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棉花加工質量的措施和方法

2023-12-30     天山植保

原標題:淺談提高棉花加工質量的措施和方法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具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本文針對棉花加工過程中質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進行探討。

棉花加工企業必須樹立質量第一、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的思想意識,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提高棉花加工質量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控制好棉花回潮率

棉花含水過低會有以下幾點危害:(1)纖維強度降低,加工過程中易拉斷纖維,損失長度,棉籽表面脆性增大,易損傷破裂。(2)纖維彈性和剛性顯著增大,給打包帶來困難。降低成紗強力,損傷纖維長度,短纖增多,增加車間飛花。易產生靜電現象,不利於安全生產。

棉花含水過多有以下幾點危害:(1)容易發霉變質,損失光澤,降低品級和強度,甚至發酵發熱,有發生自燃的可能,不易儲存、保管。潮濕的籽棉,軋花時不易軋凈纖維,雜質難以清除。

(2)增大毛頭率,降低衣分。增加破籽、索絲、棉結等疵點,同時還加大動力消耗,損壞機械、降低軋花效率。

(3)在紡織清棉過程中,纖維不易鬆懈,雜質粘附不易清除,且在梳棉機上易產生棉結,使紗布疵點增多,降低產品質量。

(4)增加倒垛、晾曬工作量,重量增加,浪費運輸能力和費用,加大包裝用料造成浪費。

解決棉花回潮率過高的措施:(1)嚴把收購關,拒收超標準規定最高限度回潮率的棉花,並指導棉農採收籽棉時要注意棉花水分高低。

(2)對收進來的回潮率過高的棉花定期測溫,必要時進行倒垛、晾曬,以降低回潮率。

(3)車間加工時,用烘乾設備對籽棉進行烘乾處理,隨時觀測回潮率大小,調整烘乾濕度,使回潮率適合車間加工。回潮率較高的棉花儘量安排在上午11點至晚上11點之間加工。

(4)回潮率較高,減少進棉量,控制籽棉卷密度稍微過松,降低產量,以減少疵點產生,提高皮棉質量。

解決棉花回潮率過低的措施:(1)利用自然條件加濕,即霧天或夜間將籽棉散開平鋪,定期翻動,使其吸收空氣中的濕氣或人工噴霧進行加濕。

(2)採用專門的設備對籽棉進行加濕,使籽棉吸濕。對籽棉加濕,不能以液態水的形式進行,否則可能導致棉花變色等不良後果。

(3)回潮率過低的棉花儘量安排在當天晚上11點至次日上午11點之間加工。

二、管控好棉花含雜率(棉花中異性纖維)

雜質含量多少,直接影響棉花的質量。不孕籽、棉籽、鈴片、碎葉等雜質,對紡織生產有直接影響。棉紡廠為將雜質消除乾淨,必須加強除雜措施,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部分有效纖維隨雜質排出,增加了用棉量,提高了成本。碎小葉片、帶纖維籽屑等,在受機械處理後,常會分裂變小,無法清除,使成紗的條幹不勻,並增加疵點和斷頭率,影響紗布外觀質量。

磚石、火柴、麻袋片、鐵釘等特殊雜質,加工時容易損壞管道、機械、降低軋花效率,甚至造成火災。化纖絲、頭髮絲等「三絲」混入棉纖維中不易清除,增加印染上色困難,造成紗布等級降低。破籽、帶纖維籽屑等疵點類雜質,可降低紗線強力,增加斷頭率,染色不勻,增加紗布疵點,降低紗布質量。

棉花中雜質產生的原因:(1)自然條件的影響,棉花生長期間,由於氣候及棉花生理關係,形成不孕籽;因受蟲害的侵蝕,出現蟲屍、蟲屎等;因受雨露浸濕和風的影響,棉鈴內的棉花粘附泥沙;晚期吐絮的棉花因棉葉枯萎、焦碎、容易粘附在纖維上造成雜質。

(2)採摘的影響:在採摘籽棉時,不慎將碎葉、鈴殼、小棉枝等混入,形成雜質。機器採摘時,棉花栽培管理及脫葉劑作用不當或采棉機調配操作不當,導致棉葉脫落少或不脫落,增加機器采棉時雜質的含量,例如地膜、鈴殼等。

(3)攤曬、運輸的影響:在攤曬整理或運輸過程中,由於颳風等影響,混入沙土、雜草、樹枝等其他雜質,部分地區還有將籽棉直接放在地上攤曬的習慣,更易混入泥沙及「三絲」等其他雜質。

(4)軋花過程的影響:在籽棉軋花過程中由於清花不幹凈, 殘留一部分雜質。或因籽棉水分過大、雜質不易排除,或因軋花機調節不當和管理不善,產生破籽、籽屑等疵點類雜質,或將棉籽、籽棉混入皮棉內,增加了雜質含量。

