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沙基卜,一個典型的社會底層人。
人到中年,老婆孩子都在地震中喪生,他孤身一人,吃了上頓沒下頓。
無家可歸,平時就借住在朋友商店的閣樓上。
說是閣樓,實際上就是個鐵皮圍起來的地方,連張正兒八經的床都沒有。
人在屋檐下,沙基卜不僅僅要當免費的夜間保安,還要給朋友洗衣服干雜活。
同時,他也要聽朋友的指點。
比如不要再去找妓女睡覺了……
他也沒有什麼穩定的經濟來源。
平時就站在馬路牙子上等活,看見有招零工的卡車過來,就和其他人一股腦擠上車去干苦力。
這天,沙基卜登上了一輛即將改變他命運的卡車。
他要去一個電影劇組裡搬運布景。
快到目的地時,車上的沙基卜被一處道路奇景,吸引住了目光。
一座三層樓的紅房子,橫臥在一輛大卡車上,呼嘯而過。
當然,沙基卜知道,紅房子是電影里的一個置景,是假的。
但他仍久久凝視著那虛假,直至入神。
因為那也是他可望不可即的夢想:一個家,一個體面的家。
對於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底層人而言,房子是永恆的慾望所在。
這是一部以德國希特勒時期為背景的電影,沙基卜所應聘的也只是搬運工人的苦活。
平時他和同事們就負責劇組所有最髒最累的工作,從當保安到在爛泥里挖坑,什麼都做。
工資也就低保水平,一天30萬伊朗幣,摺合人民幣49塊錢。
他平時就睡在劇組作為毒氣室的房子裡,因為製片人說那裡有什麼設備要看著。
這裡沒有正經的床,只能睡在地上。
要是遇到颳風下雨那就有意思了,毒氣室就變成了水簾洞。
原以為生活就要這樣緊緊巴巴地過下去之時,沙基卜居然獲得了一個爽文劇本——
原本電影中飾演希特勒的演員,突發心臟病中途退出,需要重新尋找演員。
而導演從一眾候選人里,一眼就相中了大鬍子沙基卜。
不得不說,這個導演還是功力深厚的。
作為觀眾的我們,從唯唯諾諾的沙基卜身上,可以說絲毫看不出希特勒的影子。
無論是性格還是相貌。
畢竟前者是一位一個巴掌打不出一個屁的主。
而後者卻因為沒考上美術學院發動了二戰,兩個人簡直風馬牛不相及嘛。
但等到沙基卜換上裝扮剃掉大鬍子時,他看上去簡直是希特勒轉世。
雖然他連希特勒是誰都不知道。
很顯然,這個劇組的導演和製片人,都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或者方法派演技的擁躉。
他們不在乎沙基卜認不認識希特勒。
也不在乎沙基卜是個文盲,甚至他的演技生硬又滑稽。
總之,沙基卜要成為一部電影的主角了,他的人生要朝好的方向前進了。
即便這是一部爛片,但演了希特勒,他的片酬也遠遠超過打零工的工資。
假使這片再成個爆款、得個獎,豈不是立馬翻身成為人上人?
自此,沙基卜不再需要住在漏水的毒氣室,而是住進了他夢寐以求的紅房子;
他也不用出賣體力了,平時還有人端茶送水。
最重要的是,他收穫了尊重。
02、
當一個人走了狗屎運時很難不炫耀,即便是沙基卜這種老實人。
他炫耀的對象很特殊,一位名叫拉丹的妓女。
拉丹是聾啞人,從小就被名義上的丈夫養著,歲數一大就開始接客了。
沙基卜就是她的常客之一。
因為母親也是聾啞人,所以沙基卜手語十分熟練,與拉丹交流起來毫不費力。
自己時來運轉,老夥計立馬給情人打了個視頻電話,三百六十度展示紅房子內部的置景。
劇情進行到這裡並沒有什麼不妥。
想像力再馳騁一下的話,或許能聯想到沙基卜有錢或是成名之後的狀態:
有房有車,給拉丹贖身,兩人正式成為夫婦,一起撫養孩子,庸俗又安心。
但打完電話的第二天,拉丹就說,老鴇為了讓她賺更多的錢,要給她下藥。
拉丹請求沙基卜讓她到他工作的地方住兩天,然後再幫助她逃跑。
沙基卜聽到這一請求後,第一反應是拒絕。
請問正常人誰會把情人接到自己的工作地點?這不自毀前程嗎?
何況沙基卜事先簽的工作合同中,就包括不要在片場搞接待,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
再說了,拉丹的丈夫就跟黑勢力差不多。
這邊她跑了那邊轉眼就能定位到沙基卜,兩人今後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但因為拗不過拉丹,沙基卜還是心軟同意了。
自然,拉丹的黑社會老公也轉眼就找上門,開口就是三天拿出一億托曼(約16262元人民幣)。
這對於原本一天只能賺50塊的沙基卜來說,累死累活、不吃不喝乾一整年才能付得起。
那怎麼辦呢現在?
