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進宮前是如何凈身的?其實不止是「一刀」這麼簡單

2022-07-19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太監進宮前是如何凈身的?其實不止是「一刀」這麼簡單

在很多古裝宮廷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在生理上有殘疾,有的在心理上也會有扭曲。他們大多地位低下,時常被呵斥與或者被懲罰。但他們也可能平步青雲,一旦得勢,甚至可能會影響歷史的走向。相信讀者朋友們也猜到了,沒錯,他們就是歷史上極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太監,又名宦官。太監是古代專門供皇帝及其家族所役使的奴僕,根據甲骨文中的相關記載,在夏商時期的宮廷中就已有宦官的存在,到了先秦時期有了宦官制度。從秦漢開始,宦官制度更加詳備。

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知道,秦朝的趙高、明朝的魏忠賢都曾是權傾朝野的大太監。不過,大部分讀者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要想當一名合格的太監需要經過哪些步驟,而想做成一個成功的太監,他們又要經歷怎樣的考驗呢?其實,這遠不止是「一刀」這麼簡單。本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關於「太監」這一職業的冷知識。

太監進宮前是如何凈身的?

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的機構來給太監凈身,這一職業被稱為刀子匠。刀子匠雖然沒有固定的薪俸,但卻是經過朝廷官方認證的專家。做刀子匠是名副其實的「家族產業」,一般只會將自己的絕技傳給自己的後代,且代代傳承下去。

而且在古代如果有人想做太監,並不是像影視劇中表現得「一刀」了事。想做太監的人需要立好文書,明確這是「自願行為」,且永不反悔,事後不能再找刀子匠的麻煩。其次,想做太監的人除了需要備好手術費和養傷期間的生活用品,還需要挑選一個好的時間段。一般要趕在冬末春初,差不多是春節前後,因為這個時間段天氣寒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而到了春天,人的身體新陳代謝加快,傷口恢復得也比較快。但是由於古代醫療條件差,在這一過程中也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在古代因感染而送命的太監比比皆是。

在做完「手術」後,被切下的部分經過處理後,會存放在刀子匠的店鋪里,且被凈身者無權要回。待到太監從宮裡退休時,則會回到刀子匠那裡,贖回被切下的那部分。我們上面也說了刀子匠是代代傳承的家族產業,所以即便是當年主刀的刀子匠不在了,也可以找到他的傳承人。當然了,刀子匠們不會讓太監白白拿走被切下的部分。太監們在出宮後往往已經不是當年進宮前的窮小子了,想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還需要給刀子匠們準備厚禮,這是刀子匠們的第二輪收入。而已經退休的太監們之所以願意再破費一次,多是為了能夠在入土時擁有一個完整的身體。

凈完身就能當太監嗎?

我們再說回被凈身者的進宮之路,凈身完成後也不意味著就可以成功當上太監,因為想要進宮必須有人推薦,需要有一個宮廷信任的擔保人。這些擔保人一般都是與新人同鄉的老太監,老太監還會收取一些介紹費。

凈完身了,又找到了擔保人,是不是就可以順利當上太監了呢?答案還是否定的。現如今,我們把宮裡面那些凈了身的人統稱為太監其實是不對的,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宮廷里的這些人其實是分為四個等級的,每個等級都有不同的稱呼。剛一進宮的還不能叫做太監,而是叫做「侍童」,侍童只能幹一些最下等的活。熬上幾年,幹活比較出色的可以上升一個等級,叫做「監丞」,監丞再往上一個級別叫做「少監」,最後最高的一個級別才叫做「太監」。

事實上,在古代大部分凈了身的人是達不到太監這麼高級別的,所以說能夠當上太監,對於那些凈了身的人來說算是出人頭地了,也可以拿到更高的薪俸。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被推翻,延續了數千年的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宦官制度也就此終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3808c222d07b129e00216b83e92ed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