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主題演唱會的成功,既可以作為劇集IP商業化模式變革的範例,具備著一定的可複製性,又在阿里文娛生態緊密協同的實操中,體現出「多場景聯動」的優越性和不可複製性。它既指向著熱門劇集的價值回流、文娛IP的長尾效應創造,也指向著現場娛樂的未來增量。
作者 | 周亞波
「上山容易下山難。」火爆了整個五一檔的《山河令》主題演唱會再一次讓人感慨這部劇的頂級售後。
5月4日晚,《山河令》主題演唱會行至尾聲,一曲《天問》結束,周子舒(張哲瀚)與溫客行(龔俊)兩人相擁,正式為驚艷了整個春天的《山河令》畫上圓滿的句號。當然,5月3日、4日在蘇州奧體中心舉辦的兩場「生來知己」《山河令》主題演唱會,令人尖叫的點遠不止這一處。
時間範圍擴大,五一長假還恰逢《山河令》劇集的非會員收官。儘管超前點播大結局早已在3月23日呈現,但劇集排播上的結局與戲外甜點所搭建的輪迴,仍然讓這兩場演唱會儀式感十足。
儀式感不僅僅在時間的銜接上,更在於演唱會每一處誠意滿滿的細節。連續兩天,張哲瀚、龔俊、周也、馬聞遠等《山河令》的17位演員均著戲服亮相,同赴山河之約;而在舞台的呈現上,不論是視覺設計、硬體設施還是節目編排,《山河令》主題演唱會都體現出了對觀眾的無限寵愛和充分尊重。
更重要的是,從某種意義上,《山河令》主題演唱會不僅是一場回饋粉絲的頂級售後「彙報演出」,同時也是疫情以來國內首場最大規模的線下OST演唱會。一方面,作為主辦方,大麥在藝人邀請、項目報批、內容製作、演出宣發、票務銷售、現場服務的全鏈路落地工作在整個籌備和呈現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另一方面,不論是優酷輸出劇集IP,還是蝦米影視音樂製作原聲OST《錦書來》,抑或是大麥擔綱主辦、全鏈路工作的落地——能夠在短時間內組織起疫情後的首場大型OST演唱會,也繼續展現著阿里文娛內部的整體協調能力,也就是IP「內循環」能力。
在這個視角下,《山河令》主題演唱會的成功,既可以作為劇集IP商業化模式變革的範例,具備著一定的可複製性,又在阿里文娛生態緊密協同的實操中,體現出「多場景聯動」的優越性和不可複製性。它既指向著熱門劇集的價值回流、文娛IP的長尾效應創造,也指向著現場娛樂的未來增量。
01 | 突破
60萬人次參與搶票,近1.3萬張票在14秒內被一搶而空。與此同時,《山河令》演唱會還為五一蘇州旅遊再添熱度。飛豬平台上,蘇州搜索熱度立即同比大漲超620%,蘇州酒店預訂量同比漲超160%。5月3、4日演唱會期間,蘇州奧體中心體育館周邊多家酒店一房難求。
極高的人氣背後必然是更高的預期和更嚴峻的挑戰。作為為數不多的「劇集演唱會」實踐,《山河令》既需要承接此類演唱會的特殊性,完成與劇集的自然連接,又需要在舞台表達本身上完成自我突破。
大麥副總裁、蝦米影視音樂負責人尹亮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不同於傳統的演唱會,本場演唱是一場全陣容、趣互動、強體驗的IP晚會。
首先,《山河令》演唱會主要演員全部到場,全陣容出席;其次,其他演唱會都是只有歌手或者拼盤,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核心的主題,而這次《山河令》演唱會的主題「生來知己」則是緊扣劇集本身的主題,所有的內容設計都是為了還原和詮釋「知己」的狀態。
此外,為了與劇集內容更好地承接,演唱會當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採用了演員的原聲獨白作為引子,來「引出這首歌的表演」。其中,《天涯客》從張哲瀚、龔俊原聲獨白引入,配以民樂團現場演奏,從周子舒、溫客行的視角詮釋了整個山河令的武俠江湖;葉里演唱的《落心》以破繭成蝶為視覺背景,詮釋了顧湘從江湖紛爭的漩渦中飛出逐漸蛻變的過程。
為提升現場質感,演唱會還專門邀請了13人的現場樂隊,每個篇章VCR部分匹配的音樂也從整體上加入了民樂團。
舞美的「古風設計」,目的也是能讓劇粉們「秒懂」,歌手獨唱時舞台呈現的背景表演和視覺製作,也都與劇情相關。
例如,《醉江月》是曹蔚寧和阿湘的甜蜜向的歌曲,視覺上會呈現更多的色彩;《緣滅》保留了奈何橋的片段;《望天涯》結合了二次元漫畫創作;《落心》「破繭成蝶」的視覺呈現,試圖表現阿湘從江湖紛爭的漩渦中飛出來忠於自己內心的過程。此外,簪子、扇子、軟劍能讓觀眾充分回憶起追劇記憶的元素也被運用在了舞台呈現上。
整場演唱會被分成了「相見恨晚幸未晚」「孤翼隻影向誰去」「幸得君心似我心」三大篇章,古橋、桃林、屏風高度還原劇中場景,視覺展示的目的在「人景相依,情景交融」,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是屬於《山河令》」的演唱會。
