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季節》已經完結一周多,但對我而言,後勁還是很大。
樺城往事,讓人意猶未盡,各個人的命運終局讓我無比唏噓。
後來,看到號稱是《漫長的季節》原創故事《凜冬之刃》上線。
迫不及待花了五個小時看完。
沒想到,這比電視劇給我的衝擊還要大。
除了角色名字基本保留,角色人設和故事走向都跟劇版完全不同。
真按這個拍,可能一集都不能播。
因此,你可以把它當作是另一個平行宇宙里的《漫長的季節》。
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詳細講解,《凜冬之刃》和《漫長的季節》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以下截圖皆來源於劇版):
1
沈墨,無論是小說還是劇版,都是「蝴蝶效應」里的那一隻蝴蝶。
所有事情,都因她而起。
在劇里,沈墨和王響第一次見面,是在樺鋼機務段那一段火車道。
而在小說里,在沈墨10歲那年,就已經見過王響了。
1988年,王響作為廠里的優秀工作者,到沈墨所在的城市裡參加表彰大會。
會後,王響喝多了一個人走在大街上。
誤打誤撞進了紅燈區,被一按摩女子強拉著進屋「做頭髮」。
王響半推半就上了二樓,突然聽到隔壁窗外傳來女孩的哭叫聲。
那個女孩正是10歲的沈墨。
大爺趁家裡沒人,正在對沈墨行齷齪之事。
就在這時,掃黃大隊來了。
沈墨看見警察大喊「救命」。
於是,王響和沈墨還有大爺都被帶到了局裡。
王響覺得自己不能背負一個PC的名聲回樺鋼,所以他堅持跟警察說自己沒上二樓,沒聽見沈墨家有什麼異樣。
最終,警察只把這事當做是小孩惡作劇。
大爺強拉著沈墨的手要走,沈墨衝著王響大喊,說「你都聽見了為什麼不跟警察說實話。」
沈墨看王響的眼神充滿憤恨和怨懟。
此時的王響還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小姑娘,日後會徹底改變他的一生。
2
在劇里,沈墨和傅衛軍是親兄妹。
而在小說里,沈墨和傅衛軍是情侶,是說好白首不分離的愛人。
兩人五歲的時候,在醫院裡相識。
沈墨被大爺毒打,渾身是傷住了院。
傅衛軍因為高燒導致聽覺和語言中樞神經受損,從此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啞巴」。
傅衛軍對沈墨一見鍾情,兩人約定不要忘了彼此。
在之後的10年里,兩人一直保持書信聯繫。
在劇里,大爺是在2016年被沈墨所殺。
而在小說里,在沈墨上大學之前,她就已經讓傅衛軍偷偷給大爺的車動手腳,最終導致大爺出車禍而亡。
從此,沈墨就在殺人魔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沈墨殺港商盧文仲,並不像劇里,是因為殷紅設局導致她被盧文仲侵犯。
而是她想和傅衛軍到南方重新開始,需要一筆錢。
所以,她提議綁架盧文仲。
認識王陽,是沈墨遇到的一個變量,但沈墨有的是辦法,讓王陽對自己神魂顛倒,為愛痴狂。
王陽不理解,沈墨已經有了男朋友傅衛軍,為何還說喜歡自己。
沈墨用一套渣男PUA話術給王陽咔咔洗腦:說「我們只有彼此」「我們是三個人,但我們也是一個人」巴拉巴拉。
當晚,他們就來了一場三人行遊戲。
看到這裡,我的三觀碎了一地……
王陽聽了沈墨的計劃,心甘情願把協助她綁了盧文仲。
沈墨第一次勒索盧文仲五萬,然後覺得太少,讓他給老婆打電話要二十萬贖金。
王陽負責跟盧文仲妻子接頭收錢。
然後他回去就發現,沈墨已經把盧文仲殺了。
事後,沈墨給了王陽一針,讓他睡了過去。
拋屍的任務落在傅衛軍頭上。
