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文稿:【強國講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2023-10-07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文稿:【強國講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這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宣言,對於做好高水平對外開放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022年1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並指出:「我們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質量外資吸引過來,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總的來說,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為了建設貿易強國。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6%,突破40萬億元並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這意味著,我國外貿頂住國內國際多重超預期壓力,實現了穩定增長。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在外貿方面,就是要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目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正在向貿易強國邁進。

一、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

(一)貿易規模

2013年,我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之後每年貨物貿易穩步增長,一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14年,我國成為服務貿易進出口第二大國,之後八年穩居全球第二。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貨物出口國、第二大貨物進口國、第二大服務貿易大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大國。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貿易總額28.5萬億美元,中國的國際貿易總額6.0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1萬億元,占全球貿易總額比例達21.26%,中國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重大貢獻。

從貨物貿易看(如上圖),2013-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逐年遞升,累計貨物貿易進出口46.4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5.49%。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7%。其中,出口總額為23.9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進口總額為18.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

如上表,2013-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5.49%,其中出口年均增長6.17%,進口年均增長4.77%。

從服務貿易看(如上圖),2013-2022年,我國累計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70533億元,年均增長7.37%,服務貿易增長速度超過貨物貿易發展水平。202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9801.9億元,同比增長12.9%,服務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服務出口28522.4億元,同比增長12.1%;服務進口31279.5億元,同比增長13.5%。總體來看,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逐年下降。貨物貿易順差,說明我們的產品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服務貿易逆差,且呈逐年下降趨勢,說明我們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日益凸顯。

如上表,總體上看,2013-2022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逐年縮減。2018年,服務貿易逆差額達到17086億元,而2022年達到2757億元。

(二)貿易結構

從貿易結構看,初級產品在中國的出口占比越來越小,工業製品的出口份額越來越大。初級產品,是未加工或略做加工的產品,包括糧食、能源和礦產等。過去,我國出口以初級產品為主,而現在工業製品出口份額增大,說明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提升了貨物貿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但中國的出口依然是以基礎製造產品為主,裝備製造設備、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度依然較高,結構失衡的情況還比較突出。

從產品看,2022年我國工業製品出口增長9.9%,拉動整體出口增長9.4個百分點。其中,機電產品進出口20.66萬億元,增長2.5%,占進出口總值的49.1%。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和汽車出口分別增長67.8%、86.7%和82.2%。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等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增速均超過60%,出口新動能快速成長,這有助於提升我國在世界產業鏈上的地位。

2022年,在對外貿易產品構成中,工業製品的份額進一步擴大,工業製品占出口總額的98.6%,比2021年增幅3%左右;而初級產品出口總額較小,占出口總額僅有1.4%,相比2021年下跌幅度2.8%。

如上表,202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較上年增長7.7%。從貨物出口增長看,較上年增長10.5%,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5.4%,加工貿易出口增長1.1%。一般貿易出口快速增長,加工貿易出口放緩,體現的是貿易結構的持續優化。另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0.3%。

從貨物進口增長看,一般貿易進口增長6.7%,加工貿易進口下降3.2%;機電產品進口下降5.4%,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下降6%。這說明,國內需求在2022年出現一定萎縮。但是,貨物貿易進出口仍然出現較大順差,比上年增長35.4%。

如表所示,2022年,我國出口產品增幅最快的依次是汽車零部件(增長82.2%)、箱包及類似容器(增長32.6%)、鞋靴(增長24.4%)、鋼材(增長22.3%)。這些出口增幅較大的產品,都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但這也體現出,我們在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上還存在短板。

2022年,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集成電路,金額分別為24350億元、27633億元,其中原油最大,較上一年增長45.9%。此外,天然氣增幅為30.3%,煤及褐煤增幅22.2%,我國對原料對外依賴度依舊較大。

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增長動力強勁。2013-2022年,我國累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2.5萬億美元,年均增長9.2%,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12年的33.6%提升至2022年的41.9%。服務貿易出口持續快於進口。2022年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25068.5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14160.8億元,同比增長12.2%,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分別增長17.5%、13%;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10907.7億元,同比增長2.6%;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35.8%。

如圖,從2022年我國服務貿易分類進出口占比情況看,在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中,運輸、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旅行和其他商業服務占比較大。其中,運輸類增幅最大,同比增長20%;受疫情影響,旅行出口額降幅最大,較上年下降15.7%;而保險和養老服務進口增幅較大,達到30.2%。

如表,從2022年我國服務貿易分類進出口占比數據看,運輸、旅行、保險和養老金服務以及智慧財產權使用費的服務貿易逆差規模較大,說明這些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還不足。未來,要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提升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增強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作者:藍慶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文稿《【強國講堂】藍慶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查看完整內容請到宣講家網(WWW.71.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351cae4ed00606ad7f8f9826597f9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