(5)其他影響:由於在棉花攤曬、運輸、軋花、打包等過程中工作疏忽大意,有時在棉花中混入一些雜質如鐵絲頭、工具,麻絲、破布、木板、帽子和手套等。還有人為摻入糧食、水果、酒瓶和雜物等。

棉花中異性纖維(「三絲」)的危害會直接影響棉紗及紡織品的質量,「三絲」一旦混入棉花中,將很難被發現和挑揀,對紡紗及紗布質量危害極大。因「三絲」具有纖維屬性(細、小、長、輕),不但在棉花加工和紡紗加工過程中難以清除,在紡織清梳等除雜工序中可能被拉斷或分梳成更短、更細小的纖維,有的甚至被打碎,成為無數的纖維狀細小疵點,形成紗疵並極易造成細紗斷頭,降低生產效率。

織造時,在布機上易產生紗條互絆,大量增加布面疵點。漂白時,因不同纖維染色性能差異,混有「三絲」的棉紗,在坯布染色後,出現各種色差、色點, 形成色疵,嚴重影響布面外觀質量,會給棉紡織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棉紡織廠在生產前增加大量工人進行手揀「三絲」及機揀,但因「三絲」細、小、輕的屬性,挑揀效果並不理想,嚴重影響棉紗、棉布市場銷售和出口,損害企業的聲譽,給棉紡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由於「三絲」令棉紡織企業防不勝防,嚴重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企業不得不大量使用進口棉、進口紗布來進行紡織及深加工,對國內棉花生產及紡織廠、棉農的利益造成損害。

降低含雜率的措施和方法:根據雜質產生的原因,從雜質產生的根源入手,採取適當措施,降低棉花中雜質的含量。

(1)積極向棉農宣傳雜質的危害及減少雜質的辦法,加強棉花種植管理,適時澆水、化控,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使棉花成熟好、病害少,減少不孕籽等雜質;適時適量使用脫葉劑,適時採收,降低籽棉中鈴殼棉葉、棉枝及沙土等含量。

(2)在運輸、攤曬、儲存環節,將場地清掃乾淨,遮蓋嚴密,避免石子、鐵器等硬雜物及毛髮、化纖編織袋、地膜、手套等雜質混入。

(3)做好加工設備檢修工作,加工時,因花配車(調整設備隔距、角度、速度等),使各種排雜設備時常處於良好狀態。控制籽棉回潮率,控制台時產量,調整好產量和質量關係,以減少疵點類雜質,增大雜質清除效率。

解決棉花「三絲」含量的措施:(1)加強宣傳教育,使棉農及棉花收購加工各環節人員,充分認識到「三絲」的危害性,從思想意識上自覺去管控「三絲」。在棉花採摘、交售環節,禁止使用化纖編織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用有色或非棉性線繩扎口。

製作張貼嚴控「三絲」宣傳欄,把國家相關文件和挑揀出來的各種異性纖維分門別類製作成標本圖片,放入異性纖維宣傳欄里,同時將紡織企業製成的混入異性纖維的棉紗和棉布樣本圖片也放入宣傳欄內,讓更多的棉農和工作人員從感性上認知異性纖維帶來的嚴重危害,從中吸取教訓,以引起高度重視。員工進廠時要進行嚴控「三絲」培訓,使所有員工形成嚴控「三絲」意識,在思想上形成看到「三絲」不挑揀如同犯罪的理念;做到每位員工都是「三絲」挑揀員的成效。

(2)在棉花收購加工環節建立健全嚴格的「三絲」防控制度,派專人在收購、上垛、喂花加工等環節負責挑揀「三絲」,並採取制度檢查等各種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三絲」的混入。在扦樣、大門、過磅、籽棉貨場等收購部位和喂花、軋花、打包等加工部位配備足夠「三絲」特雜桶(籽棉貨場原則上500平方米不少於一個),以便於棉農、員工隨時將「三絲」放入桶內,增強棉農、員工「三絲」意識。

(3)加強對「三絲」的檢驗管理,規定必須挑揀乾淨後方可收購加工。對有無「三絲」或「三絲」 含量多少不同的棉花,使其與棉花價值掛鉤,用經濟利益去防控「三絲」。籽棉採取「三絲」車間平台挑揀或場地平鋪挑揀後方可進入車間加工,以進一步降低「三絲」含量。

(4)嚴格按「三絲」清理機操作規程進行生產。隨時注意「三絲」清理機工作狀況,定時清除清理出來的「三絲」,並妥善保管。

作者:李彥(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圖文編輯:天山植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fc5c88f733d120284abd372c71a2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