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人最好的游牧民族,從來不輕易發動戰爭,如今成為中國代名詞

2022-08-22     史鏡說

原標題:對漢人最好的游牧民族,從來不輕易發動戰爭,如今成為中國代名詞

中國歷史上一直處於封建王朝時期,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清朝,出現了400多位皇帝,但歷朝歷代都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中原文化時刻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在秦漢時期,北方有匈奴部落,經常南下進攻中央王朝,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五胡亂華,到了隋唐時期北方的突厥,室韋,党項,回鶻都紛紛崛起,到了兩宋時期,北方又出現契丹,女真,蒙古等部落,到了明朝還有瓦剌,韃靼等。

這些游牧民族時刻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但這也是兩種文明之間的一種碰撞,胡人逐水草而居,天性喜歡殺戮,他們沒有辦法製造精美的物品,生活非常困苦,在這種條件下,讓他們養成了騎馬射箭的本事,中原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不輕易發動戰爭,在強盛的時候還能對游牧民族造成壓倒性優勢,一旦失去軍事優勢,那麼北方游牧民族將會蜂擁而至。

歷史上很多游牧民族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苦難,比如五胡亂華,靖康之恥,土木堡之變,他們一路燒殺搶掠,造成很大的破壞,就算是到了清朝,八旗兵入主關中也製造了很多殺戮和流血,但有一個游牧民族對待中原王朝卻非常好,從來不輕易發動戰爭,這個民族就是契丹。

在公元907年,契丹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經過長時間的征戰,終於在916年建立了遼國,而遼國建立之後實行兩種制度,一方面對境內的漢人實行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對契丹的游牧民族實行遊牧統治,他們不會輕易和中原王朝開戰,後來還和北宋簽訂了檀淵之盟,雙方100多年來沒有發生戰爭,這和金國,蒙古相比有信用多了。

很多遼國皇帝崇尚漢文化,先後設立了很多孔子廟,還專門請儒家弟子編撰學說,教導後人,就連遼道宗也說過: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在教育方面他們也實行科舉制度,因此和中原王朝的關係是非常好的,正是由於這樣,他們從來不主張發動戰爭,後來遼國被北宋和金國聯手滅亡,雖然遼國滅亡了,可是現在很多外國人依然稱中國為契丹,就連俄羅斯的中國翻譯也是契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97be8a1898b756a25a74f67cd9b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