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文物是清朝的一件文物,它代表了奢華,它的名字叫黃色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那麼它到底有什麼故事呢?怎樣奢華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注意到,在很多古代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之中,都會出現扇子作為道具。特別是在清宮戲中,一群後宮佳麗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會拿著團扇搖來搖去,顯得非常富麗堂皇。團扇作為扇子家族中的一員,又被稱之為宮扇或紈扇,「合歡扇」。這種扇子一般都是圓形或者是類似圓形的,而且還有一個短的手柄。因為造型比較符合人們對圓滿的追求,因此團扇是很受歡迎的,還加上了扇墜、流蘇、玉器等作為裝飾。
在故宮博物院內就藏有一件清朝時期黃色的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長度為49厘米,寬度為33.5厘米,比一般的扇子要大一些,而且上面的紋飾更是非常精緻。扇面的造型看上去就像一片梧桐的葉子,邊緣彎曲,顯得特別自然。整體的顏色是明黃色的,上面是用緙絲工藝織就的圖案。一棵梧桐樹的枝丫上棲息著一隻鳳凰,鳳凰還稍微屈起一隻腿,嘴巴稍微張開,看上去非常雍容華貴。在樹枝的旁邊還有幾塊石塊,旁邊還有牡丹花正在開放。扇柄是用紫檀木雕刻而成,並且刻「壽」字描金,前後兩端鑲著象牙,最下面則是黃色的絲穗。在清代,後宮的女子使用團扇比較多,而且不同的花樣還擁有不同的寓意,但大多數都帶著祝福的願望,在這件藏品中牡丹代表的是花開富貴,而鳳凰棲梧桐則是古老的美麗傳說,寓意「良禽擇木而棲」,有些高貴的鳥兒,不是什麼樹都會落上去的,更是襯托主人的追求。
這件藏品還有一個比較神奇的地方,就是扇面上的圖案是「緙絲」這種工藝方法製作而成,具有非凡的藝術價值。作為中國傳統的絲織工藝之一,緙絲有較為悠久的歷史。真正了解這種工藝的人都會感慨「一寸緙絲一寸金」,可見緙絲最大的特點就是「貴」!
那麼為何同樣都是絲織工藝品,緙絲就如此昂貴呢?其實緙絲貴的地方不是一塊面料,而是其所花費的人力以及所蘊藏的高超技藝。據學者們考證緙絲起源不晚於唐代,繁盛於宋代。在清代,這種工藝較前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創造了雙面「透緙」技術,這樣織出來的面料,兩面的花紋相同,而且線條清晰平整,特別適合裝飾插屏、扇子等。當時在清宮之中有大量的團扇都使用了「透緙」的技術。
緙絲工藝極為繁複,一件緙絲面料的完成傾注了製作者大量的心血,有的需要幾個月乃至一年以上的時間。此外緙絲工藝對製作者的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製作功底紮實,還要有較好的藝術修養,可見能成為一名緙絲製作者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一件成功的作品,其所花費的人力、物力,真的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一點也沒有誇張啊。
自從這種技術產生以來,緙絲用品一直都是專供皇家御用,普通老百姓可能都從來沒機會見過。在清代緙絲依然被皇家所壟斷,現存的緙絲珍品都是宮廷御用,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
現在緙絲工藝已經是「非遺」了,很小的一件緙絲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都比買空調還要貴很多,對於
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說,緙絲依然是一個遙遠的美夢,甚至比黃金還要珍貴,由此就可知清朝時期後宮的嬪妃們生活是多麼地奢華了吧。
如此奢華的一件文物,想必肯定也很漂亮,現在就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大家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看看實物,現場感受一下它的奢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XOu924BMH2_cNUg3r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