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攻擊艦搭載固定翼戰機就算航母麼?兩種艦艇的區別是什麼?

2022-06-19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兩棲攻擊艦搭載固定翼戰機就算航母麼?兩種艦艇的區別是什麼?

這是後台一個讀者老爺的提問,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的區別,兩棲攻擊艦上了固定翼戰機之後算不算航母,今兒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之間,相同點在於這兩個艦艇都具備直通甲板,都是海上飄著的大型艦艇。尤其後來美國人在兩棲攻擊艦上面搭載了鷂式戰機和F35B之後,很多人開始將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混為一談,然後冒出個結論:有直通甲板,搭載固定翼飛機就是航母。進而又有個一個衡量兩棲攻擊艦性能的標準就誕生了:能否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戰機。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聊聊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是幹嘛的

航母這東西相當於一個海上移動機場,飛機在航母上面完成起降。而這東西用在哪的?不是近海,而是遠海,要跨過大洋。近海根本用不上航母,陸地、海島上的機場就夠用了。這會兒你把航母開出來沒意義,除非陸基戰鬥機不夠用了,或者打光了,再不就是航母出來刷一波經驗。

航母的作用,是攜帶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裡面有驅逐艦、核潛艇、補給艦,在大洋深處,同敵方海軍決戰,利用航母的艦載機進行空戰,奪取海面上的制空權,並且還要有能力對海面上的敵方艦艇發起攻擊。完成這些之後,航母要領著編隊壓到對方海岸線上,通過艦載機對敵方陸地進行攻擊,還要封鎖對方的海岸線。

而兩棲攻擊艦是幹嘛的?不是制海的,而是登陸作戰用的。兩棲攻擊艦裡面的主角,並非是上面的艦載機,而是上面的海軍陸戰隊。兩棲攻擊艦上面的一切設定,都是圍繞這伙負責登陸的部隊進行設計的,上面所有艦載機,都是為海軍陸戰隊服務的,兩棲攻擊艦的側重點是兩棲登陸作戰。兩棲攻擊艦裡面,搭載氣墊船、登陸艇、卡車、坦克、裝甲車等,這些是負責將海軍陸戰隊投送上岸,並且在岸上作戰所用的。

然後這裡又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兩棲攻擊艦上的飛機是幹嘛的?還是支援登陸的。

以美利堅級為例,上面的魚鷹是運輸機,主要任務是負責投送兵力,空中機動兵力靠它;上面的超級種馬,是運輸直升機,負責運送物資的;上面的眼鏡蛇、超眼鏡蛇,這些都是攻擊直升機,負責對地攻擊的,和陸地上的一個作用;而毒液、海鷹這些直升機都是通用直升機,什麼搜救、反潛、運輸等,都能幹點。這些飛機,都是配合地面登陸部隊用的。

而另一個問題是:上面的鷂式戰機和F35B是幹嘛的?

兩棲攻擊艦上的飛機什麼的,都是為登陸部隊提供服務的,就連這些戰鬥機也不例外。這些戰鬥機的作用,是在登陸過程中,從天上進行空中壓制、掩護登陸部隊用的,這些飛機都屬於攻擊機範疇,打擊地面部隊的。固定翼戰機和直升機搭配,分別解決不同的目標。這裡面,空中壓制≠奪取制空權。

兩棲攻擊艦上的固定翼戰機,打擊的都是地面目標,打擊空中目標是次要任務。而且,兩棲攻擊艦上的戰機也不負責對海攻擊,不需要這些飛機進行反艦。所以,兩棲攻擊艦上的飛機,採用的都是攻擊機。

這裡,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的關係,屬於先後的關係。航母先打,先去奪取制海權、制空權,清理掉來自海上的威脅之後,兩棲攻擊艦搭載兩三千人、坦克、裝甲車、直升機開始登陸作戰。

下面有這樣一種暴論:兩棲攻擊艦通常編入航母編隊使用。滿腦子黑人問號,什麼時候兩棲攻擊艦編入航母編隊?它能幹嘛?驅逐艦、核潛艇是保護它還是保護航母?上面的海軍陸戰隊員看熱鬧麼?

下面一個問題:兩棲攻擊艦能當航母用麼?

