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萬特特有一本書叫《這世界很好,你也不差》,裡面有幾段話鼓勵了許多人:
「每個人花期不同,不必焦慮別人比你提前擁有。
有人3分鐘泡麵,有人3小時煲湯。
有人的外賣已送達,有人剛切好蒜苔和肉。
燒烤攤上最快的菜是拍黃瓜,有些包子第一口咬不到肉。」
是的,人生的旅程中,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
但其實,二者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每個人的終點和跑道是不同的。
不要羨慕別人的花期,請找准自己的時區,你的人生也會綻放精彩。
博主@粒迪鴨小姐,說自己本科畢業進入職場後很焦慮。
看著周圍一多半的同齡人選擇了讀研、出國,在朋友圈曬美食、曬旅遊,好不愜意。
而反觀自己,生活一地雞毛,了無生趣。
後來,她利用下班時間學習備考,3年後拿到了復旦大學的碩士offer,於是選擇重返校園讀研。
而當年那些讀研的同學,此時在經歷著職場新人的煎熬。
回顧這段經歷,她沒有覺得哪個選擇更好,而是意識到,每個人節奏不同。
按自己的節奏慢慢來,不追不趕,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網上曾有一段高贊評論:
「這世上,有人是花,要早一點開,有人是樹,要慢一點成才。二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它們風華正茂的節點不同。花不必艷羨樹,樹也不必艷羨花。」
是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有人畢業就入職大公司,未來可期,有人35歲才確定職業方向;
有人25歲結婚生子,家庭幸福,有人32歲還是單身,充實快樂;
有人30歲財務自由在環球旅行,有人50歲還在二次創業路上……
或許,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畢業不久,身邊人就把我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為什麼別人年終獎拿到手軟,而我升職加薪那麼難?
殊不知,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都有所不同,資質稟賦、認知水平更是千差萬別。
不要看到別人已經成功,而自己還在趕路,就全盤否定自己。
一飛沖天也好,厚積薄發也罷,在屬於你的時區里,一切都會準時。
人生不分快慢,你只需保持自己的節奏奔跑,就會迎來乘風破浪的時機。
露西.謝里丹是世界首位比較心理諮詢師。
她用一套成熟的理論與訓練方法,指導了數以萬計的人擺脫了比較心理的困擾。
然而,她自己也曾是30多年的「比較上癮患者」。
5歲時,她會擔心,剛出生的弟弟以後會比自己可愛。
青春期,她和朋友處處較勁,比拼寫單詞誰更快,比游泳 「誰是第一」。
30歲,她活得很糟糕,因為她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與人比較上——
看誰曬了健身照,她會立馬去照著鏡子,把自己身上每一塊肌肉線條與別人的曲線比較數小時。
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朋友圈,她也會截圖保存並提醒自己「她過得很好,我也不能落後」。
她把記錄別人每天做了什麼當成自己的必修課,一度陷入瘋狂的程度。
直到某天,她連刷了一個人的臉書動態3小時後,手機因為太燙,螢幕死機。
她才突然意識到,與人比較讓她變得焦慮、嫉妒,失去了自我。
後來,在求助心理諮詢師後,她從焦慮和嫉妒中走出,重新拿回了生活的主導權。
她把這段經歷寫在《你根本不用和別人比》一書中,以此幫助來訪者找回迷失的自己。
西奧多.羅斯福說:
「比較之心一旦燃起,就如家中遭遇竊賊,它偷走了你的快樂」 。
其實,人偶爾有比較心理很正常,這只是缺乏自我認知的體現。
但一直與人比較,就會陷入無止境的內耗,因為總有人比你優秀,也有人比你平凡。
與優秀的人比,你便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與不如自己的人比,你心理難免產生優越感。
但這樣的比較只會使人自尋煩惱。
與其以別人的標準為準繩來否定自己,不如明確目標,堅守自己的節奏。
畢竟,生活不是一場你贏我輸的遊戲,而是追尋本心去體驗一段獨特的旅程。
台灣女演員謝盈萱,在43歲前曾「一事無成」。
她被網友評價是「長得苦相」,「大齡單身老女人」,「演技好的醜女」。
因 「身高很高不好搭戲」,她去面試女主角屢屢遭拒,因「長相不符合主流審美」,她一度無戲可拍。
圈內的朋友大都已成名成家,她卻依然單身,沒車,沒房,沒存款,沒名氣。
她經濟窘迫了多年,微波爐、烤箱等家用電器,甚至人生第一支名牌包包,都是朋友送的。
35歲前,她收入不穩定,生活經常靠父母接濟,最落魄時卡中只有1000塊……
然而,她從未與別人比較,也不羨慕別人的成功。
沒機會演電影,她就演戲劇,做不了女主,她就演配角。
她專注在自己的時區,18年來只做好一件事——深耕表演。
為此,她多年來收藏了海量素人素材,並按語言、口音、姿勢、神態等分若干類。
她在旅行中與天南海北的人交談,把它當作揣摩角色的練習,訓練表達。
終於,跑了18年龍套後,她迎來了自己的花期——
39歲,她第一次飾演電影《誰先愛上我的》的女主角,就摘得金馬獎。
43歲,她拿到了影后視後雙冠。
謝盈萱走得比別人慢,但每一步都很堅定。
她遵從自己的節奏,不疾不徐,找到了一生熱愛的事業,活成了理想的自己。
生活中,誰都難免會有受別人影響,自亂陣腳的時候。
作家劉震雲說:
「不如做個聰明的笨人,去順應自己的節奏生長,就像我們村的麥子一樣,一步步抽穗揚花,順應四季的節奏成熟」。
其實,人生就像抽穗揚花的水稻,每人都有積澱期和盛開期,你的沉澱期可能是別人的盛開期。
與其羨慕別人活得精彩,不如沉下心找准自己的賽道。
當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把該做的事做好,生活便會回饋給你想要的禮物。
知乎有一個提問:
「身邊同齡人的人生進程都比你快,你慌了嗎?」
下面有一條高贊回答,來自作家三浦紫苑的一句話:
「好久沒跟別人一起跑步了。然而,到了最後還是得自己一個人跑。人畢竟無法與別人共享速度與節奏,這一切只屬於自己。」
是的,好的人生,從來不是盲目追逐,匆匆趕路,而是聚焦目標,不慌不忙。
所以,永遠不要羨慕別人的花期。
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遵循本心,順其自然,你的人生才會輕盈順遂。
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只要步履不停,或早或晚,你終會迎來自己的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