從這裡開始,老實人沙基卜就開始了他的騷操作。
他很清楚,自己演的希特勒這個角色,不可或缺,難以替代。
於是他找到製片人,說自己母親重病,要一億托曼治病,他得出去打工賺錢。
舉債拍戲的製片人慌了,只能先讓沙基卜簽個合同,給他湊了兩千萬。
兩千萬是不夠,但也能先應付一下老鴇了。
眼看著自己稍微施展一下才華,就拿到了兩千萬巨款的支票,沙基卜明顯飄了。
他和藏匿在紅房子地板下的拉丹,暢想著自由自在的未來。
比如房子啊,比如孩子啊,好像幸福觸手可及。
但這歡樂只持續了不到一天。
就在沙基卜去交贖金的空檔,紅房子因為劇情需要,被劇組用炸藥炸毀了。
藏在底下的拉丹也很有可能葬身於此。
從這裡開始,沙基卜徹底走向了偏執和瘋狂。
換句話說,走向了希特勒。
他認為所有人都在合謀欺騙他:
製片人說著會尋找拉丹的屍體,實際上卻連夜找人銷毀證據;
老鴇說拉丹已經回去了,實則只是被片方收買了;
每個人都在互相指責,互相懷疑,那拉丹的死就誰都不用負責……
甚至,劇組大多數成員都在一份文件上籤了名,只為證明拉丹的死與劇組無關。
是沙基卜情緒和私生活的混亂,是他的自殺與胡鬧毀了整部電影,毀了所有人的生活。
最終,徹底走向瘋狂的沙基卜,用老鼠藥真正結束了全組人的生活。
03、
以上故事,來自與電影《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部電影由伊朗導演哈曼·賽耶迪執導,在東京電影節上拿下主競賽單元評委會大獎,還被伊朗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
不出意外的話,這部電影應該是近十年來的伊朗最佳。
而在最近傳入國內後,影片也連續5周登上一周電影口碑榜,熱度居高不下。
最高時,口碑衝到了第二。
《第三次世界大戰》所講述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底層人最後成為希特勒的殘酷故事,而是一個極具現實主義的故事。
沙基卜從來都不是一個果斷和勇敢的人,相反,他無比被動和木訥。
影片開場時,他給拉丹講述了一場車禍。
一隻母狗死在了車禍里,它嗷嗷待哺的孩子們,不知道母親已經死了,還是一直在吸奶。
沙基卜把這悲劇只是當作一個新聞講述出來,而沒有放進任何感情,毫無悲憫與同情。
拉丹問他,那你幫助那幾隻小狗了嗎?
聽到問話,沙基卜帶著一點吃驚回答說沒有。
他目睹了慘劇卻無動於衷,就如同後來劇組成員目睹他的慘劇,而只是視之為拖累,是一個道理。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很難說誰比誰高尚。
大家都在溫飽之中自顧不暇,毫無多餘的情感給予他人分食,自私和雙標才是人的本質。
有傳聞說,沙基卜眼睜睜地看著妻兒,在地震中死亡,而沒有做出努力;
拉丹去世的那天,他也只是眼看著房子起火爆炸,哭泣著給拉丹打電話,而沒有大聲呼救。
沙基卜的每次選擇好像都是迫不得已。
因為地震,因為貧窮,因為拉丹的堅決,因為劇組的規定,因為老鴇的脅迫……
他在生活的困境中唯唯諾諾,自顧不暇,目光短淺。
可沙基卜就像是大多數人在人生中,每一次向命運妥協的具象化。
他是我們的懦弱,是我們的卑微,而正是這種冷漠與旁觀,一次次導致了衝突與戰爭。
片中的其他人也同樣如此。
劇組導演和製片人不顧沙基卜對於表演的排斥,趕鴨子上架讓他演希特勒;
拉丹死後,他們不願意面對現實,而是選擇清除現場,抹除證據,把所有的罪過都怪在沙基卜身上。
《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也充斥著大量的謊言。
拉丹為了抱緊沙基卜的大腿,看到紅房子之後就立馬撒謊說老鴇要給她下藥,她要搬去和他一起住;
即便已經知道製片人為了這部電影早已傾家蕩產,沙基卜還是選擇編造母親重病,以罷演脅迫製片人給他錢;
慘劇發生之後,製片人和導演欺騙沙基卜說拉丹已經走了,她沒有死……
電影里,人與人之間即便有著短暫的溫情與善意,但也總是互相欺騙、傾軋、勒索和剝削。
人們總是充分使用著自己手上的任何一絲特權去互相傷害,彼此掠奪。
這種惡,才是納粹之惡,才是引發世界大戰、並讓人類最終走向毀滅的最重要的原因。
這場戰爭每時每刻都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上演著。
只要有人,就有硝煙,就有刀光劍影,無人倖免。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相似。
《第三次世界大戰》想告訴我們的,正是如此。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