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整理!肉雞這5種常見疾病的原因和防控方案都在這裡了

2022-05-05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乾貨整理!肉雞這5種常見疾病的原因和防控方案都在這裡了

當前季節在肉雞養殖過程中常發疾病較多,綜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1、部分地區腎傳支多發

2、肌腺胃炎的久治不愈

3、感冒造成的黑肺、支堵、混感

4、中後期癱瘓的雞隻增多

5、細菌性疾病(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用藥效果差

我們實驗室3月份的病料檢測,也更好地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理論依據。

從實驗室診斷上來看,免疫抑制病和垂直傳播疾病檢出率比較高,其中CIA、MD、MG、FAV都有檢出。免疫抑制病極易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抗體產生慢且量少,免疫效果差;雞群生長速度緩慢,均勻度較差,出現矮小綜合徵。

根據臨床疾病的發生情況,以下對開篇所總結的五種肉禽常發疾病進行逐一分析:

一、腎傳支的發生有所增加,病料IBV檢測20%左右

造成雞群發病的主要原因:

1、受冷(低溫、低濕、通風過量、溫差過大);

2、疫苗(毒株選擇、防疫免疫率、交叉保護率)。

防控方案:

1、做好飼養管理避免受冷,春季多關注體感溫度和溫差變化;

2、疫苗使用:建議選擇QX+H120+ 4/91毒株;

3、關注疫苗防疫率:如3月螢光PCR檢測防疫率只有86%左右。建議1日齡噴霧免疫後,3日齡或7日齡點眼;或者1日齡不噴霧,直接進舍前做傳支的點眼。

4、在治療上的建議:

(1)膽汁酸保肝,減少肝功異常導致體內尿酸生成過多;

(2)小蘇打、五苓散通腎,促進尿酸鹽排除,保護腎臟;

(3)幸福100抗應激,快速產生抗體,提高抵抗力;

(4)根據情況添加一些對腎臟影響較小的抗繼發感染的抗生素。

二、肌腺胃炎的反覆發作,久治難愈(飼料原料與黴菌毒素)

這是28天的白羽肉雞,在使用肌腺胃炎藥物後依然出現明顯肌胃炎,其主要是黴菌毒素中的嘔吐毒素所致,其次就是一些非常規原料的使用。由於疫情和之前的國際形式,導致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部分地區原料收購成為難題,如此以來廠家就地取材,首先確保不停產,許多非常規原料開始被大量使用,飼料廠不再將質量放在第一位,最近出欄的料比都有所增加也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表2. 飼料樣品中各黴菌毒素污染水平

以上是1-3月份,我公司研究中心對成品飼料的黴菌毒素檢測情況,對於家禽來說單項超標率並不是很高,但每項陽性檢出率都很高,嘔吐毒素的檢出率甚至高達100%。毒素有兩種存在形式:游離態和結合態,常規的檢測方法只能檢測出飼料中的游離態毒素,結合態毒素只有在動物機體內才會被釋放出來並對動物機體產生危害,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黴菌毒素之間的協同作用,即使單種毒素劑量很小,但多種毒素協同其毒性則往往能放大很多倍。如下:

(資料來源:Pedrosa和Borutova,2011)

在上圖中,實線代表協同作用,1+1>2;虛線代表相加作用1+1=2。從上圖可見,嘔吐毒素與肉禽上常見的其他四種毒素均存在協同、相加的作用,使其毒性增強。嘔吐是引起肉禽肌腺胃炎的主要因素,目前的普遍解決方案,不管是無機吸附劑也好,有機吸附劑也罷,還有微生物酶降解和其他酶技術,無非都是解決飼料內和腸道內的黴菌毒素,對於吸收進入體內的毒素只能靠肝臟的解毒排毒來解決。

膽汁酸可以通過「阻、解、排、修」四步解決體內外黴菌毒素對機體造成的危害,減少肌腺胃炎的反覆發作。

針對當前肌腺胃炎,防控治療方案:

1、育雛期2-7天,膽汁酸+肌腺胃炎藥。

2、18-22天,膽汁酸+阿莫西林/肌腺胃炎藥。

3、30-34天,膽汁酸+阿莫西林。

註:肌腺胃炎藥物主要起到修復肌胃角質層的作用。

三、感冒造成的黑肺、支堵、混感

感冒乃萬病之源,受涼感冒之後,抵抗力下降,體溫調節機能紊亂,之後體內潛伏的流感H9、ND、Coli、MG等可能被激活。

當前混感多發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一熱一冷(通風過大)得感冒

(2)一悶一閃(體感差大)得流感

(3)一閃一捂(空氣品質差)得支堵

(4)乾燥低濕,粉塵高,支氣管易損傷

(5)傳支(QX株)和流感混感

防控方案:

(1)避免感冒的發生(通風管理很關鍵)

(2)不要悶著養,減少閃雞(溫度曲線設置很關鍵)

(3)關注濕度變化,儘量保持穩定(體感溫度很重要)

(4)減少舍內空氣中粉塵含量(加濕、衛生清理)

(5)減少應激反應,增強免疫力(特別是分籠和窗口調整應激)

(6)合理的防疫程序(7日齡防疫)

(7)早發現、早治療(感冒初期及時用藥,幸福100+卡巴匹林鈣)

四、中後期的癱瘓雞隻增多(MD檢測100%)

在養殖周期中造成癱瘓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孵化過程中高溫高濕

2、翻個:5-16天(肌腱韌帶發育期)

3、偏腿:前期翻個,後期偏腿MD

4、關節炎型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關節黃白色膿性分泌物)

5、滑液囊支原體(關節黃色膿性分泌物)

6、病毒性關節炎(關節血紅色膿性分泌物)

7、壞死性腸炎(魏氏梭菌、細菌內毒素中毒)

8、非典型新城疫

9、中毒(黴菌毒素、藥物中毒)

針對不同的原因做好診斷,採取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於5-16天的翻個,建議使用活力多;對於關節炎型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選擇敏感藥物;滑液囊支原體,選擇替米考星、泰萬菌素、泰妙菌素等藥物治療;壞死性腸炎選擇活力多、林克黴素、阿莫西林等藥物治療;非典型新城疫建議及時的使用抗體進行治療;中毒建議選擇膽汁酸+葡萄糖。

五、細菌性疾病(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用藥效果差

1、首先要確定原發/繼發感染(繼發感染單純用藥效果極差)

2、藥物的選擇(藥敏試驗:藥物敏感度和耐藥性)

3、藥物吸收性(吸收分布廣、敏感性強、持續時間長)

4、藥物的合理使用(給藥方式:時間、次數)

藥物根據其作用類型分為兩種:時間依賴型和濃度依賴型,另外很多藥物具有抗菌後效應(PAE),時間依賴型藥物又分為短PAE和長PAE藥物。對於短PAE藥建議一天劑量多次給藥;長PAE藥一天劑量2次給藥;對於濃度依賴型藥物建議一天劑量集中給藥。

5、細菌毒素——解決細菌感染的關鍵

飼料中黴菌毒素造成肝臟損傷比較常見,在肝臟受損的情況下,使用藥物治療細菌感染效果只會越來越差,治療細菌感染應當在保肝的前提下進行,建議膽汁酸配合抗菌藥物解決細菌毒素問題,修復肝臟損傷,減少細菌感染。

肉禽疾病雖然種類繁多,發病原因也諸多複雜,但只要掌握了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並對其分門別類,同時注意日常的科學飼養管理和保健,肉禽養殖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對症有效診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a47f5e0cccf457c188470761293d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