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陽 | 重陽節要登高、賞秋,也要向他們道一聲問候……

2023-10-23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今日重陽 | 重陽節要登高、賞秋,也要向他們道一聲問候……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

我們迎來重陽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九」為陽數(奇數)之「極」

九月初九,兩「九」相重

月、日均屬最大陽數

所以叫「重陽」或「重九」

在這一天

古人通常會

賞菊花,佩茱萸,食花糕

祈求避難消災

祈禱平安健康

自古以來

九月初九就被賦予了「長壽」的含義

傳承至今

重陽節又增添了敬老的內涵

重陽節起源

「重陽節」的源頭

可追溯到 先秦之前

(九月)農事備收

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

是日也

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呂氏春秋》

可見

先秦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

祭饗天帝、祭祖

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時

九月初九的皇家祭祀和宴飲活動

從宮中流向民間

到了唐代

九月初九

被正式定名為 「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

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人們遊玩觀景的記載。

佩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賞菊花

重陽日曆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在文人墨客筆下,菊花與梅、蘭、竹並稱「四君子」,象徵著高潔的品格。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我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秋高氣爽,很多住在山區的人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重陽節美食

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併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羊肉麵

重陽節要吃羊肉麵。「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有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重陽節詩詞

歷代詩詞中有不少

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節選)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唐·王勃《蜀中九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重陽節

今天

別忘了向家中父母長輩

道一聲問候

祝天下老人

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本文綜合自 | 新華網、人民日報等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2e21bd79a01358a0bc2553eca30f8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