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壩攔河!讓20餘萬畝農田「喝飽水」

2022-08-28     壟上行

原標題:升壩攔河!讓20餘萬畝農田「喝飽水」

舉水河起源於麻城,流經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團風縣後匯入長江。抗旱之中,這條河流也成為新洲區重要的補水源。

記者在新洲區舉水河橡膠壩看到,這座橡膠材質的壩體,如同一個大氣囊,將上下游的水體分成了兩截,形成4米的落差,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上游水位。

武漢市新洲區舉水橡膠壩工程管理處 主任 程剛輝:讓壩袋裡面充滿水,提升起來,形成一道攔河的壩體,把水蓄起來,現在的高度已經調到了25.1的高度,也就是說我們上游的紅山咀泵站,梅店泵站已經有足夠的抗旱水源。

前段時間,由於上游水位不夠,沿線泵站的水抽不上去,舉水河橡膠壩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觀測,及時調整壩體高度。通過升壩「攔河水」,既保證了下游適量通水,又最大可能提升了上游水量和水位,供農業灌溉所需。

武漢市新洲區舉水橡膠壩工程管理處 主任 程剛輝:我們新洲的三條河,舉水 、倒水和沙河這三條河流上面都建有橡膠壩,在今年的乾旱之年都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確保抗旱的前提下也不影響生態基流的泄放。

在距離舉水河橡膠壩7公里外的梅店泵站,機房馬達轟鳴,連續十來天24小時不停歇運轉,舉水河的水順利通過這根直徑80厘米粗的管道,輸送到邾城、辛沖兩個街道8個行政村。

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道梅店泵站 站長 程新明:這個水溫是25度,這個管道就是25度,我們每秒是1.5個立方,功率是630千瓦的電機,灌溉大概有兩萬多畝。

汩汩清流奔涌而出,一路流向田間地頭,村民們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道梅店村 村民 汪國生:這個水有十公分深吧,我們這個水灌夠了讓別人灌,你看這個穗這麼大,快灌漿了,馬上就要成熟了,保住了,很開心。

在旱期前,新洲區精準調度現有水利工程和各類抗旱設施,因地制宜,採取蓄、引、抽、提等措施,最大限度蓄集抗旱水源。

武漢市新洲區灌區管理局 副局長 管漢祝:我們像這樣的乾渠有六條,支渠有36條,支渠基本上都修到了我們的田間地頭,支渠全長兩百六十多公里,抗旱前我們全部進行了清淤疏挖,讓每一條渠道順利地輸水。

目前,新洲區已灌溉農田20餘萬畝。如何抗旱保豐收,全省各地都在積極應對。除了科學抗旱救災、加強田間管理外,專家建議,各地還要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業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推廣研究員 羿國香:我們發現很多受旱的地方都是農田設施不健全的,有的是我們看到大的溝渠是暢通,但是最後一公里毛細血管是堵塞的,所以今後我們要抵抗自然災害,農田設施(建設)必須要跟上去。

來源 | 《壟上行》

編輯| 宋嘉誠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20550bdf1baa1dbb48d770fd32cff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