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國保」大盤點!你需要精鍊靠譜的指南

2019-07-09     南陵縣廣播電視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即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那你知道,南陵有哪些「國保」嗎?一起來看看吧。

牯牛山城址

牯牛山城址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城東3公里的籍山鎮先進村,北面緊依318國道,西南靠鄰205國道。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牯牛山城址是從商代聚落遺址逐步發展起來的古城,它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750米,面積約70萬平方米。古城由五個高台地組成,各台地間以水道相隔,相互獨立,水道約與外圍護城河溝通。文化堆積厚度約0.5—3米,護城河寬20—60米,環繞古城四周,並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古城設計合理,布局嚴謹,具有極強的防禦功能。

牯牛山城址是江南吳越地區迄今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址。它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填補吳越地區先秦史空白,對於研究吳越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有其重要的價值,特別是對探討它與大工山銅礦遺址和皖南土墩墓群之間的關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是一處西周至唐宋時期的集採礦與冶煉為一體的占地範圍廣大的古代礦冶遺址。大工山和鳳凰山都是皖南沿江東西走向的九華山脈的組成部分,它北接繁昌,西邊銅陵,南瀕青陽。在南陵縣西部的大工山和銅陵縣東部、北部新橋鄉鳳凰山一帶,多是海拔50米至300米的低矮山區,只有少數幾座山峰海拔400米以上,整個山區面積約600平方公里。

據省、市、縣文物部門自1984年開始的專題調查,在南陵縣大工山區的麻橋、桂山、工山、戴鎮、綠嶺、何灣、丫山的7個鄉和銅縣的新橋、朱村、金山、銅山、西湖、董店等鄉鎮以及銅陵郊區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古代採掘銅礦和冶煉礦石的遺址,是我國南方地區繼湖北大冶、湖南麻陽等地發現古銅礦遺址之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該遺址經過文物考古部門多年來的調查、發掘,不僅獲得大量科研成果,並於1996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皖南土墩墓群

皖南土墩墓群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繁昌縣,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萬牛山土墩墓群組成,為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至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墓群。

千峰山土墩墓群位於安徽省南陵縣與涇縣交界的葛林鄉,是商周時期當地土著居民的公共墓地。現存墓葬995座,分布面積13平方公里。隨葬品有印紋硬陶、原始青瓷器、青銅器以及採礦、煉銅的生產工具和銅等。這片墓葬及其出土文物集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萬牛山土墩墓群位於安徽省繁昌縣東南平鋪、新林兩鄉,與南陵縣家發鄉分布的土墩墓群連成一片,為另一片西周至春秋的士著公共墓地,面積約為6平方公里。墓葬為平地掩埋,堆土壘墓的葬俗為吳文化特徵之一。出土文物有印紋硬陶罐、紡輪,原始青瓷豆、罐,青銅蓋罐、鼎、劍等,與湖熟文化晚期遺存相同,反映了當地土著居民的文化面貌,是研究吳越文化的重要資料。

來源:今日蕪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t4S_GsBmyVoG_1ZT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