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趨勢搶抓機遇 加快寧波新興產業發展

2020-04-02     寧波日報

雲端/網際網路成為這場「戰疫」的科技主力軍。(新華社發)

編者按: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快速興起,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國家之間、城市之間產業競爭的焦點之一。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新興產業脫穎而出,更加堅定了寧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信心。3月17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我市召開了搶抓機遇加快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發展部署視頻會,提出要敏銳把握產業趨勢和市場前景,努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寧波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為準確把握趨勢,深度分析實情,積極建言獻策,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市工業和智能經濟研究院)組織相關研究人員,分別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發展新產業、狠抓工業網際網路提升智能製造實力、借力信息技術賦能疫情防控之契機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等三個視角,深入調研,系統分析,既關注疫情期間的發展變化,又注重長期發展態勢的研判,力求為寧波新興產業布局、優勢產業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借鑑和助力。

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

打造創新發展新動能

金虹常金龍

疫情期間,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到防疫、安防等政府治理領域,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領域,成為戰「疫」利器。在後疫情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要加速推動技術創新、應用和產業化,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5G融合應用能力將實現新提升

一是5G融入多項技術,驅動傳統產業變革和新業態發展。5G融合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多項技術,將賦能的應用場景覆蓋到家庭、工業、企業和智慧城市,包括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家庭和企業級智能安全、應急管理智能化、能源和公共資源的高效利用、基礎設施智能化、智慧物流和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無接觸」零售等「在線產業」。

二是5G個人應用或將率先起步,行業應用將成為5G收入主要場景。三大運營商和其他5G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在5G建設初期階段的重點大多是增加寬頻業務,支撐5G個人應用場景,但在產業營收上存在不確定性,存在設備成本高和可用性低等方面的難題。隨著5G生態系統的成熟,更廣泛的網絡部署或將帶來更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營收機會。

三是技術創新將成為支撐內容提供商和垂直行業領域價值鏈成熟的關鍵。國內各大城市都在加速推進5G商用落地,但5G標準和產業鏈尚待完善,5G的長期多樣化服務需求正在倒逼5G技術持續疊代創新。廣泛的5G普及路徑為終端到接入網,進而到內容提供商和垂直行業領域,無論是從網絡連接、個人應用場景的內容提供,還是大規模的行業應用場景支撐,5G技術的改進和創新都是推動相關領域價值鏈進一步成熟的關鍵。

二、大數據將迎來發展新風口

一是數據技術交叉融合,產業潛力持續釋放。大數據體系的底層技術框架已基本成熟,大數據技術逐步成為支撐型的基礎設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擴散急需開展有效防控的催化下,應用端數據發展得到提速,大數據逐步向個性化的上層應用聚焦。技術融合趨勢愈發明顯,算力融合、流批融合、TA融合、模塊融合、雲數結合、數智融合將成為大數據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徵。

二是數據應用脫虛向實,價值流向核心環節。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應用普及面不斷擴大,「脫虛向實」的趨勢顯著,由消費端逐漸向生產、物流、供應鏈等生產端核心業務延伸,從感知型應用向預測型、決策型應用發展。數據治理和數據監管將成發展熱點,健康醫療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將得到跨越式發展。

三是行業應用不斷深化,催生更多新興業態。疫情的發生加速了網際網路行業全面進入「DT時代」的進程,伴隨著大數據底層技術和融合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分析將結合具體行業,向下游垂直行業應用延伸。同時,跨域數據的共享與協作、面向個人的數據服務、大數據的實時性等,將促使大數據產業在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多個領域實現質的突破。

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將實現新突破

一是由技術輸出轉向方案集成,AI晶片將大規模落地。人工智慧領域龍頭企業將基於深度學習等技術開展「軟體+硬體+應用+晶片」全產業鏈布局,實現由技術輸出向方案集成商轉變,帶動AI晶片大規模落地,尤其是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將成為下一代端側通用CPU晶片的基本模塊。

二是邊緣智能趨勢明顯,智能傳感成為技術創新熱點。萬物互聯時代,數以萬計設備將產生海量數據,在靠近數據源的設備節點或網絡邊緣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將成為趨勢,並逐漸將人工智慧的計算能力從雲端擴展至邊緣端。智能傳感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時代泛在感知的重要基礎,攻克智能傳感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一環。

三是深度學習將實現大規模應用,醫療領域或率先普及。以深度學習框架為核心的開源深度學習平台,有效降低了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門檻,提高了人工智慧應用的質量和效率。未來,各行各業將大規模應用深度學習技術實施創新。近期,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技術將在醫療健康領域率先普及,如醫學影像的輔助診斷、健康管理、醫療保險等方面。

