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膽小懦弱,除了會念經以外一無所長,憑什麼他卻成了取經人?

2022-07-19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唐僧膽小懦弱,除了會念經以外一無所長,憑什麼他卻成了取經人?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

有人說,一看你這題目就知道,這肯定是一篇水文,你這不是廢話嘛,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他的使命就是去取經,不選他選誰,選李世民嗎?

確實,如果非揪著這一點不放的話,任憑你怎麼解釋,我就是認為這是蘿蔔招聘。別給我講整個選人的過程沒有內幕,沒有作弊,沒有交易,任憑你講出麻花來,我啊,壓根就不信!

確實,不僅大家這樣認為,連我楊角風一開始也這樣認為,因為唐僧給人的印象就是自私自利,懦弱無能,既蠢又壞,簡直是廢物一個。當初觀音菩薩真是瞎了眼,為什麼選他當取經人,還成為師父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277期:唐僧曾經剜過人心,並不善良,為什麼卻被觀音菩薩挑中當取經人?

一、

我(楊角風)小時候看《西遊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最不喜歡的人,就是唐僧了!

為啥不喜歡他?

因為他最菜、最傻、最慫,正忙幫不了幾件,倒忙倒是次次都有他,簡直就是取經團隊的累贅,廢物。

明明是他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是陪著他的,他倒好,自己騎著馬,讓人家挑著擔子。不僅一點苦都受不了,還動不動就喊餓,知道的,知道他們這是去取經,不知道的,還以為一個老爺帶著保鏢們出門旅遊呢。

更重要的是,這個唐僧幫不上忙,無法降妖也就罷了,他還是非不分,多次冤枉猴哥,讓人恨得牙根痒痒。而且,幾乎所有的妖怪都是這貨招來的,見到美女就想救,見到妖怪就想尿。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他,才導致大家陷入了危險,甚至到了取經團隊就要解散的地步。

可是,就這麼一個招人恨的唐僧,卻深受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的喜愛。不僅贈送他寶貝袈裟和錫杖,還弄了條龍馬讓他騎,更可恨的是,他,竟然還是取經團隊的核心人員。連齊天大聖孫悟空,還有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和尚,都得親切地喊他一聲師父。

是啊,憑什麼,憑什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遇事只會念經喊救命的慫包唐僧,他能當取經團隊的師父?

難道就因為,他唐僧是唐王李世民欽定的,觀音菩薩特點的,如來佛祖默許的人?

二、

其實,明面上看,唐僧被觀音菩薩選為取經人,還真不是奔著他是金蟬子轉世來的!

當初如來佛祖派觀音菩薩到東土大唐挑選取經人的時候,也沒有暗示過,這個人必須得是金蟬子轉世:

「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如來佛祖在確定取經人這件事上,給觀音菩薩定下了幾條限制,首先他必須得是善信,所謂的善信,之前我們也專門解釋過,得是個良善的信徒。但末了他又強調了兩點,一點是他得有山大的福緣(受福的緣分),一點是他得有海深的善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可以這樣理解,在大唐善慶人家很多,但是不一定都能碰得到,所以,碰到碰不到,還得看緣分!

所以,觀音菩薩才在長安城溜達了很久很久,還是沒找到真正有德行者。就在找的過程中,恰逢唐王李世民召開水陸大會,於是菩薩也去湊熱鬧了。這場法會,是李世民遊了地府之後,一是答應了十殿閻王,二是自己也悟出來了,得多做善事,所以才召開水陸大會。

既然召開大會是為了做善事,自然得選一個有德行的人來當法師:

「遂著魏徵與蕭星、張道源,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

這樣一來,觀音菩薩就省事了,都不用自己選了,唐王李世民就替她選了。

三、

也就是說,水陸大會的大法師肯定是善信之人,下一步就看他有沒有造化,跟觀音菩薩有沒有緣分了:

「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

這就不用多說了,肯定有緣啊,不僅是佛子轉世,還是觀音菩薩引著去投胎的佛子轉世,做菩薩的當然歡喜了。

有人說,這就是蘿蔔招聘,是觀音菩薩特選的,其實啊,還真不能冤枉菩薩。因為選唐僧當水陸大會的大法師,還真不是菩薩選的,也沒有人暗示唐王李世民,必須得選唐僧。

那麼,這個選取經人的問題就變成了,選水陸大會大法師的問題,也就是,唐僧為什麼能成為水陸大會上最耀眼的那顆星?

