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保值率漢蘭達還有什麼?

2023-03-12   車主之家

漢蘭達這款產品可以算作一個較典型的案例,除了不錯的銷量和被所有人當成競品的事情外,最初2.7L排量的前驅版口碑兩極分化的現象也非常有趣,曾經被詬病「外強中乾」的是它,隨後又一車難求的也是它。

漢蘭達為什麼能被認可?又為什麼經久不衰?

有人說漢蘭達像買學區房,買車的人想要的根本不是環境和房型,要的是學籍。

和學區房不太一樣的是,這個級別這個價位的中型SUV產品力差距已經很小了,不會有什麼硬傷,在誰也不輸誰的情況下,客觀條件甚至成了主導購買的條件,再加上這是一個合格的木桶,總能在對手短板面前「支棱起來」,除了提車困難,又沒法找到實實在在的痛點。

漢蘭達的定位並非豪華、旗艦,給人的印象也是一台普普通通的豐田吉普車,而多年前這個價位是大一點的SUV的起始價,入門另一個級別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呢?想提升品質但不想提升成本,這個成本既有金錢成本,又有時間成本。得知成本的最佳路徑便是詢問車主,我們也知道日系車的特點,所以基於百萬漢蘭達車主的龐大基數,隨便幾個車主表示自己的車「挺省心,不用修,隨便開」就擁有足夠影響力了。

漢蘭達為什麼供不應求?

能否被時代淘汰還是需要看對手的發展,雖然三十幾萬能買到途昂、攬境、昂科旗、XT6、冠道等眾多有特點的SUV,但面對2.0T和2.5L混動的漢蘭達,這些車總是會有一些短板。

途昂選低功率會覺得省這2萬沒必要,V6又覺得性價比不高,主銷的380TSI搭載的EA888發動機雖然解決了曾經的通病,但雙離合和「全系標配」的顆粒捕捉器讓人頭疼。

冠道有人二十萬左右提車,有人三十萬左右提車,二十萬左右的1.5T排量小又是CVT,花三十萬卻又不甘心,重點是本田還遲遲不給上i-MMD。

相比競品來說,漢蘭達的混動在駕駛層面有壓倒性的優勢,純燃油車由於變速箱和發動機的特性,起步時和急加速時的動力沒法做到0延遲和線性,而帶電的特性完美補足以上痛點。

其次漢蘭達更新換代的規律非常透明,甚至下一代提升的幅度都能猜到個大概,並且作為一款招牌產品,豐田的決策變動很少能夠波及到它,比如停產或提前換代,所以穩妥才是漢蘭達車主追求的目標。

說到漢蘭達車主,為什麼感覺沒幾個人討論過漢蘭達,但銷量就是沒輸過呢?

有兩點原因,一方面是漢蘭達車主集中在70甚至60的年齡段,身邊親朋用著不錯、大家都說挺好,這些理由就足夠支持他們去購買了,100個車主加起來可能也沒在各大論壇中留下過幾條評論,另一方面是,漢蘭達的產品幾乎代表著這個段位的標準答案,比它差的就看價格低多少,比他強的大機率都會有缺點,幾乎每一個選30萬中型SUV的車主都給自己留了一個退路《不行就買漢蘭達》。

選混動還是選純電動?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純電動目前還是屬於未完全成熟的階段,並且在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之前,補能的效率一直是短板之一,7座中型SUV這種需要保障通勤的需求純電動還是沒法給到安全感。

豐田的混動系統已經擁有25年的市場反饋了,電池容量也不大,這種保障直戳准車主的需求。

總結

漢蘭達的成功一定不是靠營銷能夠換過來的,從開始有人買到建立口碑到更多人買,買的人多了二手車需求量也大了,二手車暢銷了就不愁庫存了,銷售周期短了又沒有二手車商敢壓低利潤了,慣性一旦形成,行情水漲船高。

雖然漢蘭達從2015年就沒停止過加價,但還是供不應求,原價訂車年尾提屢見不鮮,不過有人買就不愁賣是很多車主選擇漢蘭達的原因之一,對於經久不衰的漢蘭達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