人們往往陷入的一個混亂邏輯,航母有直通甲板,航母有固定翼戰機,兩棲攻擊艦也有直通甲板,也可以搭載固定翼戰機,所以兩棲攻擊艦也是航母。很遺憾,不對。

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確實有一定的制海的能力,就是把上面的直升機全都撤走,全換成F35B,運輸、支援全不要了,全起降固定翼戰機。但是這種情況,並非是兩棲攻擊艦作為海戰主角,而是起到一個支援、策應、補充的作用,航母遇到緊急情況了,把F35B放在兩棲攻擊艦上開出去,是這麼用的。

而目前來看,不光是F35B,整個F35系列都沒有服役的反艦飛彈,它們的反艦飛彈還在採購中,能不能成型還很難說。尤其是F35B,彈倉太小,想帶反艦飛彈,還得外掛。英國目前的航母,戰鬥力就非常成問題。

而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起降,最大的區別就是效率。這點可以看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甲板,雖然都有直通甲板,但是大小並不同。而且,現在的航母還都有斜向甲板。

現代的航母,可以做到起飛戰機的同時,還進行降落飛機,起飛同時回收。這就是效率問題,一邊起飛,一邊降落。早期的航母,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起飛和降落,不能同時進行。五十年代開始,英國人首創了斜角的飛行甲板,並且沿用至今。

如果不能同時起降,航母的使用效率會打非常大的折扣。如果甲板不夠用,飛機著艦的時候,可能會直接撞到前面的飛機。而創造了斜角甲板,起飛、降落分開進行,互相不影響,這就可以讓快不行了的飛機先回來,與此同時能還能起飛戰機,這樣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航母在空中的戰機密度,進而可以提高航母的作戰能力。

關於這點,可以問一下南雲忠一有何看法。

而兩棲攻擊艦能做到這一點麼?不能。兩棲攻擊艦隻有一條飛行甲板,只有一個跑道,起飛就不能降落,降落就不能起飛。所以為了能更好的降落,美軍用了垂直降落的F35B,這樣理論上是可以做到同時進行起飛降落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只有落在升降機上面,才不會影響其他飛機起飛,而美利堅級只有兩個升降機,在其他位置降落,都會影響飛機起飛。

並且,垂直降落的速度非常慢,降落之後還要移開收走,才能降落下一架。

而更關鍵的是起飛速度,航母在起飛戰機的時候,是可以同時放飛兩三架飛機的,兩三架飛機同時放在起飛點上,同時放出去,後面的飛機排隊,這樣一架接著一架的飛出去。有彈射器的、甲板大的,起飛效率更高。這樣能夠保障一個波次的飛機數量足夠多,第一時間投入戰區的飛機數量夠多。

那麼,兩棲攻擊艦能做到這一點麼?不能。

還是看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下面這張照片,甲板上面13架F35B。但是美利堅級只有一條跑道,能夠快速起飛的,只有後半部分那七架飛機,其他的飛機,得一點點挪動到艦尾去起飛,這需要時間。就算等候起飛的戰機準備時間和航母是一樣的,你把這七架飛機起飛了,人家正經航母已經飛出去二十多架了。

下面這個是四月份,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艦載機聯隊所舉行的一次演習,來驗證「閃電航母」的可行性,將20架F35B部署到的黎波里號上面,其實你看,能夠快速起飛的,還是只有那幾架飛機。起飛效率,遠沒有正規航母高。

如果,兩棲攻擊艦當成航母和正規航母打起來,艦載機數量少,吃虧不?能打麼?不能。現在還可以依靠F35B的隱身優勢打一下空戰,以後隱身戰機上艦了,再安裝彈射器了,F35B還有一點優勢麼?沒了,完全都沒有了。

兩棲攻擊艦不能同時起降戰機,起飛效率低,起飛速度慢。要是把航母戰鬥力比作100,兩棲攻擊艦當成航母用,只能算到20。

但是歸根結底,這兩棲攻擊艦還是能起降艦載戰鬥機,他還是可以當航母用的,但是不能當主力。他要是自己搭載飛機出去,只能打一些戰鬥力極低的海軍,去對付對付伊朗這類開著老舊戰機的空軍。

兩棲攻擊艦,當成航母用,只能是配合航母作戰,提供支援、補充之用,無法充當主力。

劃個重點,不是有直通甲板就叫航母,不是上了固定翼飛機就叫航母。航母上的飛機,得能形成足夠的戰鬥力,這才叫航母。否則,就是一個能拉飛機的大船而已。

最後點一下出雲級「航母」,出雲級航母那麼大點個甲板,能滿足航母的作戰需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