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敢生二胎的我,還會生出離婚這個念頭

2020-10-30     CC爸媽

原標題:從沒想過,敢生二胎的我,還會生出離婚這個念頭

有人說,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尤其是,在生完孩子的頭兩年。

只是,我從沒想過,這句話還適用於「已然是老油條」的二胎媽媽。

二胎媽媽有啥不同?

我不知道別人, 至少我要二胎是理性思考數年的選擇。

我是確認家庭生活幸福、對C爸作為丈夫和父親的狀態滿意、對婆媳關係狀態滿意、對CC的養育現狀滿意的情況下,才考慮的二胎。

其中最重要的兩點, 就是C爸與CC的親子關係,我與C爸的夫妻關係。

如果兩者中任何一個條件沒達到我心中的預期,但凡有一點猶豫,我都是斷斷不會要二胎的。我有什麼想不開?我是一胎還不夠累嗎?

而如你們所見,最終我還是選擇了生二胎,這也代表著,我對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是非常有信心的。

沒想到的是,蒼天太狠毒,都二胎了還不能被放過。

DD出生的前半年,如我所預期的,順利的很,二胎老父親帶孩子輕車熟路,對我的體諒也十分到位,半夜喂奶有人給你腰後塞枕頭;孩子夜醒有人接過去抱起來哄睡。

結果,從半年前他下鄉開始,就變了。

後來的狀況,老朋友都清楚,老二出生,老大上一年級,可巧了,這爹下鄉去了!

這半年,我們鬧了數次彆扭,說起來,都是些繁瑣的小事。

前段時間婆婆腰不好,周末C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被我們禍害了一周的爛攤子,家裡亂七八糟,很多東西都雜七雜八,他收拾一整個下午,整個人也很抓狂。

因為他潔癖+強迫症,所以以下抱怨,如影隨形:

這個磁力魔方怎麼到處都找不到最後一塊?

真不知道你們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所有的襪子都剩一隻了。

剪刀/盒尺(你能想到的一切)用完為什麼不放回原位?

媽,冰箱裡該扔的東西能不能扔扔?這西紅柿都要長毛了……

句句我聽著都不舒服,忍了數次還是忍不住:會這樣只說明我們每個人都很累了,我們沒有餘力去做這些事,你可以不整理,這樣的狀態對我們本來也沒影響!

就差脫口而出,誰稀罕你收拾!你不收拾我們也好著呢。

C爸當場被我氣的說不出話,轉頭又去收拾廚房了。

我反而更氣,滿腦子想的都是,你就回來兩天,時間這麼寶貴卻要拿出來大半天收拾屋子,而不是幫我帶孩子。我都周一累到周五這麼辛苦,你不體諒我,還嫌棄我!我就這態度了,愛咋咋地!這日子算是過不下去了。

然後就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這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怎麼就扯到過不下去了?

這簡直跟CC1歲多時我的想法如出一轍, 那時候經常因為屁大點的小事,覺得自己所託非人。

轉念又覺得C爸已經做的很不錯了,是不是自己太矯情。

但終究是委屈,隔三差五就要找個由頭髮泄。

想到,為什麼都二胎了, 還是沒逃過這個劇情?

雖然是二胎,但我依然經歷著重新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切:

額外付出的養育精力、被壓榨的睡眠、爸爸參與度不夠、與婆婆偶爾的養育理念不合,還要加上一條如何平衡老大和老二之間的精力。

為什麼很多夫妻在生完孩子的頭兩年吵架次數很多?因為 這些問題註定是屬於母親的。

很多人以為的夫妻合力帶娃模式是,我懷孕生產把罪都遭了個全乎,你沒法代勞,現在娃出來了,他總得貢獻一下自己的力量吧。

沒想到喂奶哄睡,完全指望不上,換個尿不濕都笨手笨腳。

幹啥啥不行,多少媽媽覺得有指揮他的功夫,自己早幹完一百遍了,因此選擇了自己干?

