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8小時到海口:世界最長高鐵要來了?
近日,陝西省延安至榆林高速鐵路開工動員會,在榆林南站舉行,陝西經濟第二大市榆林由此邁向高鐵時代。該項目建成後,西安至榆林的鐵路運行時間將由5個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
更為關鍵的是,延榆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中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西安至安康高速鐵路的建設近日取得新進展,全線首個1公里以上長隧道——秦豐隧道順利貫通,西康高鐵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安康隧道出口至明挖段(VI級圍岩)掌子面順利貫通。
西康高鐵於2021年6月開工建設,同樣是國家高速鐵路網規劃中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高鐵路線起於西安,向南通過安康,然後連接「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重慶。
根據2016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包(銀)海通道由包海高速鐵路、銀西高速鐵路以及海南環島鐵路三部分組成。其中,包海高鐵起於內蒙古包頭市,止於海南海口市,途經延安、西安、重慶、貴陽、南寧等城市。延榆高鐵、西康高鐵皆為包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相關規劃和構想,包海高鐵全長約2300公里,大部分線路設計時速為350公里。這一長度較目前世界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鐵——京廣高鐵還要長。京廣高鐵於2013年12月26日全線貫通,全長2298公里。
這意味著,包海高鐵一旦全線貫通,將成為全世界最長的高鐵線路。近期,社交網絡上也出現「世界最長高鐵要來了」的聲音。
那麼,貫穿中國南北的包海高鐵,真的要來了嗎?
高鐵列車。圖/圖蟲創意
已經有多段開通運營
事實上,對於這條貫穿南北的高速鐵路大通道,沿線省份和諸多城市期待已久。
在京廣高鐵全線貫通的第二年,2014年12月30日,陝西省發改委會同內蒙古、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省(區)發改委及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召開了西部高速鐵路通道(包頭—西安—海口)項目前期座談會,提出建設包海鐵路的構想。
陝西省發改委的消息稱,通道建成後,將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西安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腹地廣西、廣東、海南,貫穿長江經濟帶湖北、湖南,是一條承載國家戰略的高鐵通道。
這次座談會後,包海高鐵的構想引發外界的高度關注。根據構想,該線路北起內蒙古包頭,經內蒙古鄂爾多斯,向南進入陝西省,然後經榆林、延安、銅川引入西安樞紐,出站後穿越秦嶺經安康進入重慶,後引線進入湖北恩施,經湖南省張家界、吉首、懷化向南進入廣西,經桂林進入廣東湛江,跨瓊州海峽,引入海南海口。
2015年2月,包海高鐵南段張家界—桂林—玉林—海口高鐵項目推進會在廣西玉林召開,原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中鐵二院集團與沿線4省(區)11市共同研究張家界—桂林—玉林—海口高鐵線路路徑和技術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增進溝通,形成共識,匯聚力量,共同推動該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也是在這一年,有關規劃建設包海高鐵的提案,出現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案頭。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民革中央提交了《關於將包頭至海口快速客運鐵路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提案。該提案建議:將包海高鐵通道建設列入國家「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並儘快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國家發改委牽頭研究推進項目建設;在線路走向上應與沿線省(區、市)已有的鐵路建設規劃相銜接;在設計標準上應「適度超前」。
與此同時,包海高鐵沿線的省份,甚至市縣都開始行動,希望將這條高鐵通道變為現實,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將包海高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比如湛江市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啟動包海高鐵玉林至湛江段、湛江至河源高鐵前期工作。