四、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將呈現發展新格局

一是從產品服務方向來看,遠程安全運維服務或將迎來發展機會。目前,我市在線安全運維服務水平與國內先進同行相比差距較大,MSS、MDR服務商較為短缺,5G安全、物聯/工控安全、多媒體內容安全等領域未形成長遠布局。此次疫情或將改變這種情況,我市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將成為遠程安全服務的先鋒用戶,遠程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網絡安全運營服務的行業將出現新機遇。

二是從發展前景來看,網絡安全市場存在較大空間。此次疫情暴發後,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大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疊加政企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和以遠程辦公、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為代表的「宅經濟」發展,助推信息化投資和建設加速,為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三是從技術創新來看,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安全防護將成為發展重點。疫情防控過程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幅提升了工作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安全隱患,解決好新技術的安全防護工作,才能更好發揮其功能作用。比如,在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疫情防護工作中,重要數據的加密異常重要,將保護數據轉換成特殊的密文,保證加密信息的隱蔽性,提升網絡數據的安全性,推動大數據技術更好地應用實踐。

【作者單位: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市工業和智能經濟研究院)】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切入點

打造寧波智能製造升級版

羅麗

基於新技術催生的工業網際網路新產品、新場景和新應用,將優化製造資源配置,顯著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產品高端化和生產智能化水平。在疫情影響下,寧波智能製造企業正憑藉智能化及工業網際網路帶來的生產線人數減少、自動化生產、網絡協同和產出效率高等優勢,率先恢復產能,在當前企業復工復產中顯現出優勢;藉助智能製造增強自身抗風險和修復能力,將疫情為企業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下一步,需要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抓手,在「鞏固、提升、拓面、育強」等多方面深入推進企業智能製造,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實力。

一、以平台為核心,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載體

一是推進工業網際網路開發平台體系建設。圍繞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工控安全系統和工業大數據等核心基礎,依託寧波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利時工業雲平台、用友(寧波)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打造以基礎平台、行業應用平台和龍頭企業平台等從底層設計到頂層應用的「縱向一體」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建設一批帶動效應明顯的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平台。

二是鼓勵行業雲平台擴大覆蓋面。加大對家電創新雲平台、稱重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紡織服裝雲平台等本地已有雲平台的支持力度,推進各類行業平台擴大服務設備覆蓋數量、平台用戶數量,深化行業服務能力和影響力。

三是加快推進工業APP的開發。面向汽車、石化、機械、家電、紡織、電子等行業需求,鼓勵各類開發者基於5G+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開發一批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行業通用工業APP和基礎共性APP。

二、以創新為突破,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協同服務能力

一是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核心技術突破。支持運營商、服務商、行業龍頭企業基於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建設,聯合開展5G網絡架構、工業標識解析、數據互通接口、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工業網絡安全等技術標準研製;建設一批新技術和標準符合性試驗驗證系統、開發和推廣仿真和測試工具。

二是探索一批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應用場景。重點探索5G在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工業攝像頭、物流追蹤、工業AR、雲化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打造若干個典型應用場景,建設基於5G的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三是推動一批工業網際網路創新項目。積極推進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和國家工業網際網路體驗服務中心,支持寧波鯤鵬生態產業園建設,強化「鯤鵬生態系統+5G+AI」架構下的工業網際網路及工控安全產品研發和安全防護等。

三、以智能化為目標,提升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智能製造水平

一是提升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強化典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對中小微企業的推廣應用,支持第三方服務機構搭建為中小微企業智能化服務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提升中小微企業快速響應和柔性高效的供給能力。圍繞龍頭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生態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需求,推進龍頭企業依靠工業網際網路,打通數據鏈,促進企業在智能製造領域的集成創新與協同應用。

二是突出重點行業的示範推廣。重點引導汽車、紡織、家電、高端裝備、模具、儀器儀表、軸承、緊固件、氣動元件、綠色化工、生物醫藥等行業,加快應用工業網際網路昂技術和平台,推進行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鼓勵各區域兼顧行業智能化發展基礎和前景,探索各具特色的行業智能化改造發展模式。

三是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智能製造的生態支撐。支持提供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智能化技術改造服務、工控安全服務、產品(含裝備)智能解決方案、製造大數據與雲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等六類面向智能製造領域的服務機構,培育一批優秀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5G通信網絡、光纖網和無線區域網的部署和優化。

四、以政策為引導,強化工業網際網路的示範應用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促進企業之間融合融通。圍繞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應用及解決方案研發,進一步加強運營商、設備商、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製造業企業的溝通融合與跨界合作,要充分協調多方之間的利益關係,探索多樣性的企業運營模式和商業合作模式,加快形成企業之間融合融通、相互促進、共生供應的產業生態。

