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1年到1965年,胡喬木給毛主席當了24年的政治秘書。
胡喬木的身邊人也經常問他一個問題:「是如何和毛主席結緣的?」
和毛主席的結緣之路
胡喬木的文學素養,和他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的父親胡啟東是晚清的秀才,可他在接觸到先進的思想之後,就開始積極參加反清的運動。
在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胡啟東還被推選為首屆國會眾議院議員,他追隨孫中山先生,並且有明確的思想信仰。
在段祺瑞的賄賂面前,胡啟東不為所動,並且毅然南下,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護法運動。
在父親的影響下,胡喬木自幼就表現出極高的文學修養,特別是熱衷於地方史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很有「杜甫」的感覺。
在讀書的時候,胡喬木便開始思考起現在的社會。
上世紀20年代他一首《別辭》,就展現了胡喬木對於科學社會主義的信奉和推崇,也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追逐「紅色」的人。
1930年,胡喬木考上了清華大學物理系,這基本決定了胡喬木未來的方向。
當年的北平,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胡喬木在此地備受感動。
他一邊讀書求知,另一方面又矢志不渝地追逐著光明。
後來被載入史冊的喬冠華同志,當年就是胡喬木的同學,在北平的歲月里,胡喬木也加入了共青團組織,並開始出任清華大學團支部書記,開始嶄露頭角,這也和他的文筆有關。
去了上海之後,胡喬木也希望能夠再度將求學和讀書結合起來。
有了在多地的思想啟蒙,外加胡喬木本人就非常善於思考,還有地下宣傳工作的經驗,胡喬木的才學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極為充分的展示。
脫穎而出的胡喬木,也有著更大的舞台來施展自己的抱負,胡喬木的才學,漸漸引起了延安方面的關注。
1937年,胡喬木終於接到了通知,奉組織之命調離上海,和李凡夫一起去了延安。
此前的胡喬木一直叫胡鼎新,來到了延安之後,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掉,從此有了「胡喬木」。
改名的事情在當時並不算新奇,很多有志青年加入了革命的隊伍,都是將自己的名字改掉,有「煥然一新」的味道,那會的胡喬木滿腔熱血,自然也不會是個例外。
《詩經伐木》當中,「出自幽谷,遷於喬木」的句子,深深影響了胡喬木。
在胡喬木期待已久的光明面前,他想要做一棵「參天大樹」。
1938年7月他和李桂英成婚,也將妻子的名字改為「谷羽」,夫妻兩人的名字結合在一起,更具詩意。
當年的校友喬冠華在那段時間一直在南方活動,兩個人都用「喬木」為筆名。
他們的國際評論文章,被毛主席稱為「可頂戰場上的兩個坦克師」。
「南喬」和「北喬」的名聲漸漸響亮了起來。
來到延安之後,胡喬木自然期待著和毛主席的交談,毛主席對這個名字也有著一定的認知,兩人的會面,是遲早的事情。
走進毛主席的窯洞,也是胡喬木第一次和毛主席的近距離接觸。
首次見面,毛主席就非常貼心地問了些尋常的問題,胡喬木感覺,距離一下就被拉近了。
得知胡喬木是鹽城人,毛主席若有所思,似乎又在自言自語:「鹽城,蘇北,鹽城……」
沒過一會,毛主席就突然問道:「東漢『建安七子』有個陳琳,是你們蘇北人吧?」
胡喬木很快就回答道:「是的,陳琳是古射陽人,南北朝時期,鹽城地區曾被設置了射陽郡,陳琳現在是否在蘇北鹽城我不能肯定,不過我們家鄉在大縱湖附近,那裡有陳琳的墓葬。」
對於那些地方史志,由於他父親的關係,因此他更是信手拈來。
聽說那裡竟然有陳琳的墓葬,毛主席更是突然來了興趣,他問道:「唐代詩人溫庭筠寫過一首《過陳琳墓》,不知道你是否讀過?」
胡喬木自然是讀過的,並且一字不落地背誦了出來。
後來,胡喬木才知道,毛主席過去非常喜歡這首詩,還自己抄錄過。
這次簡單的面試,毛主席因「一首詩和一座墳」,對這位清秀的胡喬木已是非常看重了。
那個時候,胡喬木還不滿29歲,未來的道路還有很長。
他能夠直接來到毛主席身邊工作,也是他人生當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常人非常難以遇到這樣的機遇。
有了這次機會,對胡喬木來說,人生已是突飛猛進。
在胡喬木女兒胡木英的印象當中,父親就在延安的窯洞之中不停地寫作,也總是在煤油燈下寫個不停。
冬天的時候,胡喬木總是披著又厚又大的灰色棉衣,在腳底下放著一盆炭火。
她對父親的記憶,始終都是筆耕不輟。
1951年6月,那會的夏天熱的離譜,胡喬木要出一篇紀念中共成立30周年的文稿。
由於酷暑難耐,胡喬木乾脆就坐在冰涼的澡盆當中,趴在一塊木板上奮筆疾書。
那篇長文,他也僅僅只是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文章被命名為《中國共產黨的我三十年》,也發表在了當年6月22日的《人民日報》上。
楊尚昆說:「主席看了那篇文章,覺得非常滿意,也說不用作為領導的講話稿了,直接以『胡喬木』的署名發表。」
那會是建國初期,毛主席決定以『胡喬木』的名義發表文章,效果很好。
給毛主席當秘書,說沒有壓力,也是不可能的。
胡木英始終認為,父親是一個情感細膩的人,他在忙碌的時候,也絲毫沒有忘記自己的家庭。
比如在1946年的時候,母親要谷羽要去根據地參加土改,而胡喬木就帶著孩子留在了延安地區,當谷羽返回的時候,胡喬木又有了任務外出,夫妻分別一下就是幾年的時間。
戰爭年代,想要寄一封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兩人早已是老夫老妻了,似乎不需要那麼「甜蜜」。
可胡喬木不同,他大筆一揮,就寫下了一首著名的《人比月光更美麗》,這首詩非常出名。
難以想像,文學造詣深厚的胡喬木,妻子竟是一位科學家。
在「兩彈一星」科研當中,就由科學院負責,科學院安排了計劃局和技術局,而谷羽就是新技術局的局長。
