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文具多」只是網絡上的一個梗,如今的學習用品花樣百出,糖媽作為成年人都忍不住想買一些,孩子更難抵抗住誘惑。
家長給孩子挑選文具時,主要考慮的是實用。但當孩子有零花錢可以自己買文具時,就很容易「跑偏」。
老師在孩子書包里翻出一根筆,卻從筆桿中按出「刀尖」
一名幼兒園老師,在網上分享了她的「驚魂一刻」,幼兒園裡竟然有孩子,帶著那麼危險的文具。
幼師出於安全考慮,早晨例行檢查孩子們的學習用品,翻到一個小朋友的文具時,她感到不可思議。
從外觀上看這就是一隻普通的筆,但按下去之後,露出來的不是筆尖,而是「刀尖」。雖說刀尖很小,但是比較鋒利,看起來確實很危險。
這名幼師將這個帶著「刀尖」筆發到網上,直言商家設計的這種筆,把她的「魂」都嚇沒了,建議不要生產這種筆,禁止流入市場。
老師或許為了孩子好,但有些人支持她的建議,也有人覺得她小題大做。
筆桿中藏著刀尖,你敢給孩子用嗎?
很多家長看到這個刀尖後,已經想像出孩子不小心用它扎人的畫面了。很多家長的想法和老師一樣,覺得不該給孩子使用。
不僅自家孩子可能會因為好奇,去玩弄這樣的刻刀筆。也可能對身邊的小朋友造成危害,看得人提心弔膽。
但也有家長覺得,這種筆很常見,是孩子做手帳時用的一種刻刀筆。部分家長反而覺得這種刻刀,比傳統的刀片更安全。
與其建議廠家不要生產,倒不如教會孩子正確使用的方法。否則禁止了這一個筆,還會出現千奇百怪的用品。
糖媽家有小學生,平時帶著孩子去買文具,會發現很多奇奇怪怪的文具。
小糖果總是一眼就看中,我卻不是很想給孩子買。除了前面提到的這種刻刀筆,還有很多「偽裝文具」,以各種功能為賣點,實際上並不實用。
孩子書包里的這些「偽裝文具」,對學習沒什麼幫助
大家都知道,兒童消費群的購買力還是很大的。文具屬於消耗品,想要吸引孩子的目光,就需創新。
可有些事過猶不及,如今孩子文具種類越來越多,注重功能的先進等,卻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偽裝文具」。
各種「減壓文具」
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和老師都清楚,商家就會抓住這一賣點,各種減壓文具應運而生, 其中最新火出圈的就是減壓本了。
在普通的筆記本封面,粘上一個可以捏的小玩具,試圖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緩解壓力。捏東西減壓原理是對的,但問題出在這二者結合很雞肋。
不僅提高了本子的價格,翻頁書寫也會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這個設計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原本孩子拿出書本後,可以直接打開、寫字,結果有了減壓本總是忍不住去捏一捏,學習步驟更繁瑣了。
類似減壓筆、減壓本等「偽裝文具」。若是在下課捏好,就怕天性愛玩的孩子,上課也忍不住去玩,反倒耽誤了聽課。
各種被「電動化」文具
過去的孩子,能用上一個「手搖削筆器」就很好,如今各種文具被「電動化」。
電動橡皮和吸橡皮屑的迷你吸塵器等,以高效、方便的優勢,走入孩子的學習生活中。
一開始家長覺得確實很有用,可慢慢地發現了問題。首先,電動文具會存在一定的噪音,很多老師是不允許孩子將其帶到學校,買回家利用率低。
部分孩子,還會因為想多用幾次的電動橡皮,故意寫錯字。注意力極度分散,作業完成的效率更低了。
玩具和文具「合體」
除了前面兩大類文具之外,還有各種設計複雜搞花樣的文具,玩賞性遠遠高於實用性。
例如,帶迷宮的格尺,長得像零食的橡皮。這些文具想用動畫中的人物,或一些小遊戲些的設計元素吸引孩子購買,卻不注重本身的品質。
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還算小事,可怕的是劣質文具可能「有毒」,對孩子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給孩子選文具有講究,不必跟風
雖說,這些新興文具看上去很受歡迎,但一些文具店的老闆表示,還是傳統文具占主流,且復購率更高。
糖媽想說,我們並非不想讓孩子用新款式的文具,但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刻刀筆給幼兒園的孩子使用,確實存在安全隱患。但等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變強,有操作能力,且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這個工具也可以是好幫手。
新式文具普遍較貴,普通橡皮5毛、1元左右,電動橡皮至少要10~30元不等。小孩子的文具經常丟,這個價格顯然不划算。
糖果媽媽心裡話:
別被文具的廣告迷惑住,幫孩子選擇實用一些的文具,才是對他負責。同時也希望廠家和文具店老闆,能多多為孩子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