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為文化助殘走向文化就業點贊

2023-10-30     宣講家網

原標題:時評:為文化助殘走向文化就業點贊

在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式暖場演出中,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帶來的節目《竹海龍騰》動人心弦,既展示了湖州安吉竹樂和竹葉龍的非遺文化,也彰顯了殘疾人的力量之美。

文化和體育能夠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據了解,創立於2014年的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60多位演員都非科班出身,有的是建築工人,有的是全職媽媽,他們因為熱愛文藝而走到一起。正如藝術團團長柳穎所說:創立藝術團初衷是培養殘疾人的愛好和特長,以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還免費向全縣有興趣的殘疾人開展培訓,涵蓋聲樂、舞蹈、朗誦等多個門類,優秀的可以加入藝術團。

儘管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成立時間不長,還不到10年,但發展很快,且創作的節目曾多次在全國和省級殘疾人藝術匯演中獲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除了藝術團成員自身努力外,還得益於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全力支持。如針對藝術團演員隊伍不穩定、流動性高、待遇無保障等難題,2016年6月,安吉縣殘聯與安吉縣財政局聯合印發《關於將同行殘疾人藝術團演員納入公益性崗位管理的通知》,預設20個藝術團演員公益性崗位,在殘疾人保障金列支,重點解決長期無固定工作崗位骨幹演員的就業問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不僅要提高殘疾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更要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水平。讓人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通過連結社會資源開展文化輔助性助殘,或與專業團隊合作開展公益助殘項目。通過接觸藝術、學習藝術、傳播藝術,依託藝術療愈理念,把更多形式的文藝課程提供給有需要的殘疾人。同時,還對文體場所、公共設施、道路、信息系統等進行優化改造,打造殘疾人「15分鐘文體生活圈」,讓他們真切地感知生活的美好。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殘疾人就業更是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的重要途徑。值得關注的是,浙江等地在探索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購買演出服務等措施,把文化與就業緊密結合,實現從文化助殘走向文化就業。如有一家基層街道殘疾人之家共有在冊康復人員31人,平均年齡35歲,他們通過培訓學會了手沖咖啡、烘焙、泥塑、繪畫等技能,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有的還因此找到了就業崗位。無獨有偶,北京一些社區依託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平台,深入開展殘疾人讀書交流和文化培訓活動,提升殘障人群閱讀指數,大力營造殘疾人「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學習氛圍,不斷傳遞書香正能量,讓殘疾人在讀書活動中掌握技能,甚至通過作品分享,寫作愛好者互相探討,提升寫作能力,鼓勵他們以寫作方式展示自己豐富的情感世界。還有地方利用文化主播+公眾號,搭建才藝展示的舞台,讓身懷才藝的殘疾人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和舞台,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之中。

作者:劉純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16a674d24dfe27c891ba743036e65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