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全獎考入哈佛,她曾說學成歸來,卻遠嫁國外,還留下很多思考

2019-10-18     敬雯老師

「別人家的孩子」,這是一個讓無數孩子悲憤欲絕,讓無數家長趨之若鶩的話題。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卻又是很多人最好走的路。然而在這條路上,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甚至被深深地被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影響。

有這樣一位女孩,她因全獎考入哈佛大學成為了風靡一時的人物,她離開時曾說學成歸來。然而多年後,她卻選擇了遠嫁國外。雖然她已出國多年,但是一本關於她的書籍,至今還被一些家長奉為寶典。這位看似有些傳奇的女孩,就是20年前的爆款人物劉亦婷。

如果光說劉亦婷的名字,或許已被一些人忘記。然而如果在她的名字前面再加上哈佛女孩,必然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因為《哈佛女孩劉亦婷》曾被當時的學校以及老師,甚至家長所膜拜。而膜拜下的學生,現如今都已為人父母,正培養自己的孩子。

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在我國掀起了一場「留學熱」。然而要進入外國的名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她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的方式進入了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因此,她的名字就成為了那個時代留學的符號。

劉亦婷,是成都外國語學校1996級的學生,在1999年的時候被哈佛大學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瞬間引發了全國的關注和熱議。考入哈佛大學已讓人羨慕,而她之後的事更是讓人意想不到。

在劉亦婷考入哈佛後,她的母親以她為原型寫了一本書名叫《哈佛女孩劉亦婷》。書中記錄了劉亦婷從小的習慣和教育方式,同時由於時代的特殊性,《哈佛女孩劉亦婷》一經出版,便引發了搶購。這本書在當時有多火呢?這本書不僅創下了近200萬冊的銷售記錄,而且在當時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將其視為育兒寶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劉亦婷一樣,考入哈佛大學。

在出國之前,備受追捧的劉亦婷曾接受過新聞媒體的採訪。在採訪中劉亦婷表示「等我學成,一定服務祖國。」在哈佛大學劉亦婷學習的是應用數學與經濟專業,並在這裡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儘管遠在國外,但那時的劉亦婷在國內還是頗具名氣。就在人們等待她歸來時,她卻選擇了留在國外。在國外劉亦婷做過三段短期的實習,分別是在波士頓諮詢、百事可樂和一家對沖基金公司。隨後自己出來打拚,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她並沒有在國外打出一片天地。好在此時的她與她的哈佛校友斯科特·桑布魯相戀,並牽手在一起。因此,劉亦婷也順利拿到了美國綠卡,從此定居美國,加入了美國國籍。

劉亦婷這個名字風靡的時代已經遠去,然而受她影響的人,現在都已為人父母。子女的教育,向來是家庭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因而,也就有不少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在父母的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自己家的孩子學習的榜樣。

向別人學習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子女的教育上還是依樣畫葫蘆的學習卻不是一件好事。就拿《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來說,書中仔細規劃了劉亦婷的成長時刻表:多大要學會爬、多大要學會走路、多大要會說話、多大要會幾位數的算術……什麼都規劃了,有用嗎?什麼都規劃好了並沒有什麼用。不僅沒有用,而且還會讓自己的孩子失去創新能力,就只知道按部就班。因此,在子女的教育上,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有不足,也要看到優點,而不是只讓他們向別人學習。通過向別人學習取得的進步,遠沒有自我努力的進步大。

如今再看劉亦婷,其實她並沒有當時媒體鼓吹的那樣厲害。當時劉亦婷選擇了11所大學,最終發出通知書的卻只有4所大學。而在她被哈佛錄取這件事上,有著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推薦人拉瑞。因此,我們與其讓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還不如為自己的孩子多創造一些機會,多創造一些幸運。

《哈佛女孩劉亦婷》中曾經提及,劉亦婷對祖國當時的貧窮落後痛心不已,並表示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然而最終的劉亦婷卻留在了國外。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選擇,任何一種選擇都應得到尊重。不過,現在再回想這本教育界的心靈雞湯,多少還是有一些諷刺。不是考入清華、北大或者留學哈佛才是人才,真正的人才是能在實際的工作中作出應有的貢獻,並且能有責任和擔當。對子女的教育,不能只追求成績,而是要追求成才並且還能夠有擔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rrW5G0BMH2_cNUgT-B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