這些設置也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看見」。演唱會當中,「溫周第一次見面的橋」承擔著舞台一級台和二級台的銜接的作用,兼具著功能性和儀式感。5月3日開場後最初的尖叫,就源於張哲瀚飾演的周子舒也在橋的位置出現,這不僅僅是溫周的初見,也是許多觀眾與《山河令》的初見。
此外,為方便表演,舞台旁的副屏被設置為了可升降狀態。而背屏當中做的大屏開合、景深和燈光燈光的設置,則為阿湘(周也)、曹蔚寧(馬聞遠)大婚場景準備,劇中的意難平在演唱會的「番外」當中得到了圓滿,對副線CP的誠意令觀眾動容。
《山河令》主題演唱會的整體燈光也區別於常規的演唱會。在設計當中,左側的樂隊區域和右側的「觀演區」形成了呼應,主創們在台上的互動過程,可以清晰地被觀眾們看到。在這種設置下,不僅追光要做到全自動跟人,也需要保證舞台上的每個區域範圍內都有表演光。
可以說,無論是從內容設計、服化造型,還有從硬體設置和舞美呈現上,《山河令》主題演唱會都做到了全方位的突破。
02 | 互動
「誠意」、「尊重」也是觀眾評價《山河令》演唱會時最多被提及的關鍵詞,蘊藏著眾多巧思的互動環節正體現了演唱會與觀眾之間的雙向奔赴。
與舞台、燈光對應的是,主創們在形象上也都需要儘可能還原劇集。事實上,演唱會進行的兩天當中,微博、豆瓣等社交網絡一直熱轉著劇集截圖與演唱會的「高還原度對比」,演唱會和劇集的熱度都在持續發酵。多個微博熱搜當中,不少粉絲都表示,演唱會「讓自己回到了追劇的時候」。
尹亮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演唱會所呈現出來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基於大麥和優酷整個團隊對於這部劇的思考和對粉絲需求的調研。山人們既然集結在這裡來看我們的演出,我們就希望能最大程度地讓大家回到故事中去,還原劇中的狀態。」
回到故事中去,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讓所有的主創穿上戲服。據介紹,服裝造型和化妝老師也都是劇里的原班人馬。一定意義上,這是一場專屬於《山河令》IP的演唱會,是一場具備著開創性的「身著戲服表演的OST演唱會」。在這場演唱會上,「表演者」就是劇中的角色,比起「張哲瀚和龔俊」,他們更是「周子舒和溫客行」。
古裝服飾的複雜程度讓藝人的平均上妝時間超過三小時,彩排的環節幾乎無法完成。為了應對複雜的狀況,主辦方為「一家五口」每人每天備了兩套戲服,演唱會過程中還會換裝,以適應不同表演環節的需要。
一些原本劇組使用了但無法在演唱會使用的道具,主辦方也儘可能進行了升級改造。例如鬼谷大婚的呈現,劇中鬼谷的舞美稿無法呈現在高解析度的大屏當中,視覺製作的團隊便重新手繪了一張鬼谷大婚的畫面,並做成動態版,用於還原湘寧大婚畫面。
這些還原工作,成為了演唱會與觀眾互動環節的一種。劇中的名場面呈現、主創們幕後故事、私下良好關係的分享,都是為了重喚粉絲追劇的記憶,讓觀眾「回到故事」當中,更具備沉浸感,這構成了一種互動的基礎。
而另一類互動,則直接呈現在了內容的選擇當中。與觀眾的充分互動在演唱會籌備期就已經開始,劇集選取哪些「名場面」,主演們在台上玩哪些遊戲,均由觀眾投票參與而來,演唱會的「彩蛋」也是通過粉絲在線上看直播助力解鎖。
「整體上,這是一場互動性非常強的演唱會,更多的是讓觀眾在看的同時能參與進來,讓大家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員,並不只是作為一個觀眾來觀看而已。我們希望盡最大誠意來回饋粉絲。」尹亮告訴《三聲》。
而這也恰恰是《山河令》主題演唱會相較於其他同類型演出最具開創意義的地方。不僅如此,作為目前國內OST演唱會的標杆之作,《山河令》主題演唱會的成功也為劇集IP向線下演出延伸打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在尹亮看來,「未來影視IP+ OST音樂+演唱會有可能成為演出市場的一個新品類。」
03 | 體系
劇集的爆紅程度往往難以預測。這決定了,相比一般演唱會的籌備,《山河令》主題演唱會的籌備時間先天就更加緊張。
而在「山河令現象」的熱度下,「時間緊」的另一面是「任務重」,拆解開來,是粉絲們高標準的要求,與「IP衍生品」自帶的嚴格標準。
據尹亮介紹,《山河令》演唱會是在3月中旬正式決定要做。這背後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大麥作為主辦方的操盤能力和內容生產策劃能力,也離不開同體系下的劇集IP來源優酷、OST出品方蝦米影視音樂等的協同工作。
「從行業視角來看,劇集IP、OST、演唱會,算是三種不同的內容消費形式,想要將三者完美結合是很難的,但這也恰恰是阿里文娛獨特的優勢所在。」尹亮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
