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糖尿病的朋友和華子說,他在服用阿卡波糖之後,總是腹脹,放屁也很多,擔心藥物對自己的腸道健康有影響。
華子告訴他,阿卡波糖是常用來控制餐後血糖的降糖藥,典型不良反應就是會引起腹脹和排氣增加。不過不用擔心,因為這種藥物引起的腹脹不僅不會影響腸道健康,還可以起到預防腸道疾病的作用。
一、餐後血糖是個重要指標
很多人只關注自己的空腹血糖,以為空腹血糖正常就萬事大吉。但實際上,餐後2小時血糖也是個重要的指標。比如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空腹血糖往往是正常的,通常是餐後血糖先出現異常。
對餐後血糖的要求,是峰值不超過11.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在7.8mmol/L以下。
在很多的研究中發現,餐後血糖升高對心梗和死亡率的影響,超過了空腹血糖,是獨立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控制好餐後血糖可以降低心梗、腦梗、腎損害、視網膜損害等多種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
二、控制餐後血糖的常用藥物
控制餐後血糖主要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其中以阿卡波糖最為常用。
這類藥物可以使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下降0.5%~0.8%,而且不會增加體重,適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單獨使用的時候,也不會引起低血糖,安全性較好。
但是對於胰島功能較差的糖尿病患者,單獨使用阿卡波糖這一類藥物時,並不能使血糖達標,就需要與其他的降糖藥物聯合用藥。
三、阿卡波糖的不良反應對腸道有益
阿卡波糖的作用,是抑製糖類食物的分解,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所以在服藥的時候,會延長糖類食物在消化道內的留存時間,由於腸道內共生細菌的酵解作用,會產生較多的氣體,導致腹脹和排氣增加。
也就是說,阿卡波糖實際上把糖類食物變成了腸道內益生菌的「養料」,能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繁殖。由於菌群之間的制衡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減少有害菌對腸道的損傷,對腸道疾病、腸癌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服用阿卡波糖時要注意什麼
1、需要飲食配合:阿卡波糖只有在飲食中存在糖類食物時(比如米、面等主食),才會發揮作用,所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食結構以配合藥物發揮降糖作用。
2、與第一口飯同服:阿卡波糖需要與第一口飯同服,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服藥過早或是過晚,都會使藥效變差,甚至無效。
3、服藥劑量的調整:阿卡波糖通常起始劑量為每次50mg,每日3次;服藥4~8周療效仍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至每次100mg,每日3次;用藥期間需注意對肝功能的影響,有可能出現無症狀的轉氨酶升高,但停藥後可恢復。
4、對地高辛的影響:地高辛會被腸道細菌降解,阿卡波糖有可能影響腸道菌群的繁殖,從而使地高辛吸收變差,正在服用地高辛者使用阿卡波糖時,有可能需要調整地高辛的劑量,或是避免合用。
5、用葡萄糖解救低血糖:阿卡波糖在單用時不會引起低血糖,但是在與其他降糖藥物聯合應用時,如果出現低血糖的不良反應,用蔗糖、碳水類食物解救無效,需要直接使用葡萄糖解救才可以。
6、用藥禁忌:過敏者、有消化和吸收礙障者、有腸道疾病會因為脹氣加重者、肌酐清除率低於25ml/min者禁用。
總結一下,阿卡波糖是控制餐後血糖的常用藥物,常見不良反應是導致腹脹和排氣增加,但對腸道健康有益,有預防腸道疾病的作用。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