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自虎嗅APP
(id:huxiu_com)
原標題 | 中國汽車,還能稱霸法國車市嗎?
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周到
哪些法國車,在中國賣得好?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已經沒法第一時間回答。畢竟在中國汽車市場,法系車已經是一個看似「漸行漸遠「的玩家。但如果我們把問題的主體轉換一下,變成「哪些中國電動車,在法國賣得好?」恐怕即使是很多汽車行業的內部人士,也沒法一下子給出正確答案。
在今年11月,法國賣得最好的5款電動車裡,有3款實際上來自中國。而除了國產Model 3和名爵MG4之外,達契亞一款名為「Spring」(春天)的電動車赫然在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款由雷諾-日產聯盟和東風集團的合資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打造的小型電動車,在2022年被AUTOBEST評為「2022年歐洲最值得購買車型」。同時,該車型還被Green NCAP評為年度最環保車型。
更重要的是,這款車在雷諾的老家——法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熱賣。在今年每月的榜單中,達契亞Spring全都守住了前五的位置。甚至在個別月份,這款車還力壓特斯拉Mdoel 3/Y「雙雄」,成為了銷冠。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這款在中國鮮為人知的電動車,在法國進入了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行列?達契亞的母公司——雷諾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近期法國政府對中國電動車發起的補貼調查,將會對這輛備受歡迎的電動車產生怎樣的影響?
01
法國人民,
為啥熱愛小型車?
前一陣,筆者前往法國進行了一周的考察,並詳細了解了該國的汽車消費習慣和場景。在交流中筆者發現,相比較更喜歡SUV這樣「大車」的中國人民,以「熱愛浪漫」著稱的法國人民,其實更喜歡搭載小排量發動機的中小型汽車。而其中的原因,來得非常「現實主義」。
簡單來說,就是小排量車確實省錢。除了眾所周知的燃油稅之外,法國政府對於小排量車制定了詳細的扶持政策。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該國針對大排量燃油車採取了「歧視」政策。
當前,法國燃油車的稅種包括車輛註冊稅(Carte Grise)和環保稅(Malus écologique)兩種。其中前者的計算是基於一個可以直譯為「財政馬力」(chevaux fiscaux,後文簡稱「CV」)的單位進行計算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單位是每個地區議會在參考了本地收入水平、車輛功率和環境影響等指標計算的。
能在法國擁有一輛大排量越野車,絕對是大戶人家了
舉例來說,人均收入更高,對於環保要求更嚴格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每個CV的稅率為51.2歐元。而在經濟相對落後且人口較少的科西嘉島,一個CV僅為27歐元,相差近1倍。
而環保稅則根據每公里碳排放額度計算,這就非常有意思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撰寫的《中國居民赴法國投資稅收指南》顯示,從2023年1月1日起,如果一輛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23克/公里,那麼環保稅額僅為50歐元。但如果排放值超過190克/公里,那麼該稅費將直接超過1萬歐元。
更可怕的是,要是你想在法國購買一輛真正的大馬力燃油車,那麼你的排放稅則會最高達到5萬歐元。對於法國人民來說,與其當「冤大頭」把真金白銀給到政府,不如「委屈」下自己,選擇一輛小排量汽車。
而在道路環境方面,法國城市只容得下小型車。相比較徹底被「打爛」的德國,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基本沒有遭遇戰火的洗禮,大多數城市保持了原本「古色古香」的風貌,因此市區內的街道往往非常狹窄。而就算這樣,許多街道的兩側往往淪為了當地居民的停車位,這導致通行車輛需要在夾縫中「生存」。
這條街道直通法國「長安街」——香榭麗舍大道
實際上就算是在首都巴黎,上圖這樣的街道也比比皆是。像香榭麗舍大道那樣能供坦克方陣閱兵的街道,可謂少之又少。在這種路況條件下,顯然選擇小型車更合適。
在電影《達文西密碼》中,男女主角逃脫法國警察追捕時駕駛的就是一輛經典的Smart。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型車維修起來相對便宜。由於街道狹窄且人均汽車保有量大的緣故,剮蹭可以說是大多數法國人民日常開車出行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巴黎這樣的城市,大量摩托車會在擁堵的車流中「鑽縫」行駛,撞歪乃至撞壞反光鏡的情況時有發生。而相比較更「愛惜」自己車輛的中國人民,法國人民對此相當隨性。
對此,大多數車主都將剮蹭默認為「正常切磋」,並對車輛身上的「傷口」自動視而不見,直到車上的損傷積累到一定程度,亦或是這輛車需要儘可能有個好賣相來出售時,他們才會將車送到修理廠或4S店進行維修。而這時,維修成本更低的小排量車顯然就更具優勢。
這樣傷痕累累的車,在法國不要太常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達契亞的Spring能夠在法國大賣。首先在尺寸上,這款車車長剛剛超過3.7米,寬度還不到1.6米,足以在狹窄的法國街道上遊刃有餘。而長度接近2.5米的軸距,也能在後排坐下2個成年人。
在性能層面,這款車的WLTP混合工況續航為230公里。而在WLTP的城市工況下,這款車的續航為305公里,足以滿足大多數人一周的城市通勤需求。而得益於容量才剛過25kWh的電池組,這款車可以藉助歐洲常見的街燈改造而成的充電樁充電。
更重要的是,這款車在法國可以享受5000歐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結合融資租賃方案,該車型每天的使用成本僅為6歐元,也就是一個月180歐元,還包括車險。
當然,這麼一款車17950歐元的價格和國內與之配置相仿的比亞迪海豚,確實高了不少。但大家要意識到,法國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383歐元。換言之,只要你在法國有份全職工作,就能開得起這輛車。
相比之下,比亞迪在歐洲市場中最便宜的車型——海豚,售價則接近3萬歐元。顯然這對於廣大法國工薪階層來說,售價就有點太高了。
於是,這就讓筆者不禁有些好奇:Spring這麼一款性價比之王,到底是怎麼被造出來的?