殷紅在劇里成了壓垮沈墨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在小說里,是沈墨特意選的殷紅來當自己的替死鬼。
王陽這個戀愛腦,到這個時候,還幫沈墨去偷殷紅的身份證和簡歷。
除此之外,沈墨還讓傅衛軍出賣色相,把殷紅搞到手,然後再把她殺了。
事後,還十分變態地把殷紅的頭放在了樺城的某座山頂。
只因為殷紅臨死前說了一句:我才十八,還沒看夠這個世界。
這樣的沈墨,看得我後背發涼。
然而,更瘋批的行為,還在後頭。
3
逃跑那晚,王響在鐵路看到了假冒傅衛軍的沈墨。
沈墨直接用槍逼王響脫光衣服下跪數數,隨後順利逃脫。
完事後沈墨約王陽在橋上見面,忽悠他要跟她一起死。
隨後兩人吃下了安眠藥。
然後,沈墨起來把藥吐了,而王陽已經睡了過去。
沈墨把王陽從橋上推了下去,偽裝成是自殺。
王陽到死的那一天,都不知道,自己最愛的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魔鬼。
當晚,傅衛軍有不在場證明(在錄像廳跟人打架)。警察雖然懷疑他,但沒有證據,最後把他放了。
之後,沈墨就和傅衛軍一起,去了南方生活。
不同劇版,沈墨沒有用殷紅的身份,而是和傅衛軍共用一個身份。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傅衛軍一直當著沈墨的影子愛人。
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和沈墨依偎相擁。
沈墨為此,多次整容,把自己整得所有人都把她當成傅衛軍。
在小說里有過這樣的描述,傅衛軍小時候長得很秀氣,像女孩。
而長大後的沈墨,身材高挑,留著中短髮,從後背看分不清性別。
雖然有過這樣細節鋪墊。
但我還是覺得,整容這個設定太鬼扯,過於獵奇。
沒想到,更鬼扯的,還在後面。
4
沈墨和傅衛軍到了南方,租了個門店搞起了建材生意。
這二十年里,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但傅衛軍因為長期與油漆打交道,得了重病,命不久矣。
他為了不讓自己拖累沈墨,讓沈墨一個人好好地活下去,故意做了一個局自殺。
沈墨在傅衛軍死後才看到他給自己留的遺言,明白了一切,淚流滿面。
看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句,這劇情太《白夜行》了吧。
說吧,作者你吃了多少個東野圭吾?
這滿滿的日式相互救贖的味道啊。
劇里,沈墨重回樺城是為了取傅衛軍的骨灰。
在小說里,沈墨回樺城是因為三件事:
第一、傅衛軍生前說過想回樺城看看。
第二、沈墨要給傅衛軍報仇,當年他的高燒是因為福利院院長的不作為。另外沈墨要拿到傅衛軍的出生證明和檔案,用於辦理移民。
第三、她要報復王響,因為當年他說了假口供。
她只是沒想過,這一趟回樺城,就再也出不去了。
5
彪子在小說里的形象,遠遠沒有劇里立體。
在和黃麗茹結婚之前,小說和劇相差不大。
彪子結婚之後的經歷,小說和劇就完全不一樣了。
宋廠長和黃麗茹的事曝光後,黃麗茹流產了。
她等養好身子之後,就跟彪子離了婚,離開了樺城。
彪子孤家寡人,王響那邊又是家破人亡,兩人就以師徒相稱,互相依靠過起了日子。
王響下崗開計程車,彪子也跟著學。
他這麼做,一部分原因是內疚。
當年王響跟他約定,一起去抓傅衛軍。
在劇里,變成是王響讓彪子跟著自己去抓王陽。
彪子後來因為麗茹主動上門,沒能赴約。結果當晚王陽就出事了。
就這麼著,二十年過去了。
直到彪子認識了小露,他重新覺得生活有了奔頭,還想著跟小露領證,好好過日子。
在劇里,最後小露人沒事。
但在小說里,小露就算醒了下半輩子也只能坐輪椅。
沈墨瘋狂到什麼程度?