後果就是心裡更不平衡。

你晚上起夜喂奶N次,娃又是扭又是哭,他完全聽不見;你白天又是輔食、又是早教、順帶洗涮,他歪在沙發上抖音、遊戲、朋友圈。

你的希望隨著孩子父親的表現一次次落空。

誰能不委屈?

即便像C爸這樣,努力幫忙來分擔的,也未見的就領情。

比如我內心的OS:「你整理是因為你強迫症看不下去,你花大半天的時間選了做家務,而不是帶孩子解放我,還是只想整潔滿足自己。我需要的是你減輕我帶孩子的壓力,是那個半夜喂奶非媽不可,白天哄睡非媽不可的孩子,你要真的分擔,先請把他帶走。」

他帶得走嗎?

自然是不能, 新養一個孩子需要付出的巨大精力和勞動,還有被壓縮掉的睡眠時間,影響最大的只有母親。

所以這些委屈和抱怨也註定是屬於媽媽們的。

你會覺得這個男人太讓人失望了,自己是不是當初眼瞎選的他;而他則會覺得,為什麼你生完孩子就變得這麼不可理喻,一句話說錯就發脾氣,一言不合就吵架,很努力的遷就你了,你還是不滿意,又玻璃心又作,從前的溫柔可愛識大體統統都沒了。

一個委屈而疲勞,一個煩亂而隱忍,多小的小事都能成為導火索,如此下去,你們越來越懶的嘗試理解對方,也越來越懶的跟對方解釋,於是關係越來越冷。

因為我走過了一次心路歷程,所以我知道這其中的艱難

但也正因為經歷過一次,我也知道這其中的捷徑。

怎麼儘量順利、不傷感情的度過這個階段呢?

其實不需要過度失望,比起怨天尤人、不如更理性的正視和對待。

捷徑一:人終歸要學會跟自己和解

幸福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選擇,它取決於你願意看到什麼?

不要跟對方比誰做的更多。

比,就是你。

但這個問題無解,因為在孩子1、2歲之前這個階段,孩子就是會需要媽媽更多,爸爸永遠不可能做的跟媽媽一樣多。

就像我家C爸,他已經做了很多,但我還是會因為他 沒有做更多而生氣。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可以睡整宿、斷了奶, 對媽媽的依賴減少,隨著爸爸更多的參與到育兒工作中來,孩子也會更依賴爸爸,到那個時候,待你看到父慈子孝之時,夫妻關係便又能恢復如初。

就像我,若不是看到父女關係那麼好,我又怎麼有勇氣生二胎?

但撐不過去因此真的一別兩寬的,也不在少數。

我寫出來只是想告訴你,如果你也處在生完孩子的頭3年,那麼其實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了。

總是揪著他沒做到、做不好的地方去看,其實是為難自己

去看他努力在做的事情,比如C爸雖然周一到周五不在家,但周六日已經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家做貢獻了。(別的爸爸肯定也有他們各自的價值——或努力工作,或幫你分擔家務)

如果你走不出來,這種委屈感,就會把你帶進一個牛角尖,讓你反擊式全盤否定對方的付出:

「早起照顧兩個孩子的是我,半夜喂N次奶的是我,一宿一宿睡不好覺的是我,抱著老二給老大輔導作業的是我,深夜孩子們都睡下繼續工作的還是我。你周末兩天多累點,有什麼好委屈的?憑什麼要抱怨?」

「如果是我下鄉,我就可以因此給孩子斷奶、扔下他不管嗎?我肯定不會,我肯定可以每天開2、3個小時的車往返回家,你為什麼不能做到?」

emm……就不要再繼續鑽了,人終究是要自己學會想開

捷徑二:溝通問題根源,能解決的解決掉

每次爆發,細究背後都有深層次原因的。

比如CC小時候,我討厭他去應酬,一想到我自己抱著鬧覺的孩子滿屋子哄睡,而他在外面放飛自我,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直接說又覺得自己矯情, 覺得那是自己要來的體諒,跌份兒!