以《山河令》為例,劇集是優酷網絡獨播,OST音樂是由蝦米影視音樂來整合承接製作,大麥則擔綱主題演唱會的主辦,在阿里文娛的體系中,這三個部分是完全可以打通的。包括阿里魚對劇集衍生品的開發,在阿里文娛體系「六位一體」的組織保障下,也能夠得到快速的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河令演唱會中,阿里文娛OST業務內容廠牌「蝦米影視音樂」作為出品方首次亮相。尹亮介紹,「蝦米影視音樂目前主要服務於阿里文娛體系內的劇集、電影的OST製作需求。業務包含OST策劃及製作、版權管理、宣推、發行等。在本次演唱會中,其主要負責演唱會音樂部分組織的策劃工作,整合音樂版權方、邀約歌手/樂隊、設計演員演唱等跟音樂展現的環節。」
尹亮透露,山河令演唱會剛剛結束,已經有外部項目找到蝦米影視音樂團隊洽談OST演唱會合作。
山河令演唱會的成功無疑讓外界看到了阿里文娛組織上的敏捷性,同時也再一次驗證了阿里文娛各個業務多場景打造優質內容的紮實基礎,穩定的內容生產體系正在形成。
2019年優酷王牌綜藝《這!就是街舞》收官後,大麥迅速承接了線下巡演,且連續打造了兩年,優酷輸出IP,大麥成就線下演出已經成為阿里文娛線上線下創新的固定模式。
疫情期間,大麥操盤優酷製作,雙方聯動各大網際網路平台共同發起了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在線義演——「相信未來」在線義演,隨後又推出了郝雲演唱會、乃萬演唱會、天漠音樂節等高品質音樂演出。在特殊時期,這些內容共建既鼓舞了社會士氣又滿足了用戶新的文娛消費需求。
今年,大麥又聯合優酷、摩登天空共同打造了首檔戶外音樂節競演真人秀《草莓星球來的人》意欲將「草莓音樂節現場」搬到綜藝舞台,重新打開綜藝新視界。據悉,節目已進入錄製階段,下半年將與觀眾見面。
04 | 常態
「聯動」不僅僅意味著在任務出現之後體系內的組局工作,更依靠著著這類工作的常態化進行。
據尹亮介紹,阿里文娛「六位一體」的組織會定期做業務拉通,劇集、電影、演出、商業化等各個口岸的同事都在其中,大家可以橫向看文娛各個業務之間有哪些重點資源和重點項目是可連接的。「這種組織保障在外部合作很難做到,這也是阿里文娛實現IP內循環不可替代的優勢之一。」
舉例而言,《山河令》演唱會籌備工作在3月份開始,但整個IP的打造起源於劇集本身的打造,其為演唱會服務的OST,在2020年下半年蝦米影視音樂就開始參與出品籌備,這些都構成了「體系運作」、「內循環」的基礎,而非後置動作。
事實上,《山河令》主題演唱會選擇蘇州,除卻蘇州自身擁有的各類優勢以外,也與此前阿里文娛整體與蘇州地方的戰略合作相關。
這種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能力的積累和案例的加持下,這種協同能力只會越來越明顯。尹亮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過往,大麥以票務業務為主,在內容領域涉足較少,也是從去年開始,大麥開始操盤、主辦音樂演出,主控藝人邀請、內容生產製作、商業化創新。
「在推陳出新的過程中,我們對市場的洞察更豐富也更準確了,逐漸在探索符合市場需求、年輕人喜歡的音樂演出。基於阿里文娛業務內生的需求和對市場趨勢的判斷,蝦米影視音樂的OST製作未來也將是文娛業務的一個重點。」尹亮表示。
能力的疊加也讓以往就擅長的內容更加自如。在票務方面,《山河令》主題演唱會也是目前國內首場最大規模純實名制入場的OST演唱會。為保障粉絲權益,防止黃牛惡意炒票,維護演出市場秩序,大麥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和現場服務優勢,嚴格執行實名制購票+實名制入場規則,每場次每身份信息限購一張。在搶票環節,大麥開啟了防黃牛機制,通過技術手段篩查異常訂單,阻止「機刷」、「人肉代刷」等「黃牛」行為,遏制不法操作。這實際上已經相當接近於當前的高鐵、機票規則。
在直接ToC的場景下,對這些環節的強調,核心要義也依然是觀眾的滿意程度,都是整體「打造產品」的一環。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大麥總裁李捷所說,在網際網路時代,將線上IP搬到線下絕不是簡單的「場景遷移」而是要考慮內容、演員、舞台、介質、場地、用戶等多個因素的變化,「在尊重劇集IP的基礎上,重新塑造一個新的內容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gYjWnkB9wjdwRpvoJ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