胡木英始終覺得,父母都非常忙碌。
母親是那種工作起來沒日沒夜的人,每天早晨谷羽出門之後,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能回家。
那會,胡喬木就更加注重照顧家庭,胡木英也對此深有感觸。
如果母親能獲得一次全天休息的機會,那麼全家就會去頤和園或者香山去遊覽,若是母親只能休息半天,他們就去附近的北海,一家人去就劃划船,那也是天倫之樂。
即便胡喬木正在埋頭寫作,孩子們走進來之後,只要胡喬木覺得可以鬆弛一下,就會牽起孩子們的手,帶著他們去外面散散步。
他寫下的很多詩句中,都能表現出他對孩子們的愛意。
毛主席對胡喬木寫的詩,看得一向很仔細,有了什麼想法,二人也會討論起來。
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
胡喬木在毛主席身邊的時候,也見證了很多關乎著國家命運的大事。
他對於毛主席的愛戴和崇敬之情,也一直延續著。
在他的記憶中,毛主席的很多次決斷,都關乎著歷史的走向。
1945年8月11日,毛主席親自起草了《關於日本投降後黨的任務》,其中就談到了一個關鍵問題:國共談判。
那會,毛主席敏銳地感覺到距離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已經不遠了,可形勢發展如此之快,還是超乎了意料。
8月14日,一則邀請來到了毛主席的案前,邀請他趕赴重慶談判。
蔣介石擺出了一副要和平、民主的樣子,經歷了多年革命歷史的大家,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在棗園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做出了決定:「去,到重慶去談判!」
胡喬木聽聞後也有點震驚,蔣介石一肚子壞水,誰知道這次的目的是什麼。
毛主席做了最壞的打算,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那會,主席覺得有兩種可能,一套是簽訂「城下之盟」的可能,可是需要做出一些讓步。
不過,主席也說:「我黨的歷史上,還沒有隨便繳槍的事情。」
思索了一會,毛主席對胡喬木說:「由我們的力量、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全國的人心、外國干預的條件,這次去,也是能解決一點問題的。」
胡喬木也去了重慶,幾人經常在一起研究對策,有的時候是在主席的房間內,有的時候是在胡喬木的房間裡。
胡喬木沒有參與具體的談判工作,他的日常除了陪陪主席之外,還會在重慶每天都購買當天的報刊,看看社會各界對於此次談判的態度和反應,來掌握時局的發展。
那會,毛主席等人也不放棄任何一個接觸各界人士的機會,胡喬木則跟隨著毛主席和周總理見了宋慶齡、張瀾等人,在張治中騰出來的住所中,毛主席還接見了美國航空隊員等,通過向他們介紹解放區的狀況,來推動重慶談判的進程。
在重慶的時候,他們也格外注意上黨戰役的情況,每天都會通過電台了解關係。
當知道敵19軍被包圍在長治之後,我軍開始圍點打援,毛主席高興地對胡喬木說:「打得好!打得越大,那麼我們回去的希望就越大!」
此外,毛主席還對胡喬木說過這樣一句話:「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和蔣介石談判,決定問題的往往不在於談判桌,而是戰場上的真刀真槍。」
後來,胡喬木的很多文章,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6年4月《解放日報》的《駁蔣介石》,主席只是改了標題,並沒有修改內容。
該文的重要意義,就是駁斥蔣介石的謊言,那會的蔣介石總是將內戰的責任推到對方身上,這篇文章,就是揭露他的真實面目。
後來,毛主席在湖南的老師符定一問毛主席:「《駁蔣介石》這篇文章的立意新穎,主題鮮明,在國民黨統治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是否出自於毛主席的手筆?」
毛主席說:「這是我的秘書胡喬木寫的。」
符定一聽完後,更是連連誇讚說:「我一定要見見喬木。」
毛主席對胡喬木的影響很大,而胡喬木也同樣幫助毛主席做了很多事情。
後來,他沒給毛主席當秘書了,也做著很多重要的工作。
1991年,胡喬木準備寫一本關於毛主席的回憶錄,這迅速得到了組織的批准。
之後,他就迅速投入了忙碌的工作當中。
敲定大綱後,胡喬木安排了一個很滿的日程表,每個星期都要聽取一次彙報,從1991年9月一直到1992年4月這段時間裡,他找十人談過話。
後來,那部著作就是《胡喬木回憶毛主席》。
這本書也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修訂再版時印了75000冊,這在黨史的有關著作中,也是不多見的。
除了這本著作,晚年的胡喬木,還一直想著重寫一本黨史的著作。
在1990年3月的全國黨史工作座談會後,他對秘書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後唯一的工作就是搞黨史。」
後來,《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出版了,胡喬木本人抱病出席了這本書的座談會,在發言中,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胡喬木的一生,將自己的文學素養發揮的淋漓盡致,可他還是為自己不能親手編寫一部完整的中共黨史而感到遺憾。
不過,今天的史學界已經有大、中、小三部完整的黨史著作了,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局面,胡喬木若是能看到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會倍感欣慰。
參考
胡喬木的一樁未了心愿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叔叔胡喬木和毛主席一起工作的日子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