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當上銀行行長?這個問題放在以前可能有些神秘。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銀行開始向社會公開選拔行長、副行長等管理崗位人才。成為一家銀行行長究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未來會有更多銀行公開選聘行長嗎?
兩銀行公開選聘行長
2月7日,A股上市銀行長沙銀行官方微信號發布公告稱,中共長沙市委決定面向全國範圍競爭性選拔長沙銀行行長1名。長沙銀行稱,此次選拔是為「進一步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優化完善企業班子結構,促進企業全面健康發展」。
此前,衡水銀行亦在2021年12月31日發布選聘公告,面向社會選聘總行高管2名,包括行長1名、主管公司業務條線副行長1名。衡水銀行同樣表示,公開選聘是為「為進一步加強衡水銀行領導班子建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推進衡水銀行健康快速發展」。
近年來,銀行開始面向社會公開選聘行長和其他高管,其中不乏一些上市銀行。如2020年4月,港股上市銀行天津銀行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選聘職業經理人,包括行長1名和副行長3名;2021年2月,同樣為H股上市銀行的渤海銀行面向社會公開選聘行長1名和副行長5名。
中新經緯梳理髮現,近年來公開選拔的銀行多為中小銀行。在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王劍輝看來,大行更多由國資控股,其高管人選主要受控股股東影響,在此前提下,其公開選聘高管的必要性和操作空間都相對有限。另外,大行在內部培養機制相對完善的情況下,長年積累下,人才儲備較為充足。
反觀中小銀行,王劍輝認為,不少中小行是新組建銀行或者經過後來重整,儘管多數也有國資控股,但其綜合管理能力相對較弱,本身選擇人才的餘地不大,在銀行的人才選拔過程中能夠提供的人力資源也不是很多。並且,中小銀行本身機構建立時間有限,在各方面積累經驗不夠豐富,因此,更多還需要靠市場渠道來補充。
不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公開選拔並不多見,這要看銀行選拔行長的訴求。比如當前銀行業非常注重人才附帶的資源,通過公開選拔,可以吸引有金融資源的行長加盟,這的確是一種思路。從業績出發,能夠提升銀行業績。
盤和林進一步強調,目前,這依然不是普遍現象,因為一般情況下,行長並非光有資源即可,如果銀行行長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多個部門協作,那麼銀行還是要從內部提拔來協調各部門關係,畢竟有人脈關係。他認為,公開選拔增多,可能客觀上表明,當前銀行逐步走向業績主導的經營模式。
行長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當然,很多人都關心到底成為銀行行長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符合哪些條件。通過梳理各銀行公告不難發現,其基本要求都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具備履職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能夠正常履職的身體條件等。
除了這些基本條件外,銀行還對候選人提出了一些其他要求,比如從業經驗、職務要求、年齡、學歷、從業記錄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從業經驗。如衡水銀行要求行長的基本資格條件為從事金融工作10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14年以上(其中從事金融工作7年以上)。而長沙銀行、天津銀行和渤海銀行均要求,從事金融工作8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從業4年以上)。
另外,不少銀行還對候選人擔任過的職務提出要求。長沙銀行要求累計擔任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省級分行主要業務部門正職、地市級分行行長,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業務部門正職、一級分行行長,或2021年末資產總額5千億左右的城市商業銀行總行高級管理人員及以上職務(任職時間計算到2022年1月30日)3年以上。
衡水銀行則要求累計擔任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省分行中層副職及以上職務(含相當職務),或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層副職及以上職務(含相當職務),或城市商業銀行總行副行長及以上職務(含相當職務)2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選聘條件中除了要求有金融工作或者相關經濟工作的經驗要求,對年齡也提出了一定要求。
對於行長的年齡,長沙銀行要求1971年1月30日以後出生,也就是不超過51歲。衡水銀行則要求年齡在50周歲以下。渤海銀行和天津銀行均要求年齡不超過53歲,特別優秀的可放寬到55周歲。
王劍輝告訴中新經緯,金融行業對從業時間有一定要求,在經歷至少一個完整的行業周期後,候選人的經驗和各方面才能夠算比較成熟。同時,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年齡段,各方面的管理經驗、心理狀態也相對穩定,融入新團隊相對容易。所以,這個年齡段也是選擇銀行高管的黃金年齡段,太年輕和年紀太大都有各自的弊端。
公開選聘會成主流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公開選聘行長和一些核心高管在中小銀行中開始出現,不過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仍比較罕見。大部分銀行目前選拔高管的方式,仍以內部提拔、跨行調任等為主。
王劍輝認為,市場化的渠道是企業市場化轉型的必然產物,未來會有更多銀行,甚至包括一些大中型銀行也會加入市場化人才選聘的行列中。
「銀行管理越來越職業化的背景下,確實為很多職業經理人提供了更多選擇。」王劍輝談道,隨著未來上市銀行的增加,上市公司走市場化招聘也是比較透明的做法,也會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公開選聘也會逐漸增多。
在盤和林看來,未來公開選聘的情況會增加,但並不能成為主導模式。「銀行內部培養機制依然是主流,內部培養一方面人才更加可靠,另一方面也可以穩定人心,防止人才流失,長期穩定的人才隊伍,對於銀行提升協同效率是有意義的。」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中新經緯指出,近幾年,銀行業以規模增長為導向的發展階段正在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依賴技術驅動和模式變革的精細化發展階段。特別是疫情之後,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提速。在這一過程中,行業馬太效應更加明顯,行業轉型過程中,中小銀行因為人才資源相對少而挑戰更大,特別是對於數字化、管理創新以及復合型人才比較稀缺。
於百程表示,通過引入高質量管理人才,從上到下驅動,是中小銀行進行業務轉型的重要一步。職業經理人是專門從事企業高層管理的中堅人才,具備良好的品德和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對銀行而言,從外部引入職業經理人可以打破原有的一些業務慣性束縛,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業務模式,可以更好貫徹戰略目標。當然,轉型過程中,也需要職業經理人結合公司的原有業務路徑,融入本地環境。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作者:魏薇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閱讀
《2021年信用卡行業發展報告》發布:信用卡App成為數字化轉型新抓手
重慶探索將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為數字銀行,螞蟻、小米、馬上消金誰將獲益?
大盤點!2021各大行信用卡業務之變!
銀保監中層人事版圖重構:55歲邢煒跨界執掌中銀協,選人用人三大趨勢漸顯
告別「規模為王」 信用卡酣戰「存量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0f0c4b77840075a3a841e4bedb12c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