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出租要來了?
作者|武靜靜
編輯|趙健
全球第一張eVTOL適航證終於發布了。
2023年10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億航智能頒發了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型號合格證(簡稱 TC ),這是全球首個獲得該類合格證的航空器。
對於億航而言,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大步,意味著公司的商業化征途真正打開了關鍵性的局面。對於整個eVTOL行業而言,不論是審查標準,還是商業化之路上這也是極具有借鑑意義的一次突破。
1.歷時三年,一次從0齣發的征途
億航智能是一家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於2019年12月登陸紐交所,被稱為「全球無人機第一股」。本次拿證的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是億航智能自主研發的產品,是一款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的載人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可應用在載人交通、空中遊覽、空中物流、醫療應急響應等場景。
由於EH216-S是一項創新技術和產品,相較於傳統航空器,不論在技術架構、構型、性能、功能等方面,還是運行模式和飛行環境上均有巨大差異,在全球範圍內幾乎沒有任何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整個過程也歷經了3年。
- 2020年就開始申請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申請。
- 2021年初,民航局正式受理申請,同年4月成立項目審查工作組。
- 2022年2月,民航局正式發布《億航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專用條件》,為億航智能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型號合格審定提供了審定基礎依據。
- 2022年9月,億航EH216-S的專項合格審定計劃獲得民航局的正式批准。
- 2023年8月,億航智能按計劃完成最後階段符合性證明和驗證階段內的所有符合性試驗試飛,包括由民航局審查的最終型號合格審定試飛。
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圖片來自億航
這次拿到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之後,後續該型號還將開展運營合格審定,在滿足相關要求後會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億航創始人、CEO胡華智告訴「甲子光年」,EH216-S取得適航證是給這個行業鋪路,對於其餘企業而言,如何通過適航審定,應該拿什麼標準作為審定基礎都是一個參考。「作為一個行業的開局者,我們會努力保持領先優勢。」
在商業模式上,億航目前主要是to B、to G兩種模式,面向企業和政府售賣整機,此前2022年,EH216-S已經獲得來自印度尼西亞航空企業Prestige Aviation的100架預訂單。公司透露,接下來也會開始探路to C模式,可能會探索空中出租服務。產能方面,公司位於廣東雲浮的新製造工廠2021 年6月開始運營,初期年產能為600架(EH216系列)。
2.低空經濟起飛進行時
億航所在的eVTOL賽道也正在迎來政策的支持和一眾投資人的青睞。
2021年,中國首次將低空經濟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今年10月10日,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提到2025年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應用、eVTOL實現試點運行等目標,到2035年建成綠色航空製造體系,新能源航空器成為發展主流。目前,深圳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開通全國首條eVTOL商業化航線。
資本和企業都在入局,據美國垂直飛行協會(VFS)發布的最新統計,全球超過700個eVTOL設計研發項目。大型航空公司、車企、無人機公司和創新科技公司都在加入這個賽道。
波音、空客、貝爾、巴西航空工業等傳統航空企業在爭相布局,2019年,Kittyhawk與波音成立了合資公司Wisk,2022年,合資公司Wisk的四座eVTOL機型Cora開始走向適航。吉利汽車、大眾汽車、現代汽車等傳統車企,以及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不甘落後,陸續釋放出相應動作。更多創業公司也在路上,國內市場,2021年6家eVTOL企業實現融資,2022年超過10家,2023年剛開年就有數家企業實現融資。一位行業人士稱:「我們預計到2035年左右,eVTOL賽道國內市場規模在5000億左右。」
很多企業目前都在努力造產品和跑審核。且由於不同eVTOL主機製造商的設計思路、技術路線的不同,以及在功能、安全性、性能、研製和運行成本、研製風險方面有差異,都需要經歷複雜的審定流程與符合性認證。
從進度來看,已經通過適航審核的億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而在通過審核之後,億航的商業化落地動作也將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這家國內的頭部eVTOL企業未來會交上怎樣一份商業化答卷,讓我們拭目以待。
(封面圖來源:億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