02
除了中國供應鏈,雷諾還玩明白了什麼?
今年,出海已經成為了中國汽車企業最重要的一步棋。今年上半年,中國正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在今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阿維塔和小鵬等中國汽車企業在歐洲車企的大本營——德國,向當地用戶、媒體和同行展示了自己的產品和技術。
但相比之下,雷諾在這方面的布局要來得更早。在6年前的2017年,雷諾-日產聯盟就和東風汽車合資成立了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公司,後者也成為了雷諾以中國為圓心向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的重要載體。在經歷了幾年研發後,該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了達契亞Spring,進而在預售期就獲得了超過4萬個訂單。
顯然,在雷諾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布局裡,中國供應鏈發揮了重要作用。雷諾中國董事長、CEO蘇偉銘在今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他正在推動該公司藉助「中國產業優勢+雷諾集團品牌優勢和歐洲渠道優勢」,來打開歐洲市場。而在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對外出口銷量就超過了5萬輛。
當前,雷諾正在與中國企業在供應鏈層面加強合作。今年7月,雷諾集團和吉利正式成立了一家,專注於在全球範圍內研發和生產混合動力總成和燃油動力總成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美公司正在評估對該公司的投資,未來還將推進其進行合成燃料與氫燃料技術的研發。要知道,沙特阿美可是擁有全球探明儲量最大油田的石油公司,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國際油價。
在推動中國供應鏈進入法國提升自身的本土化生產方面,雷諾也在與中國企業聯手。在2022年,該公司就和誕生於浙江寧波的敏實集團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包。
而在更早的2021年,雷諾還與中國的遠景動力合作,在法國臨近雷諾ElectriCity在杜埃、莫伯日和魯伊茲的生產基地附近合作建設了超級電池工廠。按照規劃,這家工廠在2024年的年產能將達到9GWh,到2030年將達到24GWh,這將在幫助雷諾實現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本土化生產的同時,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
當然了,除了與中國供應鏈的合作之外,雷諾在法國多年的運營和積累,才是幫助達契亞Spring這款車實現熱賣的核心原因。
大家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雷諾這個汽車品牌對於法國國家而言,其重要性和歷史存在感可能超過了紅旗品牌之於我國。
一方面,該公司在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1898年由路易·雷諾在巴黎郊區的布洛涅-比揚古創立後,雷諾發明了包括直檔變速器、全鋁發動機、電動車窗、定速巡航和渦輪增壓技術等在內的一系列技術,是法國的國家名片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雷諾有著一系列堪稱「實業救國」的義舉。例如,該公司設計並研發製造了堪稱一戰坦克「圖騰」的FT17坦克。要知道,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帶有旋轉炮塔的坦克,為今後全球的坦克研發奠定了標準。
美國知名軍事家喬治·S·巴頓將軍,在一戰時就曾指揮過裝備雷諾坦克的裝甲部隊
而另一方面,該公司通過多年的運營,已經在法國國內建立起了完整的銷售和服務體系。在穿行法國鄉村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幾乎時不時就能路過一家雷諾的經銷商或服務門店。最有意思的是,一些經銷商在汽車被發明前曾經負責售賣馬車,已經擁有了接近150年的歷史。
一家經銷商,歷史居然比車企還要長
通過漫長的發展和完善的布局,雷諾已經在法國消費者心目中構建起了堅實的品牌形象和用戶心智。在與車主的交流中,一位由北非移民到法國的雷諾車主就告訴筆者,他之所以選購雷諾的一大原因,便是該公司的服務網點不僅遍布法國,甚至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地區也有分布,「即使當我們開車回老家時,萬一出問題也很踏實」。
相比之下,剛剛進入歐洲開始賣車的中國汽車品牌,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03
寫在最後:
儘管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尤其是法國獲得了良好的銷量,但地區產業政策的影響正在成為影響未來的最大變數。當地時間12月14日,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法國,公布了補貼政策修訂後的合規電動汽車白名單。相比較過去,僅有65%的電動汽車有資格獲得補貼。這一下,直接就把前面提到的,該國11月電動車銷量前五里的三家,直接幹掉了。
據悉,法國政府在定義新的補貼名單時納入了新的參考維度,涵蓋電動汽車「生產、組裝和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即所謂的「碳足跡」。
這個標準制定得相當細緻,包含了用於製造或組裝汽車的鋼、鋁等材料的生產,電池的生產,車輛的總裝,以及從組裝地點到法國銷售地點的運輸排放。按照新規,一款電動汽車必須達到至少60分才有資格獲得補貼。
顯然,訪華時曾乘坐的中國車,對法國總統馬克龍造成了足夠的震撼。
這也就導致,在中國湖北生產的達契亞Spring(春天),在上海生產的Model 3以及名爵MG 4因為路途需要跨越半個地球,前景不太妙。
不過在筆者看來,基於雷諾在此前的布局,尤其是將中國供應鏈企業引入法國的策略,或將在短期內幫助該公司實現電動汽車的本土化生產,從而繼續銷售滿足該國補貼政策要求的電動車。
畢竟作為法國汽車工業的代表企業,雷諾手裡的牌可太多了。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法國「老頭樂」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