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飆升的黃金價格,終於止住了狂奔的勢頭。受國際金價回落影響,近期終端黃金價格出現顯著下跌,有意購金的消費者鬆了口氣,而手持黃金的消費者則開始著急變現。由於品牌黃金門店及銀行在黃金回收上要求較為嚴格,一些非品牌黃金店、個人回收商、網絡回收商活躍起來,這其中暗藏不小的風險。
價格一跌就有人急著變現
5月6日中午,新快報記者來到廣州華林寺附近的珠寶批發零售集散地。正值午休時間,但多家非品牌黃金門店裡人潮湧動,生意十分火爆。
在一家黃金飾品店,店員告訴記者:「因為黃金價格較4月中旬最高時每克降了20元,五一期間買金的人多了不少,尤其是計劃結婚的年輕人。」從附近幾家金店的報價來看,當天非品牌黃金買入價在545元/克左右。
記者又走訪了周大福、周六福、周生生、老鳳祥等知名品牌黃金店,發現黃金報價依然堅挺,均維持在706元/克左右。不過,各品牌門店都有促銷活動,參與活動後價格幾乎也都在「5」字頭。
黃金價格的下跌讓一些人開始急著變現。從當日回收報價來看,品牌黃金回收價在每克520元左右,而非品牌黃金的回收價則在每克535元左右。在一家非品牌黃金店,記者碰到了一位拿著4顆金豆來變現的男子,他成功換得了2000多元現金。
店主表示,這兩天來諮詢黃金回收的人雖然沒有4月份多,但比去年是要多很多了,「變現的人大多是前幾年黃金價格每克才兩三百元時購入的,現在回收價也不低,他們有得賺。」店主還說,近段時間金價波動大,想做差價,現在不敢買也不敢賣。周邊其他幾家店的店主也表示,近來拿黃金變現的人明顯增多。
不同渠道回收標準差異大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黃金回收商屬性不同,回收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大多數銀行都提供黃金回收服務,銀行通常會在上金所公示的價格基礎上設定自身的買賣價差。據了解,有的銀行價差範圍設定在15元-20元,也有的只有幾元價差。記者了解到,5月6日工行的黃金回收價為540.1元/克,如此計算,該行回收價與上金所的黃金實時報價544.3元/克間存在的價差只有4元。
雖然銀行的黃金回收價具有一定優勢,但 銀行回收黃金門檻比較高,流程也相對繁瑣。新快報記者在一家工商銀行網點了解到,該網點沒有黃金回收業務,回收黃金須到指定網點。新快報記者從工行、農行等多家銀行的客服處了解到,即便是銀行發行的金條,也需提供購買憑證、定製證書(針對定製產品)等文件,且銀行對黃金的純度、包裝、外觀是否有損傷也有明確的鑑定及檢查標準。非本行的產品,要麼不回收,要麼回收時會收取較高的手續費,還有銀行回收外部黃金僅對合作的黃金企業開放。
品牌黃金店的回收要求則相對嚴格。例如,周生生的店員表示,他們不回收非品牌黃金;老鳳祥的店員則指出,他們會對黃金所屬品牌進行一個評估,判斷是「大品牌」「小品牌」還是「非品牌」,不同類型回收價格也會有所不同。
面對繁瑣的手續和過程,更多消費者選擇去非品牌黃金店、個人回收商及網絡回收商來變現黃金,他們對黃金的來源不作嚴格限制,只要純度夠高,不論在哪買的都可以回收。不過,這樣的選擇也 伴隨著更大的風險。截至5月6日,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黃金回收」的投訴有1261條,投訴對象多為網絡回收平台和非品牌黃金店,如買金網、牛奢網、鑫源珠寶等,投訴內容包括「報價虛高引誘回收」「鬼稱剋扣重量」「黃金不知去向」等。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黃金回收商時,應採取謹慎策略,仔細評估回收商的信譽和資質,優先考慮具有合法營業執照和穩固市場地位的商家。 在面對黃金回收報價時需理性,與多家商家進行對比,確保報價透明、無隱性扣費。此外,消費者應 仔細閱讀回收合同或交易條款,以明確各方的權責關係,確保自身權益得到保障。
采寫:新快報記者 張曉菡
編輯:楊帆
校對:池翠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5dce59ad24ed19ad3b1356b9cbc6d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