二是加快出台發展政策。在新一輪智能製造專項政策體系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平台、「5G+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上雲、數字化工廠/智能車間等示範創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服務體系和創新應用的培育,支持市級優秀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做大做強,提升企業對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水平和推廣能力。

以信息技術賦能疫情防控為契機

加快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

鄭從卓方丹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充分發揮智慧城市建設先行優勢,廣泛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疫情防控效能,取得了積極成效。後疫情時代,建議寧波以信息技術賦能疫情防控為契機,深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

一、信息技術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

一是積極利用智能手段,提升防疫監管智能水平。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系統「一中心四平台一網格」,開展全市疫情網格化大排查,緊急開展了不留死角大排查,為全市快速篩查、精準定位防控重點目標提供數據支持、平台支撐。積極應用智能終端設備,推進疫情相關人員監管智慧化,寧波二院搭建了全市首個「5G熱力成像體溫檢測」系統,實現規模化人群快速精準體溫篩查。鄞州、慈溪、江北等多地利用無人機對人群聚集等現象進行巡查監管;鄞州、慈溪等地應用視頻監控設備,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實時跟蹤監控與預警;海曙區在隔離點使用機器人送餐,降低感染風險。

二是藉助智慧應用系統,提升防控期間服務體驗。積極利用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移動微法院等智慧應用系統,使市民足不出戶享受便捷智慧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在家即可通過「網上辦、掌上辦」等方式辦理政務服務,市疫情防控惠企政策「一網通」平台,納入了全市327項疫情防控惠企政策,網上辦理率超過80%。通過寧波雲醫院,在家即可享受呼吸道疾病、發熱門診、網上慢性病管理、藥品配送入戶等服務。緊急開發了「寧波市新冠肺炎可疑線索自報系統」,市民只需線上填報相關疫情情況與求助信息,即可一鍵獲取衛健部門、街道(社區)及警方的幫助。

三是積極深化數據分析,緊密掌控疫情態勢發展。利用大數據,開發全域一碼通(健康碼),推動防控手段從封閉式管理到智能化管控轉變。利用確診病例數據繪製疫情地圖,方便市民準確掌握全市疫情動態。充分利用移動位置大數據,開發了核查二維碼,只需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顯示近期用戶所到城市,便於設卡檢查、上崗核查等核實工作,有效提升了核實效率。

四是積極推進智能生產,全力保障防疫物資供應。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積極提升物資供應、擴大生產能力,確保生產生活物資有保障。其中,市內商超零售企業創新採用「智能運營+新零售」模式,為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菜」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快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

一是加快信息「新基建」建設,提升治理支撐能力。以疫情後穩投資、促增長的總體要求,加快5G網絡建設,增強支撐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網絡承載能力。加快推進城市大數據中心和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城市大腦)建設。推進車聯網、船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行業網絡建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開放平台。拓展北斗衛星網絡設施,搭建衛星通信網絡和衛星運營平台。

二是構建智能化疾控體系,提升防控治療能力。深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構建智能化的疾控平台,構建疾病動態感染模型、回歸模型等大數據模型,提升疾病感染傳播的感知、預警、研判能力。積極推廣「寧波雲醫院」等「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模式,為居民提供網上問診、遠程診療、慢性病管理、配藥配送等功能;利用5G等信息技術,推廣遠程手術、遠程問診等新模式。

三是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提升民生服務能力。深化信息技術在政府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集成創新應用,推進全市一體化的政務「統一受理」平台、網上網下一體化行政審批系統、移動審批辦理系統等建設,積極探索「不見面」審批模式,實現「一次也不跑」,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教育、就業、社保、住房、交通等領域信息化技術普及應用,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交通」等應用體系建設,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服務。

四是加強公檢法智能協同,提升社會共治能力。依託「雪亮工程」、視聯網等基礎建設,健全聯測聯防聯處機制,提高智能感知、精準處置能力。全面匯聚社情、警情、案情、輿情等數據,研發智能決策評估模型,構建執法司法服務高效聯動協同平台,推動公檢法機關銜接更順暢、監督更規範、工作更高效。加強基層黨建、審批、執法、司法等系統間的互聯互通,推動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資源向街道社區下沉,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良好格局。

五是加快信息化應用創新,探索新型治理模式。根據疫情後城市管理服務的精準化需要,支持發展社區電商、在線教育、智慧物流、無人駕駛、遠程辦公、服務機器人、數字工廠等新模式,探索形成城市治理新模式,推進人工智慧等相關新業態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ARYOHEBfwtFQPkdOc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