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講壇聚焦晚商王都的族居形態

2024-10-14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劉曈

10月13日上午,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圓滿舉辦第十二期商都講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副主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在講座中同觀眾一起探尋晚商王都的族居形態,聆聽來自三千年前的文明迴響。

經過90餘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商代晚期的文化面貌也在逐漸清晰。本期講座王震中聚焦《晚商王都血緣與地緣相結合的族居形態:大雜居小族居》主題,從傳世典籍、甲骨卜辭和考古遺蹟出發,剖析了晚商王都的族居特點、族氏結構及其與商王權的關聯。

王震中表示,晚商王都族居體現了血緣與地緣的結合,呈現出以家族為單元大雜居小族居的形態,「外服」 諸侯邦國之人在朝為官是出現這種族居特點的重要原因。王都之外,晚商時期的其他居邑沒有招引外來族人的政治需求,所以這種血緣與地緣相結合的族居模式,是與商王的統治方式聯繫在一起的,是晚商王都政治的產物。

王震中採用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物相互印證的二重證據法,論證了商代的內外服復合制國家結構,「外服」邦君和貴族在王都為官時多以家族為單位族居,同一宗族可以居住在不同地方。

講座結束後,現場觀眾仍感意猶未盡,紛紛圍在王震中的周圍繼續請教。此次關於晚商族居結構的講座為深入探索和理解商代文明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窗口。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對商文明深度探索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