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俄羅斯,日韓遭反噬,購入價值43億的俄羅斯能源,美國怎麼看

2022-08-25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制裁俄羅斯,日韓遭反噬,購入價值43億的俄羅斯能源,美國怎麼看

烏俄戰事開始之後,美國便加大了對俄制裁的力度,其盟友們也跟上腳步,參與到對俄羅斯的制裁進程中來。

不過,有的國家不免會受到能源短缺的反噬,最典型的當數日本與韓國。

韓國市場公布數據,韓國全國汽油價格曾一度飆升,平均價格漲到了每升2000韓元(超10元人民幣),這是韓國9年半以來的最高價。

對俄羅斯的各項制裁,關係到韓國石化,汽車和半導體等多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半導體生產,韓國需要依靠進口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氖、氙和氪等惰性氣體。

而日本方面也挺尷尬。普京簽署了新法令,根據這項法令,俄羅斯將新設一家公司,負責運營能源合作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原有外國投資方需在一個月內提出保留股份的申請,最終由俄政府決定是否批准。

而在「薩哈林2號」項目中,有兩家日本出資公司與「薩哈林2號」項目息息相關。岸田文雄曾表示,日本不會退出「薩哈林2號」項目。

近日,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和三菱商事公司決定,繼續維持在俄羅斯遠東石油與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中的權益。兩公司將於本月內向新運營商通知其出資意向。

但事到如今,這個項目到底還有沒有日本的份兒還是要看俄羅斯臉色了。

實際上,當初在參與到對俄羅斯制裁進程中來的時候,日韓就該預想到後續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畢竟兩國在能源上均有一定程度依賴於俄羅斯。

不過,最近日韓似乎在對俄制裁上顯得有點表里不一。

有研究中心預計,在截至7月底,也就是俄烏衝突發生近5個月的時候,日本仍從俄羅斯進口了不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總值達到26億美元。韓國方面也「不甘示弱」,在這方面也進口了近17億美元的貨物。

其實,口是心非的也不僅僅只是日韓兩國。除了美國,歐洲幾乎沒人能拒絕俄羅斯能源。

歐洲能源體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基本依賴進口,最典型的便是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而在歐洲能源進口中,大約四成天然氣、三成原油、五成煤炭均來自俄羅斯供應。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歐美對俄羅斯的能源一直喊打喊殺,但嘴上說的是一套,實際上歐洲「掃貨」俄羅斯能源卻是在加量買、繞著彎子買。

這麼一對比,日韓買點俄羅斯的能源似乎也不是啥新鮮事兒了,只是不知道作為美日韓「鐵三角」的美國怎麼看了。

做是做,說歸說。俄烏衝突爆發半年之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召集相關閣僚在官邸開會,要求繼續與七國集團(G7)合作實施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對烏克蘭的支援。

俄羅斯駐日本大使加盧金則表示,日本政府以烏克蘭局勢為由通過制裁對俄施壓是不友好的行徑,「兩國關係將無法回歸正常軌道。」他呼籲日本政府停止「拆解」俄日關係,這不會給日本帶來任何好處。

另一邊,美國和韓國開始了他們最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截止到9月1日的「乙支自由盾」演習,將有飛機、軍艦、坦克和數萬名人員參加。

俄羅斯方面也有所動作。有韓媒報道稱,數架俄羅斯軍機當天一度飛入韓國東部海域防空識別區,韓國空軍出動戰鬥機,採取應對突發情況的正常戰術措施。

韓聯社稱,有意見指出,從俄羅斯國防部先行發布有關消息的情況來看,俄軍機當天飛入該區域或為針對韓美「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進行的示威。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朝鮮也在尋求加強雙邊關係,支持彼此的地緣政治目標。美國則繼續為烏俄戰事火上澆油,拜登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近30億美元的額外安全援助。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指出,烏克蘭被西方選為對俄羅斯進行混合戰爭的工具,美國在烏克蘭的目標是實現對俄羅斯的戰略消耗。

客觀看,以目前日韓以及歐洲多國對俄制裁表里不一的情況來看,所謂的「戰略消耗」反倒更想是美西方為自己挖的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b987affd8f5cc827cd7ca3dc87b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