在2016年3月全國兩會上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包海高鐵通道列入交通建設重點工程,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將貫通哈爾濱至北京至香港(澳門)、連雲港至烏魯木齊、上海至昆明、廣州至昆明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北京至香港(台北)、呼和浩特至南寧、北京至昆明、包頭銀川至海口、青島至銀川、蘭州(西寧)至廣州、北京至蘭州、重慶至廈門等高速鐵路通道,拓展區域連接線。
這意味著,包海高鐵在國家層面被提上了日程。
中長期高速鐵路規劃圖。圖源:《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時間來到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明確提出構築「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包(銀)海通道被納入其中,具體路線為:包頭—延安—西安—重慶—貴陽—南寧—湛江—海口(三亞)高速鐵路,包括銀川—西安以及海南環島鐵路。
具體來看,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包(銀)海高鐵路線,與此前陝西會同其他七省份的構想有一定差別。該線路以包頭起點,南下經延安、西安引入重慶,之後經貴陽、南寧、湛江,跨瓊州海峽引入海口。連接了西安、重慶、貴陽、南寧、海口4個省會城市和一個直轄市,聯動作用更加明顯,出行需求也更加旺盛。
遺憾的是,曾經積極召開包海高鐵南段項目推進會,共同推進該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廣西玉林,以及湖南張家界、吉首、懷化等曾在包海高鐵最初構想中的城市,未被納入國家公布的包(銀)海通道路線之中。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截至目前,這條貫通南北的高鐵大通道,已經有多段開通運營。其中,渝貴高鐵(重慶—貴陽)的開通,將兩地通達時間縮短到了3個小時;邕北高鐵(南寧—北海)讓兩地只需1個小時可達;貴南高鐵(貴陽—南寧)也於今年8月31日全線開通運營;而海南東西環高鐵,已成為環島旅遊出行的重要選擇。
此外,鄂榆延高鐵(鄂爾多斯—榆林—延安)、西延高鐵(西安—延安)、渝西高鐵(重慶—西安)也都已分段開工建設。前文提到的延榆高鐵,即為鄂榆延高鐵的一部分;而西康高鐵,則是渝西高鐵路線的西安至安康段。
今年7月,鄂爾多斯市發改委在人民網留言板回復網友時說,鄂榆高鐵計劃與正處於勘測設計階段的包鄂高鐵統籌研究,以便統一優化線路方案,避免銜接工程造成資源浪費。下一步,將積極對接國家和自治區相關部門,加速推動兩條高鐵線路前期工作,力爭助推項目早日落地實施。
至於包海高鐵其他區段,目前為止,仍有包鄂高鐵(包頭—鄂爾多斯)、渝貴高鐵(重慶—貴陽)、合湛高鐵(合浦—湛江)、湛海高鐵(湛江—海口)尚未開工。不過,渝貴高鐵可行性研究已通過內部評審;合湛高鐵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覆,進入環評公示階段;湛海高鐵已成功納入國鐵集團及廣東省的2023年開工建設計劃。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到,構建快速網,基本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也就是說,包海高鐵「基本貫通」至少要到「十四五」末期,鑒於目前各段線路的工程進度,全線貫通的時間可能會更久。
仍面臨一系列挑戰
對於這條貫穿中國西部多個省份的高鐵通道,沿線省份和社會各界都抱有期待。
長期從事鐵路研究的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規劃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江宇曾指出,京廣線以西腹地大,但是一直缺乏一條南北大幹線。在他看來,京廣線以西再建一個南北大幹線是必要的,這樣可以把很多省會城市通過該線串起來。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到,包(銀)海高鐵連接西北、西南、華南地區,貫通呼包鄂、寧夏沿黃、關中平原、成渝、黔中、北部灣等城市群。具體來看,貫穿內蒙古、陝西、重慶、貴州、廣西、廣東和海南7個省份,連接包頭、延安、西安、重慶、貴陽、南寧及海口等多座城市。
從地理位置上看,這條線路經直接連結和輻射範圍涵蓋華北、西北、西南、華南等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近二成,人口占全國三分之一強,GDP總量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其建設不僅能夠進一步完善我國高速鐵路網絡,還將增強各大城市群、經濟圈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南北經濟合作、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這一點,從京廣高鐵全線貫通帶來的影響,就能窺見一斑。全線開通接近10年的京廣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縱向主通道之一,縱貫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6個省份,貫穿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區域、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
