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丨銀川最新棚改方案開始徵詢意見!估算投資超百億
6月24日,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銀川市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徵詢公眾意見的公告。
2022年6月銀川市制定了《銀川市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對社會徵求意見,希望市民和各有關單位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二、 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2年7月24日。
銀川市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
(2022-2025年)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國發〔2013〕2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36號)、《關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中發〔2018〕27號)、《關於申報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項目資金需求的通知》(財辦預〔2021〕209號)、《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建科〔2021〕63號)等相關規定,結合實際,現制定《銀川市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
一、
工作目標
結合城市更新工作,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切實解決銀川市棚戶區問題,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條件,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土地合理利用,2022-2025年市轄三區棚戶區改造15061套,256.86萬平方米,估算投資110.53億元。
二、
工作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消除安全隱患為落腳點,優先改造已經鑑定為D級危房的樓房、平房,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調動群眾支持、參與的積極性,切實把好事辦好,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科學安排改造時序,穩步推進,安置採取貨幣補償、現房安置、新建安置區等方式合理安置。新建安置區安置的先建後拆,安置房規劃、設計工作並聯開展,大力壓縮審批時限,確保建設進度,縮短安置周期,減少安置成本,降低徵收難度。
(三)堅持依法徵收原則。認真執行銀川市土地房屋徵收相關規定,依法徵收,合理補償,做細做實市場評估、徵收補償、司法強拆等環節工作,完善工作預案,強力攻堅。
(四)堅持精準實施原則。嚴格執行棚戶區改造界定標準,嚴禁隨意擴大徵收範圍,重點安排改造現有50戶以上集中成片棚戶區,準確把握「六個嚴禁」,堅決防止借棚戶區改造之名進行房地產開發,能夠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項目儘可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防止大拆大建。
三、
年度計劃
2022年
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9處1002戶,3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1.5億元。
興慶區:2處633戶,20萬平方米,北塔四六隊576套,17萬平方米,燕慶四隊57套,5.7萬平方米;
金鳳區:老看守所周邊平房35套,1.03萬平方米;
西夏區:6處334戶,12.99萬平方米,原區建一公司二工區家屬區72套,0.72萬平方米,原自治區環境監測站家屬院42套,0.25萬平方米,西乾渠管理處家屬區項目74戶,1.18萬平方米,興盈六隊平房區16戶,0.17萬平方米;農墾糖廠五連項目65戶,8萬平方米;農墾幹部學校家屬院56戶,0.3萬平方米。
2023年
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22處4870戶,4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2億元。
興慶區:5處3078戶,24.86萬平方米;
金鳳區:9處622戶,7.13萬平方米;
西夏區:8處1170戶,13.81萬平方米。
2024年
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17處4702戶,76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
興慶區:6處3015戶,56.85萬平方米;
金鳳區:2處313戶,7.15萬平方米;
西夏區:7處1275戶,9.66萬平方米。
2025年
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21處4487戶,100萬平方米,總投資38.87億元。
興慶區:10處2313戶,80.22萬平方米;
金鳳區:4處195戶,4.57萬平方米;
西夏區:7處1979戶,14.67萬平方米。
四、
支持政策
(一)列入棚改計劃的項目,積極申報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專項補貼資金,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對於能夠自求平衡的項目,通過發行棚改專項債券籌措改造資金。
責任部門:市住建局、發改委、財政局、三區政府
(二)轄區內棚戶區改造騰空土地,應及時納入土地供應計劃,出讓所得收益扣除計提後撥付轄區用於徵收安置。項目不能自求平衡的,鼓勵轄區選擇已完成一級整理的其他凈地,土地出讓金用於棚改項目平衡。仍不能平衡的,缺口資金由財政補足。往年開工的在建項目中,市政府已確定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轄區徵收安置的,市財政應在三個月內撥付轄區,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保障居民安置回遷安置。
責任部門:市自然資源局、財政局、稅務局、三區政府
(三)「十四五」期間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徵收補償政策按照《銀川市舊城更新改造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辦法》(銀政辦發〔2013〕42號)文件執行,涉及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按照《銀川市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標準》(待印發)文件執行。
結合三區歷年拆遷安置實際情況,過渡期統一調整: 安置房為多層住宅的,過渡期一般不超過24個月;安置房為小高層住宅的,過渡期一般不超過36個月;安置房為高層住宅的,過渡期一般不超過48個月。按照「一項目 一方案」原則,由轄區制定徵收補償方案及費用測算,報自然資源、財政、住建、審計部門審核確定概算成本,經市政府研究確定後轄區包干實施。對徵收難度大需要突破補償政策及規劃指標的,由轄區報市政府一事一議。承租棚戶區房屋的居民,符合住房保障政策條件的,應優先納入保障。
責任部門:三區政府、市自然資源局、財政局、住建局、審計局
(四)棚改項目徵收後,原址能夠新建安置區的,對於確定的安置房部分,按照《關於減免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生態移民工程建設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的通知》(寧政辦發〔2012〕115號)執行。
責任部門:市行政審批局、自然資源局、三區政府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銀川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形成「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轄區政府組織實施、職能部門協調配合、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的高效運轉機制,轄區成立專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
(二)強化協調配合。各部門要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溝通合作,及時協調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工作考評機制,對各項工作進行考評,定期通報,確保落實到位。
(三)加強項目管理。轄區梳理項目基本情況,做好「十四五」期間棚戶區改造計劃,抽調專人做好棚改項目測算、征拆、安置區建設、資金支付等工作。加強工作人員政策和能力培訓,加強輿情監控和群眾穩控工作,形成社會廣泛參與支持、共同推進棚改的良好氛圍。
來源: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審核:馬玲艷 劉三哥
編輯:馬玥
「分享+贊+在看」
告訴身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