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能打難挽股票下跌:「城商行之王」的2023到底怎麼了?

2024-01-22   鈦媒體APP

原標題:業績能打難挽股票下跌:「城商行之王」的2023到底怎麼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藍莓財經

文 | 藍莓財經

過去的2023年,各行各業和大眾都期待「摘下口罩」後的復甦,寧波銀行也不例外。只不過一年過去了,寧波銀行可能並不是特別的開心。

一面是前三個季度,寧波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72.35億元,同比增長5.45%;實現扣非凈利潤191.89億元,同比增長11.4%。單從數字來看,寧波銀行其實是交上一份不錯的答卷的。

而另一面,則是股價層面的低迷。中國房地產報文章《城商行之王!倒數第一?》一文指出寧波銀行股價在2023年累計跌幅約37.06%,市值蒸發約750億元,在A股42家上市銀行股中跌幅排名第一。

業績不錯,股價低迷,寧波銀行的表現為何沒能換取資本市場的信任?寧波銀行到底有沒有被低估?這個問題或許值得我們去仔細探索一番。

宏觀環境周期性影響,「城商行之王」也難獨善其身?

大名鼎鼎的「城商行之王」,似乎不再有過去股價的高光表現。在2023年銀行板塊跌幅榜上寧波銀行排在首位,而在其後面的有蘭州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蘇州銀行等。

2023年上市銀行股價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低迷。事實上,在大洋彼岸,歐美的銀行業股價表現其實更不樂觀,甚至可以用「嚴峻」來形容,這裡面也包括一些老牌銀行。擁有167年歷史的瑞士信貸銀行委身他人,矽谷銀行也走向破產,德意志銀行有德國總理親自站台也難挽股價下跌頹勢。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際宏觀經濟對銀行業股價以及業績的影響註定是深刻的。全球經濟發展信心和消費者信心不足,或是導致歐美銀行整體業務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有專家認為,經濟下行周期,風險上升,需求收縮,預期萎縮等因素則是導致包括國內銀行在內的全球銀行業的估值都不太理想。

在需求收縮方面,或許房地產業可能是對國內銀行業影響最明顯的領域。此前銀行的主要利潤還是大額貸款與房貸,而這其實也是科技金融等新興金融勢力很難衝擊的業務。然而如今,經濟結構面臨調整,房地產行業下行趨勢比較明顯。

據有關資料顯示,去年全年,重點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約6%,絕對規模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國土地成交面積為12.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0%,成交總額3.9萬億元,同比下跌了17%。買房的少了,貸款買房的人就少了,這對於銀行而言或許也不是什麼太好的消息。而且,房貸利率持續下調,房貸這塊肉似乎也沒過去那麼好吃了。

此外,對於包括寧波銀行的一些國內銀行而言,或許也有一些社會現象他們可能並不太喜歡。

一是提前還房貸。進入2023年後,提前償還房貸現象被社會大眾所關注,並且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提前還款,意味著利息少了,對於商業銀行經營者而言,可能是不太喜歡看到這樣的現象,所以會比較牴觸。比如招商銀行把線上提前還款取消了,讓人去櫃檯填表申請。可以說,各大銀行紛紛想方設法給提前還房貸的人設置門檻和障礙。

二是個人存款多了。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早在2022全年,住戶部門存款一口氣增加了17.84萬億,是2021年全年的近兩倍。2023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了25.74萬億元。

詳細來看,住戶存款增加了16.6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22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92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64萬億元。

存錢的多了,銀行要付出的利息就多了,這需要更多的貸款業務去想方設法覆蓋成本。

而同業競爭方面,也變得進一步加劇。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銀行、農商銀行以及各類民間的科技金融企業,行業競爭態勢或許也進一步激烈起來。

由此可見,對於寧波銀行而言,他的股價表現其實有受到外部宏觀因素所影響。宏觀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各大銀行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維護自身發展,增強自身發展的穩健性,給予市場和大眾信心。

內因是根本:「喜提」倒數第一,不怪宏觀怪自己

幾年前馬雲曾經說過,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企業家不要總是講宏觀的「大道理」,其實還得想想自己的小道理。

同樣的,宏觀環境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不是寧波銀行在2023年銀行板塊跌幅榜上排在首位的理由,因為環境都一樣,大家是平等的,而有著「城商行之王」的寧波銀行按理說其體量以及抗風險能力應該是比較強的才對,可現在的結果是股價卻下降得這麼厲害,最應該怪的或許還是自己才對吧。畢竟不是所有銀行都是下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三家國有大行的增長幅度依然保持在30%以上。

