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部分,將「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列入其中。
政府工作報告還在過去五年的總結中提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向社會免費開放」「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其中,政府工作報告再度提及繁榮發展 文化事業和產業,每經記者擬從政府工作報告出發,剖析報告里的關鍵詞「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以此展望趨勢。
01
再度提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近年來,文化事業和產業持續得到推進。在總結五年來「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工作中,政府工作報告從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以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四個方面展開。
其中,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向社會免費開放。深入推進全民閱讀。 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稍作留意便可發現,該重點是對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延續,但相關表述有所不同。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促進基層文化設施布局優化和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被列入當年政府工作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 「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這一提法連續兩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此前,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更注重「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
圖片來源:張建 攝
02
今年重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
在今年的重點工作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在「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部分,將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列入其中。
而從2021、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和「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分別均在過去的總結部分予以提及。
回顧這一提法的起點,還要將目光鎖定在2020年10月,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被列為「十四五」時期12項核心任務之一。
對此,2022年8月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做了進一步闡述。
在「總體要求」中,相關表述為: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全媒體傳播體系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更加健全,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顯著提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更加均衡協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具體來看,文化事業的發展指向明確,基本都從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出發。例如「 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優化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引進、人員獎勵政策」「用好文化事業建設費」「落實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等提法。
相較於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著墨更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企業為主體。 《規劃》專門提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又包括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高標準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科技賦能文化產業等四項措施。此外,在其他涉及到文旅融合、城鄉區域文化、文化體制改革等章節也有所涉及。
圖片來源:張建 攝
03
迎新台階:數字文化加速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總結五年來的重大成就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 「所有地級市實現千兆光網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通寬頻」。
一個例子是短視頻用戶的「瘋漲」。根據第5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解讀,2018-2022五年間,短視頻用戶規模從6.48億增長至10.12億,年新增用戶均在6000萬以上,其中2019、2020年,受疫情、技術、平台發展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年新增用戶均在1億以上。
這也意味著, 以「科技+文化」為典型特徵的數字文化迎來了發展新台階。事實上,上個月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就提出,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
更早之前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則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
數字文化概念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行業增長亮點。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數據顯示,從業態來看, 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4386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快於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4.4個百分點。其中,數字出版、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網際網路文化娛樂平台等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30.3%、21.6%、18.6%。
分產業類型看,文化製造業營業收入44781億元,比上年增長1.2%;文化批發和零售業19376億元,下降1.2%;文化服務業57648億元,增長1.4%。
圖表: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情況 來源:國家統計局
而在文化數字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如何更好地實現互補?
在中宣部文改辦原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高書生看來, 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一體兩翼」,文化事業支撐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反哺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聯繫在於,今天的文化產品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文化資源。同時,過去的文化資源可以變成今天文化產品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