著她媽媽的話,她的丈夫也因為她的理解與寬容而更加愛她。婚姻的幸福就是正正得正的因果,這也是他們之前恩愛的本質原因。

三:提供適當經濟支撐的承諾

見過一個女人說:她媽媽告訴她,她嫁人了就不能再麻煩娘家,有事就自己想辦法,不管是資金還是其他什麼問題,他們都不會再多插手……

她自嘲自己:我身後沒人,所以只能拚命去賺錢。無奈的自嘲之下帶了幾分被人心涼薄傷害的悲涼。

作為父母,我們與兒女的緣分是從生到死的,血緣關係也並不會由婚嫁而改變,作為兒女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在兒女婚後遇到困難的時候,在能力範圍內給予一定的幫助並不過分。

足夠睿智的父母會在兒女結婚前告訴他們,父母在能力範圍內一直會當他們的靠山,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的。

懂事的兒女並不會真的圖你什麼,但如果你急於在兒女結婚前就跟他們劃清大家與小家的界限,未免會讓兒女寒心。

特別是在兒女小家剛剛建立的時候是很困難的,父母在他們結婚前的一句諾言,可以成為他們繼續面對生活的勇氣。

父母的初心都是為了兒女幸福,父母在兒女婚前給他們以上三樣東西,他們才能更有底氣更從容地面對婚姻帶來的各種挑戰,無懼風雨動盪,幸福感才會更強。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aaaa64f84034b5803839ea5d3e37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