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寒冬時節,天氣驟冷。泉城濟南,一場問政問需問計活動讓各行各業幹事創業、聚力發展的熱情高漲。
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去年12月以來,濟南市開展了「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全面走訪市民、服務對象、重點群體,廣泛徵集社會各界對全市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營商環境、民生改善等方面工作的意見建議,深入查擺我市各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有針對性地謀劃好今年各項工作,推動省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一座城市而言,服務群眾是本責、推動發展是目的。開展「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不僅是貫徹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踐化和具體化,也是建立完善城市現代治理體系的積極探索。活動恰似冬日送暖的春風,吹開了人們心頭的思想之花,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更加飽滿,追逐夢想的腳步更加堅定,省會跨越崛起的路子越走越寬。
面向社會各界問政問需問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變「管與被管」為「共同參與」,變「官本位」為「民本位」,變「單一直線」的行政管理為多元化多維度的共同治理。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對表「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讓濟南這個山東經濟的龍頭揚起來」的工作要求,緊緊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機遇,圍繞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各項工作部署,我市集中開展了「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
開門納諫,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由市委督查室負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12345市民服務熱線協助,分別開展企業滿意度調查和市民滿意度調查;由市委政研室、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分別負責,通過集中座談、個別訪談等方式,徵求市委智庫專家、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對我市的意見建議;由市政府辦公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營經濟局分別負責,梳理社會各界通過12345熱線、「濟企通」平台、「遍訪民企」活動等渠道提出的對濟南發展的意見建議;由市國資委徵求市管國有企業在國企改革、產業發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優化發展環境和城市建設方面的意見建議;由市委組織部負責,通過函詢、座談等方式,徵求駐我市的「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長江學者」「泰山學者」「國家傑青」等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入選人才和高層次專家對我市經濟發展、人才引進、創新創業環境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全面走訪,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全市堅持「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走進基層、貼近群眾,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廣泛聽取群眾對省會建設發展的意見建議,全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將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愛送到群眾心坎上。各區縣組織各級幹部採取邀請座談、上門走訪等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帶著感情、帶著責任遍訪轄區居民,面對面、心貼心、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確保做到全覆蓋。市直各部門(單位)通過主動上門、電話訪談、網絡溝通等多種方式,認真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切實解決其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服務對象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同時,面對面徵求上級部門對省會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改善、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工作的意見建議,爭取上級部門(單位)的更大關心和支持。各級領導幹部紮實開展好各項走訪慰問活動,真情實意送溫暖、獻愛心,認真聽取意見建議,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自我剖析,查找問題短板。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門和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負責,對照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有關要求,全面梳理各自工作領域存在的制度建設層面的問題。各區縣認真開展調研,從加強制度建設、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形成對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
聽真話、聽實話、聽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解急事、解難事、解企業和群眾最盼最需的事……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堅持開門聽意見、進門問需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在全市上下掀起了為省會發展獻計獻策的熱潮。
讓企業和市民為城市打分
「城市考卷」上只有充分體現市民的「批註」,才能得出一個城市真正的分數。在「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中,我市開展了企業滿意度和市民滿意度兩項調查。
開展企業滿意度調查。依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和「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權威指標體系,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角度,按照簡便易行、評價客觀等原則設計企業滿意指數調查指標體系,包括9個方面30項指標。經匯總統計,1399家樣本企業總體滿意指數為98.11分。從調查結果看,市內企業對我市營商環境總體滿意率較高,充分證明我市推進「一次辦成」「在泉城,全辦成」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開展市民滿意度調查。研究設計18項指標,開展抽樣問卷調查,了解省直部門幹部、區縣街鎮幹部、普通市民對我市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工作的滿意度,同時徵求相關意見建議。調查共匯總有效樣本5593份。經統計,治安狀況、掃黑除惡、基礎設施建設在調查問卷所列的18項指標滿意度中位居前三。在經濟發展和營商環境方面,黨政機關為民服務態度、經濟發展滿意度、黨政機關為民服務效率滿意度位居前三。在城市建設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夜間亮化、城市衛生滿意度位居前三。在民生改善方面,治安狀況、掃黑除惡、中小學幼兒園規劃滿意度位居前三。
