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都當大學校長了

2024-05-15   中國新聞周刊

公立高校「80後」校長嶄露頭角。

5月7日,青島理工大學召開中層幹部會議,傳達山東省委關於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調整的決定。山東省委決定張凱任青島理工大學校長。

張凱是「80後」,今年44歲,四川南充人,本碩博均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後來在該校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2021年7月,山東省政府發布通知,張凱被任命為青島理工大學副校長,今年5月他更進一步,成為該校校長。

今年以來,至少5位「80後」走上高校領導崗位,除張凱外,任羽中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尤延鋮任廈門大學副校長,王歡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陳興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國內至少14位「80後」擔任高校校領導,其中2021年至2022年至少3人,2023年至少6人,今年上半年至少5人,「80後」高校領導人數在不斷擴大。

科研精英,參與多項重大項目

在張凱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經歷了從教師到高校管理者的角色轉變,2021年7月,他走上高校管理崗任青島理工大學副校長。

赴任青島理工大學前,張凱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求學、工作。他在該校獲本、碩、博學位後,2008年7月留校在石油工程學院任講師,2年後即成為副教授,數年後晉升為教授。

相關介紹顯示,張凱一直從事智能油田開發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負責並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國家油氣重大專項課題等重大項目十餘項。

他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SCI收錄56篇,獲省部級獎項一等獎4項,編寫著作2部,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

此外,張凱還有多項學術兼職,比如中國能源學會石油天然氣專家組委員、山東岩石力學與工程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

如今,1980年出生的張凱成為大學校長。就任青島理工大學校長後,張凱表示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推動早日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

他還提到,堅持嚴以律己,營造「創新實幹,事爭一流」的幹事創業氛圍。嚴守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堅持依法治校,用制度管人管事。

多名「80後」擔任高校領導

今年以來,有多名「80後」走上高校領導崗位。

今年3月下旬,北京大學官網「現任領導」一欄更新顯示,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兼秘書長、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融媒體中心主任任羽中(1980年出生)已任北京大學副校長。

任羽中長期在北京大學工作,曾任校黨辦校辦秘書室主任、校黨委政研室主任,現負責督查、信訪、網絡安全等工作,協助黨委書記、校長負責黨政日常工作,協管宣傳工作。

今年3月中旬,廈門大學官網「現任領導」一欄更新顯示,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尤延鋮(1981年出生)已任廈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尤延鋮本科和博士均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曾是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空氣動力與流體技術研究所全職研究科學家,還曾在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力學研究院、哥廷根流體力學研究所訪學。

2012年,尤延鋮受聘為廈門大學航空系教授,後來擔任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2019年廈門大學「嘉庚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尤延鋮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此前媒體稱尤延鋮是廈門大學的航天「少帥」,廈門大學官網提到,尤延鋮以及他所在的團隊都對該校航空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上文提到的任羽中、尤延鋮,今年走上高校領導崗位的,還有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歡(1981年出生),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興(1980年出生)等人。

王歡是女性幹部,在西安交大工作多年,擔任過西安交大校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武裝部部長(兼)、大學生黨委書記、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兼)。

陳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獲博士學位,之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回國後,陳興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關學院及研究機構當研究員,還曾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後來擔任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如今任北師大副校長。

專家:重視年輕幹部選拔任用的體現

近年,還有多名「80後」走上高校領導崗位。比如中山大學副校長謝湜,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副書記蒲俊霖,合肥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汪萌,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姜育剛,南昌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丹,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周瑩,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殷敬偉等。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至少14位「80後」擔任高校校領導,其中2021年至2022年至少3人,2023年至少6人,今年上半年至少5人,「80後」高校領導隊伍持續壯大。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80後」處於35歲至44歲之間,正是幹事業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年輕人,一般是高校業務骨幹、教學能手,或是科研領域的青年才俊。

竹立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提拔這些年輕人不僅是關愛、培養,更是給與更大的舞台,讓他們施展才華。他提到,未來五年,「80後」大學副校長、校長人數會進一步增加。

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研究會測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白智立看來,「80後」校級領導人數增加,是組織重視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選拔任用的一種體現。

白智立說,「80後」知識結構較新,是高校教學、科研的中堅力量,也是最出成果、成績,幹事業動力最強的時期,選拔「80後」高校領導,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激勵。

另外,梳理上述14位「80後」高校領導履歷發現,高學歷是標配,14人中12人取得了博士學位。從成長路徑看,本校提拔為主,至少12人是本校提拔。

從學術背景看,至少10人具有科研成果,或是主持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或取得了諸多專利,其中不乏科研領域青年領軍人才。

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興,他曾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光明日報》評論說,陳興已成為中國國內糖化學領域的領軍青年科學家。

竹立家認為,這些「80後」高校領導學歷完整、知識結構新、眼界開闊,且科研能力強。「當今世界科技競爭非常激烈,這些年輕人可以在科研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白智立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科研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教學、科研單位有其特有的運行規律。「80後」校級領導多為科研精英有其合理性。

不過,他也提到,外界對科研精英出任校級領導也有疑慮,主要擔心科研精英擔任領導職務、從事學校管理工作會荒廢其學術科研能力。

作者:佟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