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委員|用「法」創造價值,Ta十年滴灌法治花

2023-12-27     新聞晨報

原標題:走近委員|用「法」創造價值,Ta十年滴灌法治花

走近委員|用「法」創造價值,Ta十年滴灌法治花

如果一件事的付出遠大於回報,你還會熱忱地付諸實踐嗎?在徐匯區政協委員魏建平看來,答案一定是「會」。作為一名律師,他十幾年如一日深耕在公共法律服務行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法律從業者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從業20年 投身社區法治建設

「潤治細無聲,隨治潛入法——魏建平律師十年滴灌法治花」入選2023上海律師行業十大公益案例後,上海律協為魏建平寫下了這樣的評語:該案例突顯了承辦律師在社區等服務方面始終如一、堅持十餘年不懈,通過參政議政近百餘篇的提案及社情民意,體現了一個律師的社會擔當。同時,著書立說傳播法律文化,體現了一位法律人的文化理念。表彰他如春雨一般,澆灌了社會法治的花蕾。

2004年,魏建平正式進入法律行業,至今已然過去了近20個年頭,在他心中,在社區做化解情緒、調解矛盾的工作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每月都要到華涇鎮居委、生活盒子去義務做社區法律顧問,去得多了,居民都認識我了,在路上都會和我打招呼。有些特別難辦的案子,他們會主動找我,我也不推辭,跟蹤到底。」談起參與社區工作,魏建平滔滔不絕,在他看來,每個人最終都是要回到社區的,把社區做好了,整個社會就好了,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貫徹「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的「楓橋經驗」是魏建平做律師工作的堅持。他先後在徐匯區華涇鎮、田林街道、湖南街道做宣講、普法,長期在基層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從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現在不少居委的爺叔阿姨慕名前來,魏建平表示:「很受鼓舞,所以從不覺得是負擔。」

厚植情懷 社區軟法落地生根

秉持著為民履職的情懷,魏建平持續深入調查研究,借著在華涇鎮當社區法律顧問的契機,對老百姓提出的社區治理共性問題,及時做好梳理總結,提出「社區軟法」的構想。

「硬法是骨骼,軟法是肌肉,編寫『社區軟法』就是『軟仗硬打』。」魏建平表示,「社區軟法」不同於具有強制性的成文法律,是一種自下而上形成的行為準則,居民百姓可以參與社區規則的制定,從而達到自治、共治,這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不謀而合。

結合多年法律行業從業經驗,聚焦民眾急難愁盼問題,魏建平帶領編寫團隊開全市乃至全國先河,在徐匯區司法局和華涇鎮的共同努力下,於2021年8月編寫發布適用於封閉式社區的第一版《上海徐匯區社區軟法治理指引》,內含四個原則、六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在區司法局、湖南街道共同推動下,2023年1月,針對開放式社區的軟法治理指引——《上海徐匯區軟法治理指引(武康開放式社區版)》成功發布;2023年8月,針對風貌街區的軟法治理指引——《上海徐匯區軟法治理指引(武康—安福風貌街區版)》發布。

隨著社會發展和精細化治理的不斷變化,編寫組因時因勢對軟法治理指引作優化,歷經兩年的打磨,於2023年11月發布了適用於封閉式社區的第二版《上海徐匯區社區軟法治理指引》,內涵更為豐富,也更加貼合社區治理的實際需要。

從華涇鎮到其他街道,從封閉式社區到開放式街區,再到風貌街區,由點及面,軟法治理的思想在徐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可以說,徐匯軟治理尤其是軟法的不斷完善,不是獨屬法律從業者的「獨奏」,而是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思想引領下,眾妙薈萃的「交響樂」。

作為「軟法」的積極推行者和實踐者,魏建平也在2022年榮獲徐匯區社會治理創新獎,以此表彰其在區域法治建設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積極履職,界別「活」起來

自2017年擔任徐匯區政協委員以來,魏建平筆耕不輟,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累計百餘篇,質量和數量在人口資源環境專門委員會中名列前茅。

作為區政協民革界別召集人、民革徐匯區委副主委,魏建平時常思考如何從聯繫界別群眾角度做出特色。2022年,民革徐匯區委成立光啟普法團,在全上海16個民革區級組織中首創了社會服務新平台。魏建平擔任普法團團長,充分發揮黨派內法律人才薈萃的優勢,跨事務所聯繫界別群眾共同參與普法工作。

在首批掛牌成立的10家界別工作室中,民革界別委員工作室被市政協評為第一批示範點,藉助區政協的平台,魏建平表示界別活動「活」了起來:「有了界別委員工作室後,我們開展界別活動的場所更豐富了,我們做普法宣講工作也更加便利。」

來源:上海徐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47d95622ba593df0458b2c564bd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