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陰影下的礦山整合

2020-02-28     石材生意圈

放眼全國乃至全球的石材資源,五蓮算是特殊的一個產地,具有兩大特點:儲量豐富(遠景儲量20。87億立方米)、品種單一。隨著環保主義思潮席捲全球,不僅已開發國家對礦石類資源開採限制嚴格,我國也走過改革初期粗放式發展的思路,嚴肅准入機制,大量關停礦山。

擁有長期政策支持且儲量豐富品質穩定的採礦區變得奇貨可居。占據當地半壁江山的五蓮紅成為資本追逐的獵物。聚焦這個山東半島近海地帶的山城,地下孕育著五蓮花、五蓮紅兩大礦山資源,為什麼儲量最大的五蓮花未入資本之眼,而屈居第二的五蓮紅卻成為資本的盛宴之選。

第一,花崗岩的盤子太大,想要達到絕對掌握需要的資本過於龐大,相應的風險也讓投資人卻步。從洪凝鎮以南至石場針的綿延山區是五蓮花開採的主戰場,在這裡礦山相鄰,遍地為坑,大大小小的礦山有127座。即使在國土資源部門通過高額稅收壓制礦山合併整合後,依然有近百座具有合法開採手續的礦山。以單座礦山800萬的保守估值計算,需要8億元之巨,加上收購過程必然會導致的溢價,至少需要10億的準備金。

第二,五蓮紅花色明顯勝過五蓮花,特別是高檔裝修中需要的拋光面,五蓮紅的效果艷驚四座。從2007年開始,礦山資本炒家入場,採取高額溢價的手段,收購礦體優質的五蓮紅礦山,之後陸續兼并附近的中小礦坑,整合化一,打造龐大的五蓮紅開採平台。目前,五蓮紅80%以上的儲量已經被控制,無論從市場占有率還是荒料定價權來講,礦山都已經徹底淪入資本之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jU0-HABnkjnB-0z4Weq.html














石雕龍頭龜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