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體橫陳」的歷史來源:北齊高緯與馮小憐,將殿堂變成青樓戲院

2023-12-19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玉體橫陳」的歷史來源:北齊高緯與馮小憐,將殿堂變成青樓戲院

中國歷史上,曾有三次大割據的時期,分別是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同為三次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混亂階段,它們對歷史文明的貢獻卻有著天壤之別。春秋戰國奠定百家爭鳴的局面,五代十國進一步推動華夏大融合,只有南北朝時期比較特殊,昏君暴君層出不窮,大有過把「皇帝癮」便死的模樣。

眾多南北朝割據軍閥中,有一位皇帝將荒淫無道推向常人難以想像的巔峰,此人便是北齊後主高緯。高緯在位十一年間,倒行逆施的方式遠遠超過隋煬帝楊廣、海陵王完顏亮等暴君的總和。所以,唐朝李商隱曾賦詩《北齊二首》感慨說: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詩中的主角說的是北齊後主高緯和他的愛妾馮小憐,「玉體橫陳」一詞也由此誕生。高緯與馮小憐之間,到底發生哪些令人不堪入目的故事呢?

一場光怪陸離的「愛情劇」

史記記載,馮小憐為人聰慧,善於鼓瑟琵琶音樂,能歌善舞,能說會道,令後主高緯愛慕不已。用如膠似漆形容一點不足為過,坐則同席、出則同馬、睡則同寢,真可謂集天下寵愛於一身。若高緯不是皇帝身份,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夫妻倆的恩愛程度足以稱得上典範。

不幸的是,高緯是王朝末代皇帝,北齊到他手時,已經變得內憂外患、岌岌可危。死對頭北周正揮師直入,高緯只好御駕親征,即便是如此,高緯仍要將馮小憐帶在身邊。

古代帶兵出征有一種說法,隨行的軍中不得私藏女人,兵者不祥之器,若是帶著女人出征則是不祥中的不祥。高緯不聽勸告,導致眾將士尚未上戰場,已經喪失衝鋒陷陣的信心。

與北周對峙的過程中,高緯仍然不忘與馮小憐外出打獵。一開始,齊軍採取守勢。聽說援軍趕到,馮小憐不是鼓勵高緯前去犒賞將士,反而慫恿高緯再玩一會。齊國援軍奪取晉州時,高緯帶著馮小憐到城牆觀看將士流血犧牲拼殺的場景,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沒有任何區別。沒成想,北齊真的擊退北周的進攻。

周武帝下令暫且撤軍,經過一番整頓後,率領八萬主力直撲北齊。北齊和北周混戰時,高緯擺酒設宴,與馮小憐坐在一邊看熱鬧。不過,北齊這次沒有那麼幸運。齊軍很快敗退下來,北齊將領前來奏報「失敗」的戰報,並囑咐高緯千萬要坐穩,稍微逃走的跡象,軍心必然渙散。

高緯哪裡管將士臣民,帶上金銀財寶和馮小憐上馬就跑。跑到半路上,趁著休息之際,馮小憐都不忘坐在帳中「擦胭脂抹粉」。探馬再次來報說,北周追兵將至,高緯和馮小憐繼續逃跑。半道上,高緯萌生一個想法,若是馮小憐穿上皇后盛大的禮服,騎著快馬奔逃,必然是別有一番滋味。

於是,高緯又令太監悄悄潛回皇宮,將皇后禮服帶出來,讓馮小憐穿上。一邊逃命,一邊觀賞她曼妙的身影。幸虧親王高延宗臨危受命,繼皇帝大位,拚死阻擋住北周的進攻。此時,高緯與馮小憐以太上皇和皇太后的身份回到北齊,為了鼓勵六軍,高緯特意準備一篇口若懸河的發言稿,結果剛一開口就忘詞,全體將士哄堂大笑,軍心渙散,戰心全無。

且戰且敗的周武帝,再次光臨北齊。早已破敗不堪的北齊,最終沒有躲過滅亡的命運。高緯的「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也不再靈驗,與馮小憐等眾嬪妃一同被北周俘虜。史書記載,高緯成為囚徒後,仍然不忘馮小憐的姿色,卑顏屈膝地給周武帝上書,請求歸還馮小憐一人,便此生無憾。

馮小憐到底有多美

周武帝俘獲馮小憐後,將她賜給大鴻儒宇文達。此人是深通儒家大義、嚴守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道德標杆。周武帝本意是想讓宇文達將馮小憐送到無人知曉的民間,防止皇室間為了爭奪馮小憐相互爭鬥。

令周武帝大為驚訝的是,一代名仕宇文達得到馮小憐後,直接將儒家經典大義和孔孟教誨拋諸腦後,以自律沉穩聞名天下的宇文達,再也不喜歡研究學問,專寵馮小憐一人。

試問,馮小憐到底有多麼大的魅惑力,能讓人皇位不要了,學問拋棄了,晚節不保了。只能靠大家自行想像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184940ccf06e37b1c67d5946e1a49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