京廣高鐵的開通,讓北京西到石家莊、鄭州、武漢的最快通達時間,分別壓縮至60分、2小時11分和3小時48分;將原來北京到廣州需要的20多個小時縮短到8小時,大大節省了出行時間。
相關數據顯示,10年來,京廣高鐵全線發送旅客超16.9億人次。高速便捷的出行方式,有效節省了旅客的時間,大大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同時,也帶動了沿線各地的新發展,將環渤海經濟圈、中原經濟區、武漢都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經濟區等串聯起來,促進了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包海高鐵全線通車後,意義不亞於京廣高鐵的開通。高鐵的開通意味著沿線各省份的時空距離被大幅縮短,這不僅讓沿線的經濟互補發展更為迅速,還將為沿線地區帶來產業升級和城市化發展的新機遇。
事實上,已經開通運營的包海高鐵多段線路,已經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以海南東環高鐵為例,其北起省會海口,南至熱門旅遊城市三亞,將海南島東部各城市連接。高鐵開通後,海口到三亞的時間從原來的4小時多,縮短到了1個小時,極大地推動了兩地在經濟、文化、旅遊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湖北民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譚宇認為,西部地區加快高鐵建設,有利於解決該地欠發達的問題,包頭—海口高鐵建成,對於發展旅遊產業為先導,帶動以農產品和特色產品為主的相關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結構變化較快的方向發展有重要意義。
包海高鐵沿線擁有眾多旅遊名勝,未來高鐵開通無疑可以為這些景區提供便捷的交通條件,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帶動景區周邊服務業發展。
當然,包海高鐵建設也面臨一系列挑戰。首先,沿線地區的地質特點複雜,需要穿越多種地貌單元,尤其是廣西和貴州的多山地區,地形陡峭和地質災害頻發,無疑都增加了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
另外,高鐵建設需要巨額的資金,動輒投資幾百上千億。雖然國家曾明確提出「加大對中西部鐵路項目的支持力度」,但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高鐵建設資金的籌措,仍然是需要直面的挑戰。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高鐵建設的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籌措,地方政府也希望通過高鐵建設拉動地方經濟,但巨額的建設資金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有一定的壓力。
以近日開工的延榆高鐵為例,從2016年提出相關規劃,到現在的落地開工,這條鐵路的籌劃準備持續了7年之久。有分析認為,這與高鐵建設需要巨額的資金不無關係。
2017年7月起,中央要求嚴控地方債務增量,在降槓桿、嚴監管的政策影響下,基建增速快速回落,2018年以來持續個位數增長。而從2018年到2022年,正是延榆鄂高鐵推進的關鍵時間,也是國內基建投資增速進入低迷的時間。
更為關鍵的是,高鐵建成後是否有充足的客流量,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趙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規劃建設高鐵線路的客流密度進行明確規定。
《通知》提到:規劃建設貫通省會及特大城市、近期雙向客流密度2500萬人次/年以上、中長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鐵主通道線路,可採用時速350公里標準。規劃建設串聯規模較大的地級以上城市、近期雙向客流密度2000萬人次/年以上、路網功能較突出的高鐵線路,可預留時速350公里條件。規劃建設近期雙向客流密度1500萬人次/年以上的高鐵區域連接線,可採用時速250公里標準。規劃建設城際鐵路線路,原則上採用時速200公里及以下標準。除此之外,規劃建設中西部地區路網空白區域鐵路新線一般採用客貨共線標準。
趙堅提到,實際上現有不少高鐵線路客流密度達不到《通知》要求。他擔心未來包海高鐵開通,是否有足夠的客流支撐。
但無論如何,這條被稱為「世界最長高鐵」的南北大通道,依然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全力擴大內需,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此後,多地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一批高鐵建設項目取得新進展。
在可預見的未來,包海高鐵的建設加速也並非沒有可能。一旦包海高鐵全線貫通,乘坐高鐵從北方工業重鎮包頭,8個小時即可到達海口。
作者:孫曉波