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經說過「哪個男子不好鍾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在學生階段,讓老師和家長比較頭疼的就是早戀現象。現在在很多學校,學生的早戀現象越來越多了。家長或者老師來進行強制管理,也很難管理。有些學生甚至有逆反心理:我就是要談戀愛。
對於早戀問題,在很多大人的眼中,覺得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可以給自己的青春生涯帶來美好的回憶。但是在有些大人眼中,早戀是絕對不能發生的,因為在學生階段,就應該要好好學習,不應該動這些心思。
在做諮詢的過程中,其中有一個來訪者就是因為早戀問題來進行諮詢的。家長覺得自己怎麼勸孩子不要早戀,但是孩子偏偏要早戀;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干涉太多,自己早戀也不會發生太過越界的事情。兩個人的矛盾直接升級到頂峰,見面了就會發生爭執。
關於早戀問題,其實作為家長一方,還是作為孩子一方,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父母畢竟是站在長遠的角度去思考的,而孩子沒有考慮那麼長遠,僅限於當前自己的情緒衝動。
諮詢師從情感心理學角度,來幫助來訪者和來訪者的家長重新認識關於早戀的問題。
早戀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活動。幼兒園的男生女生牽手,我們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到了初中、高中階段的男生女生牽手了,就立馬覺得他們在談戀愛。因為隨著人的身體發育,到了初中階段,男生女生的第二性徵開始發展,這時候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就會逐漸去接近異性,並產生相互之間的愛慕。
早戀的行為不能越界。如何來定義早戀狀況?男同學和女同學可以正常交往,但是彼此之間不要有身體的過分接觸。因為學生對於有些行為的發生,完全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最後還是學校和父母來進行收場。
不要直接把早戀現象扼殺在搖籃之中。很多家長在學生階段,一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早戀現象,就會情緒衝動,立馬出面進行強制阻止。其實這種強制阻止會讓自己的孩子出現情感的被動,長大之後,在應該談戀愛的時間段,會對感情產生一種畏懼之情。所以現在很多的剩男剩女現象,也是引發我們反思。
孩子和家長安靜坐下來談早戀事件。孩子和家長在面對早戀現象,往往基本都是衝突的,能夠做到很民主或者支持孩子早戀的父母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雙方坐下來,把早戀的這個事情說清楚。家長把早戀的好處和壞處都說給孩子聽,孩子也需要把自己對於早戀的態度告訴家長,這樣雙方基於彼此信任的前提下,能夠很好處理早戀問題。
對於孩子早戀問題,不要覺得就是洪水猛獸,或者置之不理。作為家長,作為老師,要客觀去面對孩子早戀問題,畢竟都是過來人。不要把這個事件看待很嚴重,看嚴重了,孩子內心是緊張的,是焦慮的,對於人格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如果兩個人能夠早戀,在不越界的前提下,彼此督促彼此去認真學習,上進,這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當其中一位成績比較差,一位成績比較好。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把成績搞上來。一起相約報考哪一所大學,一起規劃彼此的美好未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關注消極面,會看到更多不好的層面,所以多去看待一件事的積極面,從積極面去體現生活的美好,去發現彼此的成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