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3000公里、7000萬……來了解下這3個關鍵詞!

2020-03-23     蚌埠發布

一封感謝信,展現最優「營商環境」

「市稅務局全程服務,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真正地幫扶我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助力我們把總部遷入蚌埠,真正地把市裡營商環境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在此,我們企業由衷表示感謝和致敬。」近日,市委、市政府收到了一封來自安徽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感謝信。信中稱我市正在打造的「最優營商環境」,已讓企業真真切切地受益。

這封信隨即被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市委書記汪瑩純在批示中直接點贊:「市稅務局及高新區分局敢於擔當,積極作為,想企業所想,辦企業所需,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最優營商環境,值得表揚……」市長王誠作出批示充分肯定稅收工作:「……鼓勵全市政務系統學習先進,爭當為企業全程服務的標兵……」

近年來,我市深入持久地推進「四送一服」工程,實實在在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吸引了一批企業紛紛落戶。去年9月底,安徽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基於戰略規劃需要,將公司總部從珠海遷移至蚌埠高新區。從該公司遷入之日起,蚌埠市稅務局及高新區稅務局就啟動了全程服務,並指定專人對接企業。

去年年底,該公司財務部門找到高新區稅務局,反映有客戶因之前未付款沒有開發票,需要補開之前銷售的7000多萬元商品發票。可由於公司是跨省遷入蚌埠,原有的收入申報和開票數據在兩省的資料庫中都無法調出,開不出票就無法結算貨款,企業十分著急。

這種涉稅情況在我市尚屬首例,沒有經驗可循。

「該企業享受的政策一分不能少,我們一定盡全力支持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高新區稅務局局長秦輝向企業表態,並立即將此事向市局彙報。

蚌埠市稅務局當機立斷,啟動了「納稅人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局長楊傳森下達緊急「軍令」,要求相關部門、人員採取超常規措施,想辦法、出策略,不等、不拖、不觀望,加快推動問題解決,做好總部經濟納稅服務工作。市局分管副局長即刻領命,火速從多部門抽調業務骨幹組建了一支專家團隊,專門解決這一「疑難雜症」。

專家組進行了多次「會診」,「無先例可循」是難點所在,但助力企業脫困支持經濟發展又刻不容緩。市稅務局貨勞科負責人張貴勇等專家團隊成員一邊進行分析和系統測試,一邊向省稅務局貨物勞務稅處請示,多方努力,終於為企業找到「藥方」,開出了「定心丸」。

在得到「需屬地主管稅務機關確認此筆收入確已經申報也未開票,方可開具」的明確回復後,市稅務局派人迅速趕往企業遷出地進行核查,用了3天的時間完成信息核實。但考驗沒有結束,因稅率調整等原因,企業仍無法得到原稅率發票,市稅務局的專家團隊只能向軟體系統開發商進行反饋、向省局申請更改後台參數。打通層層關節後,今年年初,企業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發票,結算了貨款。這一系列的操作,前後一共只用了一周。

採訪手記:

「攻」「守」兼備,打通「任督二脈」

一封看似尋常的感謝信為何會引起市委書記、市長高度重視並相繼批示?

7天連續作戰、奔波3000公里、一張7000萬元的發票,稅務部門用「加速度」刷新了納稅人的辦稅體驗,體現的是雷厲風行、實幹快乾的工作狀態和敢於擔當、執著踏實的工作作風。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企業的發展壯大,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近期,我市各行各業更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千方百計謀發展,爭分奪秒搶進度,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深入開展的「四送一服」專項行動更是下功夫、出實招,重落實、優服務,打出「組合拳」,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加速劑」,切實為企業紓難解困,幫助企業破解「難點」、打通「堵點」,加快產能釋放。市稅務部門憑一張發票暖了企業的心,打的就是這套「組合拳」中的精妙一拳。

一招制勝,打通了「任督二脈」,這一拳妙就妙在平衡了「攻」與「守」、「敢」與「怕」的關係,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就是要找到這一平衡點。面對重點企業的訴求,稅務部門表現出了對規則的「怕」和「守」,嚴守政策和規則底線,不超越權限辦事,公正用權、依法用權,這是對權力的敬畏;同時,也沒有推諉,而是「敢」字當頭,拿出了敢闖敢試的勇氣和「釘釘子」的韌勁,該表態表態,該簽字簽字,學著做、試著做、探索做,將難點逐漸攻克,將難點干成亮點,主動當好「店小二」,敢於站在企業旁、善於圍著企業轉、甘於跟著企業跑,積極營造了有利於企業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陳瑤 圖片:劉晨 通訊員 李剛

編輯:侯 靖

校檢:謝祖武

監製:成 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zqMBHEBnkjnB-0zrW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