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半島晨報】;
平常的一天
吃頓飯都能吃出肝炎?
有時候病毒降臨
真的讓人猝不及防!
一盤爆炒豬肝下肚
男子確診戊肝
近期,江蘇省南京市第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了一位因食用豬肝而感染戊肝的患者。
據悉,67歲的袁大爺平日裡愛吃爆炒豬肝。前段時間,他在家中照例大快朵頤了一大盤,「剛開始覺得噁心、渾身沒力氣、肚子脹,以為吃壞了東西。」
一周後,袁大爺的精神愈發萎靡,尿液顏色也由淡黃變成金黃色,他急忙前往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肝功能指標遠超正常值幾十倍,被醫生診斷為戊型病毒肝炎。
被一盤爆炒豬肝「放倒」
男子出現急性肝衰竭
無獨有偶,2021年12月,浙江52歲的老李在吃了一盤青紅椒爆炒豬肝後,當晚便出現腹瀉症狀,一周後,他的病情加劇,腰背部持續脹痛,尿液變成濃茶色。
醫生檢查發現,「放倒」老李的是戊肝病毒,他的肝臟損傷較為嚴重,出現了急性肝衰竭。經過半個月的治療,老李的病情逐漸好轉,最終順利出院。
戊肝是什麼?
哪些人易「中招」?
病毒性肝炎家族有5兄弟,分別為A肝、B肝、C肝、丁肝和戊肝。其中,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肝炎。
戊肝知名度不大,但殺傷力很強。根據全國疫情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戊肝發病率持續超過A肝,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且病死率約為A肝的10倍。以下三類人群,需特別注意:
孕婦、老年人感染戊肝後病死率往往急劇增加。
器官移植、血液腫瘤、愛滋病患者常發生戊肝感染慢性遷移,最終進展為肝硬化。
基礎慢性肝病患者感染戊肝後,易發展為重症肝炎。
戊肝是如何傳播的?
消化道傳播
可通過污染生活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間接經消化道傳播;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豬肝、貝殼類海產品等也可引起戊肝病毒食源性傳播。
為什麼吃豬肝會感染戊肝?醫生解釋,如果食用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豬肝,爆炒的烹飪方式沒有把豬肝煮熟煮透,也就無法將病毒殺滅,吃下去相當於病從口入。「豬肝並非不能吃,關鍵是要高溫煮熟煮透。在100℃下加熱3-5分鐘以上,可以有效殺滅戊肝病毒」。
血液、母嬰傳播
輸入受感染的血液或經胎盤可能導致戊肝病毒傳播。
接觸傳播
密切接觸感染戊肝病毒的人或動物可能導致傳播。
戊肝感染嚴重可致死
人體感染戊肝病毒後,多數人可能症狀輕微甚至呈現隱性感染,無明顯臨床表現。但部分患者則會急性發作,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症狀,甚至出現發熱、乏力、黃疸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能因肝衰竭而死亡。
四招教你把戊肝拒之門外
接種疫苗
接種戊肝疫苗是預防戊肝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建議儘早接種,以避免不可逆的損傷和後果。
不要「貪鮮嫩」
飲食中切忌「貪鮮嫩」,避免食用未完全煮熟的海鮮或肉類。
生熟廚具要分開
使用被污染的餐具可能感染戊肝病毒,因此生熟食的餐具要分開,蔬菜水果要清洗乾淨。
食物分開存儲
將不同食物分開存儲可以避免交叉污染。同時,需要用保鮮盒、保鮮袋等進行密封儲存,或給碗盤包裹上一層保鮮膜。
提醒大家
一旦出現黃疸、發熱、乏力
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不適
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防止重型肝炎、肝衰竭等
嚴重肝病的發生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遼瀋晚報、健康廣東、廣州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