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症狀特殊!女子赴美探親,每天散步購物未戴口罩,回國後確診

2020-04-07     平安吉林

今天下午

北京市通報昨天確診的

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相關情況

一些細節值得我們警惕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說,4月5日,北京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

某女,退休人員。自述1月17日前往美國紐約探親,與其丈夫、兒子共同居住。1月18日至3月13日每日到室外散步,併到附近的華人超市購物,外出未戴口罩。

她的兒子在當地上學,3月8日至3月13日曾到法國和英國旅遊。

3月20日,母子二人從美國紐約出發,經日本東京轉乘全日空NH961航班飛往北京,3月22日抵京。

母子二人在登機和離機時體溫檢測無異常,經海關檢疫入境,健康申報無異常,遂轉運至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

3月22日至4月3日,該女士大便次數明顯增加,但性狀無改變,身體無其他異常情況。

4月3日隔離觀察點採集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主動檢測,結果呈陽性,當晚由120急救車轉運至小湯山醫院隔離治療。

結合患者境外旅居史、肺部影像、血液檢查等診斷依據,4月5日被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該病例首發症狀為非呼吸系統症狀,且症狀不典型,未引起患者重視,但患者能積極配合隔離點工作人員開展篩查,進行核酸檢測,發現了陽性結果。

再次提示大家,在醫學觀察期間出現任何身體異常,均要及時、如實報告,並主動配合隔離點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篩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減少傳染病傳播風險。

今天

王辰院士的一段提醒刷屏:

別以為已經勝利

大家只是對新冠缺乏想像力

4月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武漢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研究中心」落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採訪,談當前的疫情發展態勢和疫情帶來的思考,乾貨很多,值得認真研讀。

核心觀點如下:

1.通過這次大疫,我們民族必須增長的智慧,就是對醫學科技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的抗疫戰,主要打的是社會組織的仗,而非科技仗。

我們應該少一些說漂亮話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靜、頭腦清醒、行動穩健迅捷的科學家

2.我國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顯,但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對其傳播規律也缺乏想像力,所以還不是歇口氣的時候,還要對疫情是否反覆保持足夠警惕。

3.一些西方國家施行實質性的「群體免疫」策略,以犧牲年老體弱者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人群整體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後能夠放心打開國門。

我國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棄一個患者,後期可能面臨被動局面,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國際交流和開放帶來不利影響。

4.我們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的一個最重大的問題,就是必須把臨床和預防高度結合起來,這才是人間正道。

世界上的經驗、社會發展的經驗都證實,概莫能外。重視什麼就把什麼獨立出來的管理體系,容易變成一種畫地為牢的局面,其結果就是獨木難支。

5.中央防疫領導小組已經明確提出,各地尤其是重點疫區,要通過核酸及血清抗體檢測進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

其中,通過核酸檢測可以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通過抗體檢測可以反映人群的免疫水平;兩者結合可以對病毒規律和疫情走向有一個科學的評估,對於疫情防控有著深遠意義。

來源:北京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he6U3EBfwtFQPkd2z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