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真正死因終於被揭開:死法太悽慘,史書都不敢記載

2022-08-24     史鏡說

原標題:楊貴妃真正死因終於被揭開:死法太悽慘,史書都不敢記載

《清平調》曾言:「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古代社會,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引世人艷羨不已。身為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更具神秘色彩,令後人百般嚮往。

在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無數紅顏佳人,而在諸多紅顏佳人中,最為出名的應該就是四大美女。作為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人生經歷成為許多人所重點研究的對象,相比其他美女,楊貴妃的人生經歷較為曲折,其臨終之前的經歷,更是令世人同情不已。

在史書及民間傳說中,皆認為楊貴妃死於自盡,但相關專家在對楊貴妃的真正死因進行調查後方才發現,由於其死法太過悽慘,就連史書都不敢記載。楊貴妃生前究竟經歷過怎樣令人難以想像的曲折?而她的真正死因又是什麼呢?

提到楊玉環,想必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或許在大家的印象中認為,楊玉環一生都過著非常優越的生活,實際上,童年時期的楊玉環並沒有享受優渥的生活,反而一直處於寄人籬下的狀態。儘管童年時期的生活較為艱辛,但楊玉環卻並未放棄提升自身能力,經過不斷的學習,楊玉環成為一代才女,而她出眾的美貌,更是引得世人讚嘆不已。

在咸宜公主婚禮之上,楊玉環受邀參加。令眾人皆未料到,此次婚禮結束後,壽王李瑁卻對楊玉環鍾情不已。基於這一原因,李瑁找到母親武惠妃,希望能夠將楊玉環娶進家中。基於武惠妃的請求,楊玉環被唐玄宗賜給李瑁,並被冊立為壽王妃,而後,楊玉環和李瑁過著恩愛的生活。

開元25年時,唐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武惠妃離世,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時常鬱鬱寡歡,見此情景,便有人向唐玄宗進言,表示楊玉環天資出眾,可以納入後宮當中。

對於楊玉環來說,她顯然不願接受皇帝的召見,可礙於天子的威嚴,及對李瑁的保護,楊玉環不得不被皇帝召入後宮。開元28年時,唐玄宗以祈福的名義,將楊玉環派出宮出家。在天寶4年時,唐玄宗則將韋昭訓的女兒立為壽王妃,自此之後,楊玉環被接回宮中,並被唐玄宗封為貴妃。

自王皇后去世後,唐玄宗便未再立後,身為貴妃的楊玉環則如皇后一般,有著極為尊貴的地位。自此之後,楊玉環始終過著優渥的生活,唐玄宗更是對她寵愛無比。

基於這一原因,楊玉環的家人皆被授予加官進爵的榮耀。按理來說,楊玉環本可以憑藉這樣的恩寵,度過幸福的人生,可世事無常,安史之亂後,大唐的榮耀一去不返,國家危難來臨之際,楊玉環所得到的寵愛更是不值一提。

在許多大臣們看來,之所以國家會淪落至此,與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恩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混亂之際,許多大臣均向皇帝進言,希望能夠將楊玉環處死。若皇帝沒有後顧之憂,則將專心治理朝政,而如同安史之亂一般的動盪,自然不會再次發生。

在史書中記載,唐玄宗賜給楊玉環白綾,許她自盡。後世對此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對唐玄宗的行為予以譴責。雖楊玉環得到唐玄宗寵愛,可其身為一介女流,本不會對朝政有著影響,她的離世亦可看作朝臣及皇帝推卸責任的手段。

可在有關專家對楊玉環的真實死因進行進一步分析的過程中,則認為楊玉環很有可能並非自盡而亡。據這部分歷史專家研究表示,唐代詩人曾對楊貴妃之死進行相關描寫,相關詩歌描寫楊貴妃之死時,曾以「血」作為修飾詞,若楊貴妃因自縊而亡,其臨終之際應該無血出現。

在專家們看來,之所以史書沒有將這段故事記載其中,也是因楊玉環的死法太過悽慘。

結語

對楊貴妃來說,她本可以憑藉著自己出眾的外貌及才華,與壽王過著安穩的一生,可在封建年代當中,女人卻並沒有屬於自己的人權,而後來的楊貴妃也在社會形勢逼迫下,不得不進入皇宮中,成為皇帝的后妃之一。

在對楊貴妃的人生經歷進行分析後便可發現,她的人生悲劇皆來自於封建社會的束縛。雖史書當中並未對楊貴妃的真實死因進行記載,可通過相關專家的幫助,世人得以對古代歷史有著更加準確的認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968e6f48223fd1a90f55229657cce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