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好鑽戒之後,我們離結婚又近了一步

2019-10-30     懷左同學

文/懷左

01

上周日下午,我和二胖,還有哥哥嫂嫂一起逛街。路過一家賣鑽戒的店時,二胖再一次被吸引,然後拉著我們,邁步進了店中。

事實上,這一年以來,只要遇到賣鑽戒的地方,她都會進去看看,戴一戴,然後笑一笑,再看看我。所有的笑都是從眼睛裡泛出來的,還帶著點傻氣。

喜悅和期待都掛在了她的臉。每次看完,她都會拉著我出門,然後小心翼翼地和我說:「哥哥,鑽戒好貴啊,我們到時候買個小一點的吧,省錢。」

她有小女生的心態,有孩子般的期待,有最地氣的生活狀態,會考慮我們的所有將來,還會精打細算我們手裡的每一分錢。

就在那天,當我再一次看到她的眼裡欣喜的光芒時,那時的她,正看中了一款同樣也讓我動心的鑽戒。左右試戴了一會兒,她又試了一個鑽小一些的同款,最後交到店員手中,然後準備叫我離開。

我沒動,轉頭對店員說:「就剛才那個,我要了,如果可以的話,請幫我在內圈刻上我們的名字。」

二胖驚呆了,張大了嘴,臉上掛著欣喜和詫異,呆滯了兩三秒後,著急地說:「哥,我沒想要啊,這個太貴了,咱們回頭再商量好嗎?」

能力範圍內,我想給她最好的,既然早晚都會買,那擇日不如撞日。我一直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也是一個很相信緣分和感覺的人,狀態起來的時候,往往也就是最好的時候。

其實我們也總會聊結婚時的樣子,捎帶就會聊到鑽戒首飾的樣子,同時她也會問我到時候會準備什么小浪漫。

我從來都沒有什么小浪漫,直男的浪漫,往往是天馬行空的。

02

我見過很多婚禮,有的在生活中,有的在電視上。但說實話,也就是自己快結婚時,我才真正注意到裡面的很多禮節性問題。

以前我覺得結婚就是兩個人的事情,真想在一起那就結婚,現在才發現其實結婚是一系列事情的合集,既需要認真走好每一步,又需要照顧好特別重要的那幾步。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在農村參加過的大多數婚禮,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吃飯,另外再看看新娘。平時家裡伙食不行,參加婚禮宴席是我改善伙食的重要手段。最貪吃的時候,我甚至還會厚著臉皮再吃一次。

另外,我覺得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還有這樣的一個觀念——等我準備好了再去做事。對於婚姻,我之前也覺得應該準備好了以後再提,我把這種想法和長輩說過,他們給我拋了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準備好,到底都在準備什麼?」

事實上,人生路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行動中完成的。開始了才會走向完成,如果只是空想,問題會越來越多。

「等待」二字其實挺傷人,消磨耐性,畢竟時光如流水。

這些天二胖帶我看了一個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第二季》。類似的綜藝節目,我基本都是在她的帶領下才會看,一個人的時候,我更喜歡安安靜靜地看會書。

看來誰都逃不過「真香定律」,看完兩集之後,我被裡面的一些生活細節所吸引,然後約她過些天一起看第三集。想來,這也是兩個人在一起最有趣的地方:發現新的樂趣,變成全新的自己。

就像前兩天一個朋友從自貢給我們寄了些兔肉,二胖收到後,說不想吃。我拆了一包,簡直人間美味,在一幫一邊吃一邊大呼過癮。沒一會她就來拆第二包了,一邊覺得辣,一邊說」實在是太好吃了!「

這些啪啪打臉的細節,組成了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樂趣。

03

作為一個從小就不怎麼聽家裡話的人,其實我之前完全沒有結婚的念頭,即使身邊的很多朋友陸續邁入了婚姻殿堂,我也不為所動。很多時候,我覺得感覺未到,心不動,我基本不會動。

感覺到了,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不好說,模模糊糊,大概能說清楚的可能就是一個詞——舒服。會覺得踏實,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有家的溫馨。

這種感覺在學生時期表現於花前月下,各種心意和小浪漫,出了社會之後,其實就藏在一起做家務、各自工作、吃飯聊天、逛超市,還有諸多的相視一笑中。

偶爾她也會哭,讓我不知所措。她其實在平時生活中是一個不怎麼會表達的人,但在哭的時候,她會掏心掏肺地傾訴一番。往往這種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會讓我安靜傾聽,然後做出徹底的改變。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這怎麼這麼像劉備老師曾經用的招數呢,不知不覺間就給我洗了腦,讓我學會了做家務做飯,而且還當成了一种放松和享受。

防不勝防,不如不防。

原來所有的小心思,都是因為心疼。愛就是心疼,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

前天她說」哥哥,以後我們在睡前的時候一起讀一小時的書吧,工作之後突然感覺知識不夠用了。「這也是我一直倡導的,終身學習應該落實在每一天。看來在一起相處久了之後,想法也會越來越接近。

我們又喜歡上了淘鍋,陸陸續續買了不粘鍋、小電鍋、電飯煲、砂鍋、蒸煮鍋、小飯鍋,未來應該還會有高壓鍋、大鐵鍋、平底鍋……

看來人的愛好真的是可以培養的,我還是相信那句話,選擇一個人,就選擇了一種生活。

生活,舒服最重要。

04

話說回來,結婚其實也是一種儀式。結婚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應該是培養習慣,兩個人本來就是兩個不一樣的系統。激情和新鮮感總會散去,再往後,更需要共同的習慣、愛好、目標和小追求。

都是一路磨合過來的,長大後已經不再相信什麼一見鍾情,真落實到生活中,更重要的還是吃喝睡覺柴米油鹽。兩個人能否好好吃飯,好好休息,好好賺錢,好好生活,這才是最真實的狀態。

再有就是包容和妥協,以前我們不爭朝夕,只爭對錯。

現在面對小情緒和小言語,不再理會,一笑而過。這也是無數打鬧後逐漸形成的默契,算了,大人不計小人過吧。

所以我現在更喜歡看汪曾祺的散文,有煙火氣,有人情味,有磕磕絆絆,也有洒脫自然。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我們認真做著平凡的自己。

長大也是這樣,以一種越來越低的姿態,貼近到生活中、人情里,油煙繚繞,歡聲四起。

不再只看重自己,而是學會了照顧他人。

昨天她建議我以後讀過的書就留著,不要再送人,然後家裡的書越來越多,以後整一個大書房,想讀哪本書直接抽出來讀就好。我也喜歡這樣的感覺,同時也感謝她支持我的興趣愛好。當愛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時,潛移默化,就成了我們。

有時候她會給我打電話:」哥,你幹什麼呢?「

我說完事情後,問她有什麼事。她會在電話那頭說:」沒事,就想看看你在做什麼。「

就這樣吧,挺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1YqOm4BMH2_cNUg2U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