但不說又委屈,積攢久了就爆發一次,C爸就會覺得我莫名發脾氣。

後來,我就直白的將我的感受告訴他,他也挺詫異我是因為這個,但立馬就有了轉變,非必要的應酬都推了。(老父親們也不用擔心,我說過,這個階段只是暫時,不出1、2年,她就會:不在家吃我還少做一個人的飯。)

再比如這次跟C爸吵架,其實 原因在於家務與孩子,他的第一訴求是要整潔,我的第一訴求是希望他陪孩子。

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的分擔了,我還亂發脾氣,我覺得他分擔的重點都不是我需要的。

其實剖析出原因,解決起來很簡單。

我生氣的是C爸不帶孩子,那麼他會先放下家務,帶著DD和CC出去玩,回來給我的,都是一個已經睡著的DD。

我能不開心麼?自然在他們出門的這段時間也願意收拾家務。

夫妻之間本就如此,沒有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

再後來,我們直接找了一個阿姨,家務問題徹底解決了。

我想說的是,這個階段誰都會經歷,它總會過去,但保持溝通的意義在於,不把小問題攢成大問題,不把小不滿攢成大怨恨,不然等撐過去了,夫妻感情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捷徑三:老父親們需要擺正心態

(這部分,C爸主動代勞了,把話筒交給C爸了,大家注意下角色轉換,哈哈。)

我想跟男同胞們說:

去理解下你的妻子, 不要默認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都是屬於媽媽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老婆也還好吧,也沒那麼累、那麼誇張啊,那麼我建議你體驗老婆生活一天。

就像個連體人一樣,跟她做一模一樣的事、一整天,她起夜喂奶,你就坐旁邊守著,她半夜哄睡,你就跟著下地溜達,也許你能理解一二。

還有,你覺得老婆翹著二郎腿喂奶很愜意,你擦地很累;老婆陪孩子玩特輕鬆,你幹活很累?

不要比。

比,就是你輸。

一樣的哄睡,人家躺著喂奶就能把娃哄好了,你可能抱著滿屋子顛也哄不下來, 這是母親的優勢,這點咱也得認。

不服?那就換換試試。

你就會發現,她躺著喂奶你站著擦地,比她站著擦地你滿屋子顛著哄娃更划算。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某個周末我抱怨了一句嬰兒車上的東西都被你堆滿了,陪DD玩勺子把的C媽就給我了一記白眼,行,你看孩子,我收拾。

結果,C媽那麼漫不經心陪著都能安靜玩勺子把的DD,到了我手裡就是雞飛狗跳,拿什麼哄都不玩,還偏哭著找媽媽。

得,還是我收拾,您帶孩子玩勺子把吧。

所以啊,沒那金剛鑽,就別覺得人家那瓷器活兒做的輕鬆,換你還真不行。

那些喂奶、奶睡是媽媽們的本職工作沒錯,但不能因為你無法分擔就忽視,不能因為她們做起來更容易就不認可。

而且從生理角度講,產後體內激素改變,確實也很容易導致媽媽情緒的不穩定,因此產後抑鬱的也不在少數,所以需要爸爸們更多的包容—— 她不是變了,只是暫時會不太一樣。

C媽說:

這篇發之前猶豫了下畢竟它不那麼政治正確,我一拿這個號當樹洞,拿們當雲閨蜜的,所以每一個階段的心路歷程,都願意直白的分享。

我也知道4000多字很囉嗦,有一些寫出來估計還可能被說矯情,但是,這就是我這段時間對婚姻關係的一個自我剖析和解決方式,至少現階段我跟自己和解了。

養孩子確實可能是眼下你覺得最重要的事,但孩子終究會長大,終究會離開,對長大的孩子而言,沒有什麼比一對相愛的父母,一個和諧的家庭更珍貴的禮物。

這段路很難,但請相互扶持,撐過去,就雨過天晴了。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PcceXUBURTf-Dn5Th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