從業績方面來看,2023年前三個季度,寧波銀行營業以及扣非凈利潤實現了雙增。可單就第三季度而言,寧波銀行的營業收入卻同比減少了1.88%,而且環比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凈利潤的增長速度對比過往財報數據也出現了逐漸放緩的跡象。從這個維度來看,寧波銀行的業績表現或許也沒有看起來那麼得出色。

不過話說回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了,此前寧波銀行的業績高速增長,股價也是一路高漲,在資本市場的反饋上可能會有些高於預期的期待。如今增長放緩,其股價出現下滑或許也是很正常的事。這種情況,只要以後恢復,股價還是可以恢復的。只不過銀行業今後還會有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嗎?

至少包括房貸在內的貸款業務可能短時間內有些難的樣子。而且,貸款業務方面環境變化可能對寧波銀行方面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寧波銀行的利息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接近63%,而接下來,從外部來看,宏觀貸款業務方面的影響,對其營收方面或許會有不小的影響。

除此之外,近些年來銀行與房地產行業過度捆綁的問題日益明顯,受房地產下行影響,不少銀行也都受到了連帶波及。然而,寧波銀行卻是令人感到有些困惑不解。據公開資料顯示,2023上半年寧波銀行的房地產業對公貸款達960.8億元,相較上年末增加14%,在城商行中位於首位,在全部42家上市銀行中也排在前列。

只不過話說回來,逆勢加碼房地產就能維護自己業績了嗎?依舊這麼深度擁抱房地產究竟是否理智?

在房地產下行的情況下,依舊堅定不移地把更多資金流向這個領域。或許寧波銀行本身也有自己的考量,只不過從外人的角度來看,這可能並不是特別明智的選擇。最起碼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可能是不太看好這種選擇的,不然寧波銀行或許也不會出現這樣的股價表現。

除此之外,寧波銀行還一直在發力的點就是消費貸。利息高的個人消費貸,想必對許多銀行來說都是一種誘惑,但是這種貸款的風險或許也比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寧波銀行的個人消費貸規模為2681.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19%。與此同時,與消費貸規模一起增長的可能是寧波銀行的個人不良貸款。

據媒體報道,2021年,寧波銀行的個人不良貸款為41.23億元,2022年個人不良貸款攀升至54.31億元,增幅達31.72%;截至2023年6月末,個人不良貸款為65.41億元,增長11.1億元,增幅20.44%。

如此看來,寧波銀行這樣的表現也許很難讓投資人滿意,這些因素或許會讓投資人對其接下來發展態勢和評估有所保留,其股價表現不好可能也容易讓人理解了。

屢次被罰,負面纏身:寧波銀行該如何提升自身「安全感」?

要想維護自身股價的穩定,或許需要給予投資人足夠的「安全感」才可以。

對於寧波銀行而言,前面我們提到的自身業務層面可能已經在「安全感」上拉分了,在自身經營合規性層面上,作為上市公司經常曝出被罰的問題,或許也會進一步降低投資人群體對其評估的「安全感」,可能會影響投資人對企業的信心。

去年1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日前披露行政處罰決定書,寧波銀行因多項違法違規事實,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合計處罰款620萬元。

此次處罰原因主要包括寧波銀行存在監管標準化數據與1104數據交叉核驗不一致;監管標準化數據與客戶風險數據交叉核驗不一致;監管標準化數據漏報;監管標準化數據錯報;虛假受託支付,貸款資金長期留存借款人帳戶等事項。

此後不久,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因存貸掛鉤、小微統計數據不真實,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被罰70萬元。作為相關負責人,時任寧波銀行深圳分行坪山支行副行長的左美玲被警告。

作為上市企業,這些負面消息傳出或許也會給其股價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且,作為銀行應該是嚴謹的,銀行的價值觀應該以誠信為核心,而且一定要對社會大眾守護好自己的這種品牌形象才對。可這些被罰信息的傳出,或許會讓外界對其產生不好的印象,對於寧波銀行而言或許需要認真考慮一下了。

過去一年,對於寧波銀行似乎是有些不太友好,或許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關於數字化,寧波銀行以「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為發展方向,將金融科技作為銀行最重要的生產力之一。只不過大家都在搞數字化,在基礎布局層面可能不會有太明顯的差距。而且,數位技術本身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它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幫助各類不同公司實現降本增效,它自身不直接創造價值的。對於寧波銀行而言,要想破局可能還是要回歸銀行本身的業務上才行。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寧波銀行應該找准發展方向提振市場信心,擼起袖子加油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