調查發現,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升融資服務水平是廣大企業的迫切訴求。物業管理、交通治理、夜間經濟發展、便民市場和早餐供應點建設等,是市民訴求較多的領域,期望相關部門聚焦發力。
讓市民參與,變生硬的「物理碰撞」為包容的「化學調和」,變自拉自唱的「獨角戲」為鼓樂齊鳴的「大合唱」,由「利益個體」轉化為「血肉共同體」,這樣的「城市肌體」才能協調運轉、健康成長、異彩紛呈。
匯聚城市發展的「金點子」
城市的事情,就應該讓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拿主意」。通過開展「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收穫了一大批有思考、有深度、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催生了一系列新觀念、新方法、新思路。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濟南來說是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市委智庫專家提出,要把探索濟南與齊河跨區域一體化發展機製作為落實「黃河戰略」的突破口,統籌推進黃河兩岸的生態保護和濕地建設,開啟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實踐。建議建立濟齊一體化發展的多層次協商機制,高標準謀劃建設濟齊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探索政策、制度與項目創新。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市委智庫專家提出,目前我市存在著人才政策覆蓋面偏窄、認定門檻較高、偏好「學術型」人才的問題,難以適應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企業迫切需要的中層管理人才、經濟金融類人才,以及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迫切需要的信息技術類人才,較難享受到各類優惠補貼。建議進一步擴大人才政策覆蓋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供更精準的人才政策供給。
揚起龍頭,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是省會應有的使命擔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建議,充分發揮濟南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高質量提升製造業產業結構層次,用好資源稟賦優勢,發揮產業發展專長,強化產業統籌布局,更好發揮對全省發展的輻射功能、溢出效應和帶動作用。
城市建設,關乎城市形象,也關乎民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議,在擴面、提質、兜底上下更大功夫,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加大軌道交通、機場等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加快環衛設施更新換代,加大揚塵治理力度,讓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體育賽事,對提升城市影響力、美譽度具有重要作用。省體育局建議,在突出城市標識度方面狠下功夫,多舉辦重大國際、國內體育賽事,擴大國內外影響,提高濟南知名度。
濟萊行政區劃調整,為區域融合發展帶來新機遇。萊蕪高新區建議,強化對濟南「南翼」的扶持,加快編制包括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在內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南翼」專項規劃,明確產業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區布局,實現產業對接、規劃銜接、一體發展,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相互支持的發展格局,加快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引領優勢。
把意見建議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效
對一座城市而言,建設,需要破舊立新;管理,需要尊重規律。開展「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踐行現代城市管理理念,這既是對城市管理規律性的尊重,是一種理性的回歸,也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創新的必然要求。
活動不僅收到了實際效果,也得到各方讚譽。大家普遍反映,這次活動是一次作風大檢閱、工作大改進,既直面了問題短板,又找到了破解之法,為推動濟南跨越發展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活動中,社會各界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涵蓋了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生態治理、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為市委、市政府謀劃今後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決策參考。全市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了咬定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不動搖的信心,匯聚了幹事創業、跨越趕超的磅礴力量。
拉近了距離,密切了感情。通過廣泛走訪泉城市民、服務對象、重點群體,了解了企業、市民的迫切需求,也讓全市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懷,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找准了方向,激發了幹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通過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了解了社會各界對濟南的期盼,進一步強化了全市上下走在前列、揚起龍頭的使命擔當,增強了敢與強者拼、敢與勇者爭、敢與高者攀、敢與快者賽的決心,必將形成雷厲風行、快乾實幹的生動局面。
開展「省會建設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活動,關鍵在於成果運用、指導實踐、促進發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問計後,該怎樣「謀與動」,以回應各界關心關懷和全市人民的熱切期盼?
記者了解到,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建議,已經轉化為市委制定《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文件和謀劃今年各項工作的重要參考。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還將進一步梳理分析,將一些好的意見建議提報市委、市政府研究。
奮進的濟南,處處生機勃發。市委經濟工作暨「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大會明確了2020年的濟南藍圖——大力推進「1+495」工作體系,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站在歲末年初的節點,全市各界用激情奏響了省會走在前列、揚起龍頭的大合唱。展望未來,濟南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oOxiW8BMH2_cNUglC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