唐僧能當選水陸法會的大法師,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這個人出身好,他姥爺殷開山曾經當過朝廷的宰相,他父親陳光蕊曾經是狀元,後來官拜文淵殿大學士,而唐僧本人呢,也從小在金山寺修行,屬於根正苗紅。

當然,大唐這麼大,根正苗紅的也不止唐僧一個,但官場嘛,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嘛。這次選拔水陸大會的法師,起決定作用的是魏徵、蕭星、張道源,今天你們選唐僧當法師,明天我陳光蕊也可以推薦蕭星的公子進文淵殿嘛。

有關係,才能被記起,沒關係,就算你進寺廟早,念經文溜,敲木魚響,也白搭啊,誰認識你?

四、

二是,唐僧不僅出身好,他人啊,長得也好啊,用佛家的話來說是法相莊嚴。

這也很好理解,水陸大會哎,代表一個國家的外部形象,畢竟大唐時期的長安城,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若是長得嘴歪眼斜,有損大唐形象,是不可能當選大法師的。

唐僧長得好就不用多解釋了,取經路上女妖精的投懷送抱,就能證明一切。至於佛家說的法相莊嚴,在後來他遊街的時候,書中也是有說明的:

「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

唐僧除了人長得不錯,其業務能力,也是頂呱呱的,沒得挑:

「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

事實上,唐僧的水平也並不是吹的,在法會上,他一會兒談《受生度亡經》,一會兒講《安邦天寶篆》,又一會兒宣《勸修功卷》,很是厲害。

就這樣,魏徵、蕭星、張道源這三位大臣,一同舉薦了唐玄奘為有道高僧。在給唐王李世民解釋的時候,特意強調了這麼幾點:

唐玄奘自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的祖父和父親還都在朝堂為官,但其本人卻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再加上業務能力精湛,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過有一個細節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當三位朝臣舉薦了唐玄奘之後,李世民有一個舉動:

「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

五、

那麼,唐王李世民,為什麼聽說了被舉薦人是唐玄奘之後,沉思良久呢?

因為他在聽到屬下的彙報後,越發覺得這個人有點熟悉,於是在心中過了一遍篩,專門篩選朝廷重臣的親戚中可有對得上號的。

這一對,就對出了陳光蕊之子,陳玄奘(唐玄奘)。

有人說,前腳唐王李世民剛派兵剿殺了劉洪,怎麼後腳就想不起來有這麼個人物?

還真不是前後腳關係,唐王李世民幫助唐僧報仇那年,唐僧是18歲。而等到了他當上大法師,並去西天取經的時候,他已經31歲了,這中間隔了13年。

在書中也是有證據的,比如唐僧替父報仇的那一年,他對母親說:

「十八年來,不識生身父母,至今日方知有母親。」

唐僧取經到第十四個年頭時,到達了天竺國,在那裡的一座寺廟中,他曾經跟老和尚講了自己的年齡:

「虛度四十五年矣,敢問老院主高壽?」

這樣一算,就能算出,唐僧當上大法師的那一年,他剛好31歲。如果他年齡太輕,那麼資質必然較淺,也不符合「有德行」這條標準。年齡太大的話,人精力有限,也難以接下西天取經的差事。

而31歲,正值壯年,也是學術有成,成熟穩重的年齡,符合大唐高僧的標準!

所以,在以上這些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唐王李世民很滿意:

「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六、

可是,在13年前,唐僧曾經手刃了殺父仇人劉洪,怎麼還能稱得上有德行有禪心呢?

確實,當初他為了替父報仇,特意赴京找姥爺,姥爺又去找了李世民,這才發兵捉拿了劉洪,其下場也確實悲慘:

「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到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

一般情況下,這種事確實不能讓下人辦,得自己辦,而丞相、小姐、玄奘三人,最有可能拿刀剜心的,只能是唐玄奘!

可能這一切魏徵、蕭星、張道源並不清楚,也可能他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畢竟是有皇帝的聖旨,又是替父報仇,並沒有影響他當選大法師。

但是,唐僧當選大法師只是第一步,能成為觀音菩薩心目中的取經人,還有很多路要走。

但後面的路,就需要觀音菩薩助力了,正因如此,菩薩才沿街叫賣袈裟,希望有人能識貨,並能順利傳到唐僧身上。

於是,觀音菩薩一再強調,這錦襴袈裟和九環錫杖,只要遇到有緣人,是可以免費送的:

「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

在這種情況下,正在大街上晃悠的宰相蕭星正好碰見,他一聽菩薩這樣說,心中立馬就有了人選:

「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七、

唐王李世民見到觀音菩薩變成的和尚後,他說的話跟蕭星的如出一轍:

「大法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

就這樣,觀音菩薩將袈裟和錫杖送出去了,並順利地穿到了唐僧身上。

但是這也僅僅是第二步,真正決定唐僧作為取經人的,恰恰是第三步,而這一步,卻需要唐僧自己站出來。

但為了引他站出來,觀音菩薩特意現了身,還留下一張字帖,上面寫著西天有妙經,但路途有十萬八千里: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這個字帖很重要,等於是菩薩向唐王李世民保證了,只要到西天,就能取到真經。只要取到真經,就能超鬼出群,而且,取經人還有機會獲得西天正式編制,得以金身正果。

唐王李世民在聽觀音菩薩提到,西天有大乘佛法,能超度亡靈後,很高興:

「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按理說,有這麼大的誘惑在這裡,不僅能公費旅遊,還有機會修成正果,響應者應該很多,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因為大家都知道,路途實在是太兇險,別光想著成果了,先想想過程,就已經頭大了。

而唐僧,就像當初孫悟空舉手要進水簾洞一樣,抓住了機會,站了出來,主動接下了這門差事。

八、

為什麼必須得是唐僧去取經?

