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齊文化博物館的那些石刻

2019-12-18     掌上臨淄

作者:由依的旅程

本來在齊文化博物館中看到這個展館由依也是有些詫異的,雖然知道自古各種石刻都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室內要怎麼展出呢?當然展廳的門口木牌也有說明這是室內展廳自然也是有室外展廳的(但是沒有找到),但是記憶中石刻大都刻在整石上或是比較巨大的,要如何才能在室內提供很好的保護呢?帶著這些疑問由依慢慢走入了石刻展廳。


首先看到的是佛教造像類石刻,通俗點說就是和佛教有關的佛像等,因為涉及了太多專業名詞如果有錯誤還請小夥伴們多多包涵。經幢,幢讀作chuang二聲,幢本是指的木桿/竹竿加上絲織物的組合,就像是我們現在的旗幟一樣,後來為了使上面記載的佛經保存更久便刻在 石柱 上,雕刻內容多為「陀羅尼經」便叫做經幢了。經幢多為六角或八角形,展出的便是個八角形經幢,可以看到每個面都刻了一尊佛像。

這是一尊蓮花型佛座。佛座是佛像的底座,其中蓮花座是最為常見的了,其他比較少見的還有蒲團座、鳥獸座、靈獸座、佛台座等,是安放佛像的地方,畢竟把佛像直接放在地上好像有些不太妥當。

獅子 並不是我們的原始居民,而是漢朝才傳入我國的一種形象,因為是少見的外來物所以對其描述的想像大於本尊了,所以石獅子才是這樣一幅外貌。石獅子本身便是伴隨佛教一起發揚光大的,雖然現在並不多見了但是古時寺院門口基本都會有的,一般公獅腳下為球象徵權力,而母獅腳下為小 獅子象徵子嗣。

前面看到的經幢是僅有佛刻像的,而更多經幢是還刻有經文的,不過時間久遠風吹日曬再加上人為損壞已經看不太清了,同樣慘遭損毀的還有各種佛像,所以也有個別展品是用圖片形式展出的。

佛像雖然同一時期面貌相似但是體態手勢各不相同,因為佛教中不同手勢是代表不同意義的,博物館也為我們介紹了幾種,其中觸地印又叫降魔印,表示降服魔眾;禪定印表示禪思,使內心安定;說法印又叫轉印,表現佛陀與 鹿野 初轉狀態;施無畏印表示佛教的大慈,可以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懼;與願印意思是給予眾生願望滿足;智拳印表示消滅無名煩惱得到佛祖智慧。

當然既然是佛造像展廳也缺不了各種佛造像,其實縱觀歷史無論是什麼文化都會慢慢與本地文化交融發生改變,佛造像的外形也是慢慢變化的,越來越接近 中國 人臉型外貌,也變得越來越能被大眾接受。

看完佛造像就該看看漢畫像石了,畫像石通俗點說就是陵墓裝飾石,有些是牆壁有些是墓門,其描繪內容包含了日常生活、出行禮儀、婚喪嫁娶、歷史故事、神仙傳說,所以對於我們研究歷史其實是非常有意義的,不過畫像石可以算是陵墓建築的一部分很多人會有所忌諱。

門楣就是正門上方門框的橫樑,而且不是平民百姓可以用的東西,所以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勇士擊劍和斗獸描繪的就是日常生活了,神鳥神獸顯然描繪的是人們對於神仙的想像和嚮往,相比於暴露在外的壁畫和繪畫,畫像石因其材質堅固少有人接觸所以保存的相對完好些。

當然也有保存更為完好的連墓門也保存下來的,可能也有小夥伴好奇為什麼門上總有個羊頭圖案,因古代現有羊字後有祥字,所以羊一直代表著吉祥如意,在傳統建築上也是多次出現的,墓門上的羊便是祈求死者安詳的意思。

記得看關於古墓的小說電視劇總是說墓門多麼高大雄偉壯觀難以置信,但是看到實物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置信,反而就像是很多石房子遺蹟中的房門一樣,只不多多了許多細小的花紋而已。當然這和古墓的層次也是有關係的,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秦始皇陵揭開神秘面紗。

最後的這塊奇怪花紋的石頭小夥伴們猜猜看是什麼呢?圖片說明介紹這是一塊奇怪的隕石,上面陰刻的花紋至今都不清楚是什麼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q1iF28BMH2_cNUguCQc.html














火紅的黨旗

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