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性多邊主義重塑公平普惠共享的新型全球化

2023-06-20     中國網

原標題:以包容性多邊主義重塑公平普惠共享的新型全球化

董珊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骨幹人才計劃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生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過去30年,以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資本利潤無限擴張和跨國公司的全球性擴張為標誌的超級全球化固化了「中心-邊緣」結構,加大了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一國之內的貧富差距和財富分配失衡。曾經引領超級全球化浪潮的主導國家成為推動逆全球化和弱化全球治理的主要國家。但另一方面,新型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仍是繼續支持調整後的有限或溫和的新型全球化的主要利益攸關者和支持力量,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地融入全球化分工體系、供應鏈價值鏈網絡和市場網絡以增強和優化其貿易體量和結構並助力工業化能力建設,以開放包容的戰略繼續融入全球新型生產分工體系獲得全球化發展紅利是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戰略中完成現代化任務的必由之路。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並通過融入全球化網絡和全球生產分工體系成功探索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並逐漸成長為世界經濟的貢獻者、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國、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和建設者,無論從對於全球治理各個議題領域的積極參與和國際責任的承擔,積極提供區域及全球公共產品的能力方面,還是引領塑造更加公平、包容、普惠、均衡、共享的新型全球化,繼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承擔國際責任的意願方面,以及中國與全球化之間的相互嵌入式關係方面,中國以及眾多發展中國家將引領和塑造更加公平、開放包容、普惠均衡、共贏的全球化,而秉持主權平等、多元和合共生、共建共商共享、對話協商、承諾不可分割和互惠互利共贏的多邊主義則是共同探索更加合理的新型全球化的必經之路。

未來全球化演變趨勢和特徵

未來全球化的演變趨勢呈現幾個特徵:一是有限的全球化。基於超級全球化中民族國家與全球化之間的張力結構,工業化發展早期往往資本實力更強盛,工業化發展晚期往往國家實力更強盛,技術創新加速疊代和演進時期,技術公司在全球技術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強盛,掌握數字經濟時代的算力和算法規則,加速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多中心化、去中心化和去等級化趨勢,各國也將收回更多的經濟主權,從生產要素尤其是資本在全區範圍內的高速流動優化配置為特徵的超級全球化回歸到20世紀80年代之前以商品和部分資本有序流動為特徵的有限全球化。二是全球化的分層化,伴隨著商品、生產要素全球流動摩擦加劇、全球貿易減緩、全球投資增速放緩以及跨國公司與母國利益衝突加劇,全球化趨勢放緩,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加速,全球產業鏈向區域產業鏈整合收縮,向巨大的消費市場近岸收縮。區域型多邊組織對全球性多邊組織的有效變革提供了有力的補充和啟發。新創設的國際經濟治理的多邊機構在推動全球治理、更有效地解決全球性挑戰和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包容共享的國際經濟秩序方面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數字全球化將取代商品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金融全球化,成為全球化在數字經濟體時代的主要驅動力,全球化體現為線上互聯性的增強和線下要素流動的趨緩。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加速演進的技術變革為新型全球性交往和互聯互通提供了技術手段,並為探索更加公平普惠共享包容的經濟和社會新形態提供了更多技術可能性。

重塑包容公平普惠共享的新型全球化

全球化在部分裂解的同時,支持全球化繼續發展的融合力量仍在支撐著未來新型全球化的重塑和再造。全球化已在世界各地創造了眾多的利益攸關者,還有更多潛在的利益攸關者期待著在新一輪的技術變革浪潮中更加公平地分享全球化的紅利和福祉,其中很多是在上一輪資本主導的全球化浪潮的裹挾下利益受損的國家、階層和群體。無論從公平正義的道義角度、利益補償角度還是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已開發國家都需要發揮更大的再造、補償和引領作用,而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風險的衝擊也必須奮發努力,為本國在今後重塑全球化進程中的提升做好自己的事情,並為新型全球化的重塑和更加公平正義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再造做出變革努力和共同建構的探索。全球化未來的路徑和必須與包容性增長、利益共享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機連接。超級全球化時代所依賴的經濟高度對外開放,需要國際多邊制度體制、國內有效的社會保障體制和系統的轉移支付機制來維持全球化的社會支持基礎,防止全球化與國內支持基礎和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脫嵌的「雙向運動」最終危及到全球化的社會根基,最終累及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的穩定性。目前亟需新興國家參與全球多邊治理機制和國際合作機構的改革方能紓解反全球化的社會壓力,推動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公平、均衡、共享、可持續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有效應對當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公共衛生災難、生態失衡、貧富差距等生存發展挑戰。

包容性多邊主義是塑造新型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路

全球治理的多中心化、多種思潮和多元模式並行、多重問題領域交叉決定了以多邊主義的方式合作協商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唯一可行現實的方式。未來全球化發展和全球治理的方向必定是人類社會形成一個多元共生的命運共同體,以開放包容、彼此尊重、共有共在共生的方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儘管全球治理的各參與方在思想觀念、制度模式、利益訴求等方面存在差異,但「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種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互融互鑒的多樣性並存正是世界繁榮演進的動力和源泉。西方學界秉持文化多元主義的研究者也認為,未來將出現一個深刻的、嵌入式的、多元主義的全球國際社會。面臨共同命運問題的困擾,如何實現深度多元共生的國際社會的良性發展,既能在全球層面應對共同命運問題的挑戰,又能滿足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進程中的重要問題。因此,維護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性問題、重塑全球性危機後多邊協作基礎,推進全球治理良政善治、推動塑造新型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路。

【責任編輯:劉夢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27ad9c2deb2e197b4b681f62659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