把小露推向變電箱之後,拿了藥,還和彪子借了個火,抽著煙淡定離開。
彪子當時根本沒想到,仇人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在小說里,有不少篇幅描寫王響和彪子如何跟蹤沈墨(當時他們都認為是傅衛軍)。
沈墨就像一個高智商罪犯,不但次次成功逃脫。
還用監聽手段實行反偵察,提前掌握了王響和彪子的動態,搶先一步布局。
彪子後來將計就計,瞞著王響單獨約見沈墨。
想著開車帶著沈墨一起去死。
這裡跟劇版大結局王響的做法差不多。
不過,在小說里彪子卻被沈墨用麻醉針制服,失去了還手之力。
沈墨把彪子的腳和車油門綁死,脖子上還系了個繩。
彪子連人帶車衝下橋,脖子上的繩子一收縮,活活勒死。
完事後,沈墨還對著監控豎中指,公然挑釁警察。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形容我的心情了。
6
礙事的人全部清除掉後。
小說的終章,便是沈墨和王響的對決。
這部分劇情和普通的警匪片差不多。
沈墨抓了王將(在劇里叫王北)。
逼王響從自己的家裡跳下去。
王響二話不說地照做(有障礙物,沒摔死)。
不遠處,警方已經安排好了狙擊手就位。沈墨最終被擊倒但還有意識。
當年轟動樺城的一連串殺人案,終於告破。
王響的人設是所有人里改動最小的一個。
不同於劇里的群像塑造。
在小說里,王響就是絕對的主角。
一切都是從他的視角出發。
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和沈墨在1988年就見過的細節。
這一段更像是作者為了突出宿命感,強加的反轉。
小說的主要情節,就是上述所說的,
下面再說說別的一些細節上的區別。
7
在劇里,被套牌的是彪子的車,而且是巧合。
而在小說里,被套牌的是王響的車,而且是故意。
套他牌的人是曲波,在當年是王陽的好基友。
在小說里他變成了一個愛慕沈墨的變態。
有一天他潛入沈墨宿舍偷了沈墨的內褲還有王陽寫的信。
這事後來被傅衛軍知道後,抓了曲波廢了他,導致曲波從此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所以,曲波對傅衛軍懷恨在心。
他套牌的目的,是知道王響和傅衛軍有血仇。王響知道被撞的人是傅衛軍後,一定會親自找他算帳。
這樣子,自己不沾手就能報當年的仇。
你瞧,這小算盤打的。
8
小結巴隋東在劇里沒有交代後續的事。
在小說里,傅衛軍拿走了錄像廳的全部資金,反手就把錄像廳舉報了。
隋東因此被警察給拘留。
他覺得自己遭到了背叛,從而恨透了傅衛軍。
出來後,隋東洗心革面,從工地干起,最後還混成別人口中的「隋總」
是所有人里下場最好的一個。
9
馬隊不像劇里是自己辭職,他在小說里,一直干到退休。也沒提過他有跳舞的愛好。更沒有後來腦子堵了差點癱瘓的晚景淒涼。
後來當上局長的不是小李,而是崔國棟。
在劇里崔國棟只是個交警。
老馬也沒有實際參與到王響和彪子的查案當中。
小說里對他的刻畫非常少。
不過後來有提到馬隊孤身一人前往南方,希望可以找到當年的傅衛軍,但是無功而返。
相反,還是電視劇里的馬隊,塑造得有血有肉。
10
劇里沒有交代王北的身世。
在小說里,他是盧文仲的兒子。
當年,盧文仲妻子懷著他來到樺城交贖金。
妻子耗到孩子出生也沒見盧文仲的影子。
沈墨假扮護士,潛入她的病房,給她打了一針送走了她。
她的兒子就成了孤兒。
王響當時已經失去了妻子和兒子,便主動提出領養這個嬰兒,並取名叫王將。
END
主要人物的差別基本就是這些。
也有可能是先看劇版,先入為主的緣故。
我覺得電視劇的改編,碾壓原版。加上導演辛爽不錯的審美、鏡頭和配樂,簡直可以用妙手回春來形容。
電視劇為這些角色賦予了溫暖的色彩,讓我平等地愛上每一個角色。
而小說,就像它的書名《凜冬之刃》一樣,讓我看到了人性最大的黑暗和惡意。
你們呢,更喜歡原劇本還是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