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財經訊(文/王蕾)近日,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2022年第二季度的生產和交付數據。數據顯示,特斯拉生產了258580輛汽車,交付了254695輛。,第一季度交付量為310048輛,此前大多數汽車行業分析師預計,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在25萬-27萬輛之間,比上一季度下降了大約5萬輛。
雖然特斯拉早在2021年年底就高調喊出了2022年150萬輛的銷售目標。在本季度結束時,特斯拉還實現了6月單月產量最高的紀錄。從特斯拉上半年的銷售完成量僅有56.4萬輛來看,半年只完成了全年目標的37.6%,並且 特斯拉供應商的排產計劃卻在不斷下降,據特斯拉某零部件供應商稱,第三季度零部件從18萬件下降到12萬件,降低超過30%以上。
下滑已成定局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註冊銷量650.14萬輛,其中特斯拉汽車銷量為93.57萬輛,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14.4%,在純電動市場的占比則高達20.3%。從產品結構看,Model 3依然占最大比例,全球銷量近51萬輛,占到特斯拉總銷量的54%,Model Y銷售40萬輛,占43%。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馬斯克分別定下了2022年和2030年的小目標——150萬輛和2000萬輛。實際上,上半年特斯拉只完成了目標的三分之一,想在下半年完成150萬的銷售目標難度頗大,下半年特斯拉需要最低銷售94萬輛,平均每一月要銷售16萬輛左右。目標暫且不論,想要完成2021年銷量特斯拉每個季度也需要銷售20萬輛左右,對於不斷下滑的中國、歐洲市場,對特斯拉的挑戰還是非常大的。
相關數據顯示,6月份,歐洲五大主流車市(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的銷量均出現同比下跌。其中,英國新車銷量跌幅最大,同比下滑了24.3%;德國、義大利、法國的新車銷量均出現百分比兩位數的跌幅;西班牙新車銷量跌幅最小,同比下滑7.8%。今年1-6月,歐洲新車累計註冊量大約為560萬輛,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49萬輛。從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歐洲總體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在逐步提高。不過,相關人士仍然表示擔憂。「電動汽車的強勁表現是非常受歡迎的消息。」ACEA總裁兼寶馬集團執行長齊普策表示,「我們不能忘記,這仍然是一個相當脆弱的市場,它高度依賴購買激勵等補貼措施,還有就是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
據《明鏡周刊》報道,德國經濟部希望在今年年底提前結束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並從2023年起,將對於電動汽車的現金補貼減少三分之一。而德國消費者的信心已經處於31年來最低水平,如果德國出現經濟衰退,消費者的信心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從而影響所有車型的市場需求。此外,據《泰晤士日報》報道,英國政府於6月份取消了為電動汽車提供1500英鎊補貼的政策。
市場地位動搖
根據比亞迪6月產銷快報,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旗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64.14萬輛,以近8萬輛的銷量優勢領先特斯拉。2022年上半年,比亞迪就賣出了64.14萬,同比增長約315%,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銷量。今年1~6月,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累計銷售約31.46萬輛,同比增長454%,在總銷量中的占比接近50%。
此外,比亞迪6月新能源汽車銷售約13.4萬輛,同比增長162.7%。這是比亞迪自3月份宣布停產燃油車後,連續第4個月實現月銷量突破10萬輛。
比亞迪方面預計,2022年其總銷量將達到150萬輛,在供應鏈良好的情況下甚至有望衝擊200萬輛。除了頭部新能源車企比亞迪之外,近來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企業,憑藉科技感強、體驗感好、性價比高等特點,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市場規模及份額也在持續攀升。
從銷量表現來看,國內自主新勢力品牌市場份額由2020年的13%上升至2021年的16.2%,對其他陣營的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蠶食,用戶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新勢力車企銷量表現也很好,多家企業都實現了翻倍增長。
6月20日,小鵬汽車實現了總交付20萬輛,只用三年多的時間,從10萬輛到20萬輛,只用了8個月時間,比蔚來的用時要更短一些。同時,盯著如此巨大的市場,科技巨頭也忍不住加入競爭。華為、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憑藉其科技能力,與多方合作布局智能電動領域。
百度於2017年推出了其Apollo平台,這是全球最大的開放式自動駕駛聯盟之一,此後已經吸引了50多個合作夥伴,包括福特和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其與吉利的合作,將使百度能夠利用吉利的生產實力來設計、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
華為則與長安汽車和寧德時代結成聯盟,推出高端汽車品牌。華為推出的5G生態系統,以及全球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將為即將量產的電動汽車提供智能出行解決方案。
「安全」揮之不去的陰影
安全問題一直都是特斯拉危機,從來沒有間斷過。
新聞顯示,從上千份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網站上車主對特斯拉的投訴及公開資料中整理得出,2013年至2021年全球範圍內特斯拉共有218起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82人受傷。具體到事故原因,超過九成的事故是由於失控引起,共計200起。其中9起造成人員死亡,特斯拉的安全問題依然是困擾其發展的核心問題。
據外媒報道,安全問題才是特斯拉延期交付的根本原因。特斯拉柏林工廠剛公布將Model Y產量提升到每周1000輛,就被不少歐洲消費者曝料,原本要在6月底交付的Model Y,原廠發出了延期交付或取消交付的信息。這對一家全球性大企業來說,不管什麼原因延期交付都是對自身品牌的傷害。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本次延期交付的根本原因是車輛驅動裝置出現故障。據曝料車主收到的信息顯示,特斯拉官方稱汽車有與安全相關的缺陷。
而特斯拉麵對安全問題一貫是態度強硬的,也從沒有正面回應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無論是發生在中國還是美國的安全事件,幾乎從沒有看到過特斯拉官方道歉,這讓特斯拉的聲譽受到巨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