因為取經之路,真的是太難了,沒有堅強的信念,根本就走不到靈山。

以前秦始皇那時候,也不是沒派過人去尋仙問藥,可是他派出去的徐福,帶著金銀財寶,外加童男童女,竟然是一去不復返。據說後來,自己帶著這群人跑到一個島上生活,當上了土皇帝,差點沒把秦始皇氣死。

但是,唐僧就不會這樣,畢竟這小子身上穿著的是觀音菩薩贈送的袈裟和錫杖,要是他不走到靈山,別說自己了,菩薩也不饒他啊。

再說了,臨走時唐王李世民還特意給他喝了一杯摻著土的酒,就是為了提醒他:

「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事實上,縱使是唐僧這樣的得道高僧,一心向佛,一路上也是多次打了退堂鼓,差點就走不下去了。

別看他剛出發的時候,信誓旦旦:

「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但還沒完全走出大唐國界呢,他就遇到了寅將軍,兩個隨從也被吃了,當時他就嚇傻了,沒想到西行之路真有妖怪啊,這下子可沒辦法「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了。

等到坐騎也被吃了後,他更是感慨,自己可能走不到西天:

「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

孫悟空說,我去找小白龍算帳,唐僧還拉著不讓去,擔心猴子一走,自己也被吃了,那就全完了。

九、

後來進入到烏雞國後,唐僧一算,自己原本以為三五年就能到,沒想到西天這麼遠:

「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

在黑水河,也是一樣感慨:

「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

其實,唐僧是一路走一路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去取經,在受人欺負的時候,他也會感慨「人離鄉賤」,感慨,什麼時候才能回大唐?

等到了禪林寺,他生了一場大病,當時就絕望了,覺得自己這經書是真取不到了,還給唐王寫信,說自己不行了:

「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不料途中曹厄難,何期半路有災哈。僧病沉疴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別遣人。」

要換別人,還真走不下去呢……

事實上,別看唐僧膽小懦弱,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他在管理取經團隊的時候,頗有自己的一套!

比如,取經隊伍在成立之前,觀音菩薩就已經給大家起好了名字,比如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可是,唐僧接手之後,立馬改名叫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搖身一變,成了自己組建的團隊了。

再有,唐僧很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每到一個地方,總是不耐其煩的講,自己來自東土大唐,要去西天拜佛求經,希望……

憑藉著自己的相貌和法相莊嚴,總能夠第一時間取信他人,這一點是那三個徒弟做不到的。

十、

唐僧的演技也是了得,別看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手刃過殺父仇人,並未臉紅心跳的,但當了師父後,立馬就變柔弱了。

什麼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火眼金睛,妙手神醫,降妖除魔……,一概不會。

大家要記住《李衛當官》裡面說的一句話,叫「亂拳打死老師傅」,還有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正因為唐僧手無縛雞之力,才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時間躲避,而不是逞強前沖。如果李世民選了個武狀元去取經,這小子見到妖怪,比妖怪還激動呢,一個勁往前沖,這怎麼行?

而且,唐僧這個師父,很會拿捏人,尤其是拿捏孫悟空,那叫一個會擺譜,會刁難人。

有人說,以孫悟空的個性,難道就任由師父刁難?

這倒不是,真假美猴王的時候,不是揍了唐僧一頓嘛。但是,還不能將他打死,畢竟他才是取經團隊的核心,是自己要保護的人。

但在一些小事上,也會噁心一下唐僧,不過,唐僧也不傻,自然有辦法整治孫悟空。比如在白骨精那裡,唐僧就喊餓了,讓孫悟空去化緣,這猴子不願意去啊,就騙師父:

「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

豬八戒也一樣,唐僧讓他去化齋,這豬頭往往找個地方躲起來睡大覺,就算化來了齋飯,也是他先吃過的。

其實說來說去啊,本想不提出身的問題,但繞到最後,還是繞不過去。縱使我楊角風給唐僧找了那麼多客觀理由,以證明他當選取經人,真沒有內幕,真不是蘿蔔招聘,真不是內定的。

可,誰信呢?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538f7ee9c13c13eb3b86faa958f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